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14)
2023(19649)
2022(16563)
2021(15515)
2020(13188)
2019(29693)
2018(29124)
2017(55474)
2016(29806)
2015(33037)
2014(32363)
2013(31677)
2012(28634)
2011(25479)
2010(25424)
2009(24042)
2008(23360)
2007(20885)
2006(17833)
2005(15705)
作者
(83246)
(69273)
(69068)
(65776)
(43786)
(33552)
(31569)
(26971)
(26320)
(24585)
(23434)
(23291)
(21792)
(21723)
(21695)
(21501)
(21072)
(20484)
(19988)
(19899)
(17044)
(16874)
(16792)
(15908)
(15843)
(15523)
(15374)
(15365)
(13910)
(13823)
学科
(110247)
经济(110130)
管理(90500)
(87786)
(74250)
企业(74250)
方法(52292)
数学(45437)
数学方法(44878)
(41650)
(35181)
银行(35034)
中国(35005)
(33378)
(32551)
(32095)
金融(32091)
(30367)
业经(26428)
(24249)
财务(24185)
财务管理(24118)
(23638)
贸易(23620)
地方(23175)
(23034)
企业财务(22940)
(22931)
技术(21467)
农业(20597)
机构
学院(407747)
大学(405616)
(164482)
经济(161148)
管理(157570)
理学(135985)
理学院(134581)
管理学(132225)
管理学院(131477)
研究(129746)
中国(108739)
(84569)
(82595)
科学(80089)
(71219)
(64659)
财经(64548)
中心(64102)
(61695)
业大(61362)
研究所(58656)
(58416)
农业(56562)
经济学(51268)
北京(50807)
(50553)
师范(49905)
(49748)
财经大学(47791)
经济学院(46492)
基金
项目(274137)
科学(215769)
基金(199482)
研究(196958)
(174559)
国家(173088)
科学基金(149169)
社会(125824)
社会科(119472)
社会科学(119440)
(109508)
基金项目(105587)
自然(97584)
自然科(95450)
自然科学(95421)
自然科学基金(93745)
教育(91621)
(91404)
资助(80735)
编号(79059)
成果(63281)
重点(61946)
(61350)
(59779)
(58433)
创新(56779)
课题(54382)
科研(53639)
国家社会(52233)
教育部(51634)
期刊
(173556)
经济(173556)
研究(118138)
中国(79252)
(71169)
学报(66738)
(64134)
科学(58866)
(57372)
金融(57372)
管理(57128)
大学(50226)
学学(47767)
农业(41465)
教育(40491)
技术(34667)
财经(33157)
业经(29610)
经济研究(28934)
(28406)
问题(22813)
(22586)
(20615)
技术经济(19785)
理论(19518)
科技(19363)
(19131)
商业(18933)
财会(18914)
统计(18481)
共检索到605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碧  孙英隽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在线理财产品受到大众的青睐,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加速对理财产品进行创新。论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对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创新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最后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提出策略及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碧  孙英隽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以余额宝为主的在线理财产品受到大众的青睐,推动商业银行加速对理财产品的创新。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对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创新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策略及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思霖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对传统的银行业不仅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同样带来了机遇。在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双向交流效率大大提高,加快了我国传统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市场化速度,提高了互联网行业理财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在互联网大数据强有力的支撑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终将走向更加专业、更加开放的融合发展之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谭艺群  
一、概述个人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具体来讲,理财产品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如今,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创新方向为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组合的动态化,并拓展到更广领域的投资。根据2011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2011年上半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瑞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根据分析结果修正模型。模型分析得到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者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流动性、感知易用性、期望收益等因素促进投资者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理财起点和感知风险抑制投资者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嘉欣  王健康  
对比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异同,通过构建事件分析模型,检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余额宝类理财业务上线对商业银行是个负面消息,该消息短期导致商业银行负向绩效,而随后不断趋于平稳的股票收益率,表明它不会对商业银行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反而加速了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进程。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商业银行减缓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冲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啸林  
构建金融创新与规制的新型关系,是我国监管制度变革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在我国迅猛发展,但监管的空白使金融行业"野蛮式"增长。因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金融规制。然而,政府的过度介入将会阻碍金融创新。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金融创新与规制的有效平衡,促进了权利(力)结构的重构,形成一种价值判断和制度选择:应以金融公平为导向,连接安全与效率,构建"四化一体"的监管体制;以制度化信息配置的立法格局和所有权要素产权安排,实现硬法监督与软法治理相结合的制度配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袁增霆  王伯英  蔡真  
银行理财产品是近六年来国内最活跃且充满争议的一类金融创新。本文在多年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供给和需求分析的思路总结和梳理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动机、影响因素及案例,并对其中的重要量化关系做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内容详实地阐明了这类金融创新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银行业转型与金融产品结构完善等方面的历史性功能和作用。为进一步配合金融深化的必然过程,适时构建银行理财监管制度是必要而可行的,货币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应当及时适应这类金融创新所引起的政策环境的变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莫易娴  曾祥菁  
本文对余额宝和银行理财产品两者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流动性方面余额宝强于商业银行一般的理财产品;在规模性方面也显现出一定优势;在风险、合法性和收益性方面银行拥有绝对优势。因此,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存在短期影响,而长期影响还有待观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琦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理财发展十分迅速,对传统金融理财产品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性及其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娟娟  昌先宇  
近年来,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纷纷开始突破自身渠道限制,拓展多元化的销售网络。在继基金、证券、保险等金融产品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尝试进行互联网代销,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由于受监管压力以及银行自身因素的制约,目前这一商业模式发展缓慢。本文基于对未来监管形势、市场发展、客户群体等趋势性因素的分析,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代销将是大势所趋,并进一步对互联网代销平台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给出了关于业务模式、市场策略、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曹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金融稳定的主要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实证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1)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通过利率、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渠道,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2)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规模对信贷规模都具有显著影响,但理财产品规模对信贷规模作用力度更大,且呈正向相关性。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主要通过资金成本影响信贷规模,影响相对较小,且方向不确定;(3)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规模对房价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对房价影响较大,且作用相对持久。论文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琳  于涛  姜道奎  
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三者角度出发,对三者博弈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并构建互联网理财产品质量监管三方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揭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结合博弈模型的结果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出建议,以提高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质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博  刘时雨  罗荣华  张晓玫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微观数据,探究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冲击,即从微观视角阐释互联网理财产生的"鲶鱼效应",并着重通过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金融科技监管带来的外部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理财通过提高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加剧其高息揽"储"动机,即面对互联网理财带来的存款分流压力,银行会借道影子银行业务强化监管套利行为;(2)金融科技监管能够减弱银行的高息揽"储"动机,受互联网理财冲击,中小银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理财产品定价和规模扩张策略,由此监管的正外部效应对它们的作用更强;(3)金融科技监管通过改善银行流动性状况减弱银行的高息揽"储"动机,监管政策对短期、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影响更大。本文研究表明,在监管政策助力下,推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既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又会减少银行的监管套利行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明东  宗怿斌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日趋显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其发生态势、具体流程、构成情况等都值得关注和重点研究,尤其是信贷资产类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致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大;二是加剧了市场的投机风险;三是对维护金融稳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四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的信贷窗口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