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2)
2023(9923)
2022(8188)
2021(7646)
2020(6182)
2019(13818)
2018(13450)
2017(26021)
2016(14130)
2015(15395)
2014(15130)
2013(14377)
2012(13390)
2011(11966)
2010(12646)
2009(11949)
2008(11093)
2007(10312)
2006(9489)
2005(8765)
作者
(38347)
(31704)
(31266)
(30199)
(20193)
(14917)
(14389)
(12223)
(12131)
(11644)
(10623)
(10531)
(10305)
(10268)
(10210)
(9866)
(9307)
(9305)
(8981)
(8972)
(8059)
(7740)
(7658)
(7278)
(7237)
(7101)
(7067)
(6924)
(6483)
(6475)
学科
(48000)
经济(47937)
管理(42282)
(41477)
(35411)
企业(35411)
(26353)
金融(26346)
(24686)
银行(24665)
(23988)
中国(22428)
(17734)
(17346)
(16661)
方法(14935)
业经(14149)
地方(13641)
数学(12380)
(12146)
数学方法(12109)
(11927)
(11413)
财务(11355)
财务管理(11336)
中国金融(11266)
企业财务(10797)
农业(10671)
理论(10036)
(9953)
机构
学院(187810)
大学(182539)
(76709)
经济(74759)
管理(69693)
研究(65806)
理学(58155)
理学院(57569)
中国(57497)
管理学(56685)
管理学院(56308)
(40902)
(38334)
科学(36692)
(32417)
中心(32343)
财经(30655)
(30569)
(30328)
研究所(28921)
(27648)
(24907)
(24452)
业大(24388)
北京(24388)
(23542)
(23467)
农业(23332)
师范(23279)
经济学(22976)
基金
项目(117539)
科学(91769)
研究(91099)
基金(82623)
(71066)
国家(70365)
科学基金(59910)
社会(56603)
社会科(53612)
社会科学(53598)
(47484)
基金项目(41627)
教育(41571)
(39166)
编号(38607)
自然(36321)
自然科(35473)
自然科学(35461)
自然科学基金(34841)
资助(34466)
成果(33411)
课题(28279)
重点(26747)
(26647)
(25347)
(25085)
(24623)
项目编号(23957)
(23385)
创新(23379)
期刊
(91584)
经济(91584)
研究(60552)
中国(42784)
(37264)
金融(37264)
(32093)
(29531)
管理(28362)
学报(26310)
科学(24460)
教育(23902)
大学(20723)
学学(19597)
农业(18859)
技术(16756)
业经(15852)
财经(15341)
经济研究(14822)
(13163)
问题(11042)
(9874)
国际(9579)
理论(9266)
(9141)
论坛(9141)
现代(9060)
(8871)
(8727)
实践(8307)
共检索到305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白玲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运作模式,拓展了金融参与可能边界线,使金融运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虽然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创新模式,但其本质仍是金融,并且较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还存在金融风险二相性特征,因此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科学治理,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跨界混业经营、多层次贯穿市场体系及风险复杂多样等特性,我国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仍然存在治理理念和方法不匹配、相关法律滞后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治理目标入手,将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优化升级路径划分为短期和中长期两部分来实现。在短期内,主要通过建设多元化治理模式和治理长效机制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平稳发展。在中长期时,主要通过完善法律和技术创新实现互联网金融治理体系的功能治理和协调治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已成时代潮流。在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提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时强调,"在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辛路  吴晓光  陈欢  
本文对英国和美国互联网金融治理经验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和特征入手,指出了互联网金融需要正确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生态体系,应集各方之力通力协作,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敏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生态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等方面对金融生态体系产生全面的影响,对于重构主体竞争力强、调节效率高、环境优佳的金融生态体系发挥着积极推进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金融生态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沈一飞  吴晓光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理念快速被我国社会各界所接受。我国金融业是较早践行"互联网+"的行业之一,在短短几年内,我国快速涌现出第三方网络支付、互联网小额贷款、P2P贷款、股权众筹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而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文博  
文章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和现状,并就此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的价值所在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现状和问题。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不足、征信标准不统一、立法滞后、监管主体不明确、缺乏信息安全建设与风险防控措施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青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后的新兴业态模式,具有降低交易双方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的作用,在满足了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但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丰富,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及脱媒现象加剧,在缺乏监管和法律定位不明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对此,需要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在短期内强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措施,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中长期则注重互联网金融发展质量,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而构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刘福临  
完善与优化农村征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金融凭借大数据技术和便捷式交易手段,在增强金融普惠性的同时推进了农村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当前,中国发展农村金融的征信整体环境还不理想,表现在信用功能弱化、信贷结构失衡和征信立法缺位等方面。针对上述已出现的问题,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一契机,从农村征信的角度进行相关性研究,在梳理传统征信理论的基础上,对农村现有的征信环境进行审视,并提出新时期下农村征信系统的优化路径,通过"互联网+"模式与征信理念相结合,从信用立法、信息共享、征信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机制构建对策,以优化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豪  张毅  
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信用道德风险、经营风险、信用信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5个维度构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确立了各风险指标的重要性排序,最后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森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创新模式,一经产生就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倒闭、跑路、运营违规等问题频发,致使我国监管部门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严格监管。当前,我国采用的是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辅助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自律的"三位一体"监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发生违规行为。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较多,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更加复杂,现有的监管体系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监管效率低下。对此,需要对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本文从协同监管理论入手并根据新治理理论,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下融入了社会监管资源,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与能力,构建了监管效率更高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博斯特  孔莹晖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对等联网借贷(P2P),以及其他更为奇特的投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银行的范畴。尽管与传统金融部门庞大的资金规模相比,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规模仍相对较小,但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还是引起了银行界的担忧与不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产生了几个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投
[期刊] 改革  [作者] 饶越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互相渗透,凭借其成本及信息两大优势,为传统金融业务开辟新的渠道和市场,为开展小微金融提供便利,更以我国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融资困境这一现实背景为契机,在国内迅猛发展。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的梳理,讨论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其重点关注问题。在分析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所处的金融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探析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焦作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骆波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猛,对提升金融业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使得风险的波及面更为广泛,扩散速度更加迅速,溢出效应更是强烈。互联网金融业务信息的宽泛统计是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基础要素,也是下一步实施创新监管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实施了统计监测框架的研究,为今后更加宽泛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统计监测框架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怡雯  
生产力决定生产系,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必将带来金融监管理论的重大变革,传统的忽略技术手段的监管理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重构基于技术驱动的金融监管理论刻不容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