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4)
2023(15762)
2022(13509)
2021(12687)
2020(10568)
2019(24198)
2018(23761)
2017(46517)
2016(25218)
2015(27800)
2014(27415)
2013(26951)
2012(24735)
2011(22281)
2010(22242)
2009(20585)
2008(19332)
2007(16795)
2006(14807)
2005(12946)
作者
(72293)
(59903)
(59278)
(56481)
(38070)
(28727)
(27048)
(23386)
(22872)
(21322)
(20199)
(20126)
(18868)
(18804)
(18589)
(18481)
(18112)
(17835)
(17214)
(17112)
(14988)
(14642)
(14551)
(13629)
(13585)
(13250)
(13240)
(13228)
(11986)
(11801)
学科
(93103)
经济(93000)
管理(70869)
(69166)
(57018)
企业(57018)
方法(43015)
数学(37784)
数学方法(37363)
中国(29875)
(28174)
金融(28173)
(26918)
银行(26855)
(26674)
(26603)
(25886)
业经(22183)
地方(20370)
(20218)
贸易(20205)
(20192)
(20011)
(19718)
农业(18006)
(17432)
财务(17364)
财务管理(17340)
企业财务(16488)
理论(15966)
机构
学院(345711)
大学(345041)
(138459)
管理(136881)
经济(135429)
理学(118869)
理学院(117611)
研究(116445)
管理学(115591)
管理学院(115014)
中国(92732)
科学(72747)
(72447)
(64091)
(61182)
(58597)
业大(54838)
中心(54684)
研究所(53725)
财经(51496)
(49356)
农业(48336)
(46868)
北京(45674)
(43435)
师范(42928)
(41939)
经济学(41539)
(40823)
财经大学(38452)
基金
项目(240071)
科学(187187)
基金(173623)
研究(172423)
(152592)
国家(151303)
科学基金(129158)
社会(107795)
社会科(102300)
社会科学(102274)
(94012)
基金项目(92471)
自然(85587)
自然科(83576)
自然科学(83552)
自然科学基金(82044)
(79451)
教育(78431)
资助(71865)
编号(70339)
成果(56094)
重点(53768)
(52236)
(51294)
(50380)
课题(48058)
创新(46966)
科研(46232)
教育部(44477)
大学(44278)
期刊
(145341)
经济(145341)
研究(101392)
中国(62933)
学报(58366)
(55076)
科学(51323)
管理(47887)
(46924)
(46470)
金融(46470)
大学(43431)
学学(41335)
农业(37177)
教育(34402)
技术(27377)
业经(24692)
财经(24532)
经济研究(24239)
(20891)
问题(18694)
(18582)
理论(17568)
科技(17307)
实践(16174)
(16174)
(16145)
图书(16064)
技术经济(15735)
商业(15588)
共检索到502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燕生  戴朝忠  张景智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高速发展,但与其发展速度相背离的是,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监管不全面等问题,还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信用,削弱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使得货币政策效应的随机性和内生性增加,进而削弱政策实施的可控性和准确性。为此,本文就消除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良影响,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荥阳市支行青年课题组  刘新民  刘沛  
以互联网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互动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影响,实证考察了传统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传导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传导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依次减弱。以此为根据,就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和互联网金融调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松  周虹  
互联网金融发展增大了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在金融市场途径和金融机构途径都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形成了较大冲击。在金融市场层面,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利率上涨、资产价格以及汇率下跌预期,使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在金融机构层面,互联网金融发展提升了商业银行揽储成本、挤压了其创利空间,压抑了商业银行信贷供给意愿,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徒增、降低了抵押资产价值,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冲击货币政策效力。为应对冲击,新时期应拓展货币统计口径,增强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精度;健全法定准备金制度,引导市场利率下行;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扫清货币政策传导障碍;服务实体经济,增强货币政策可控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张成瑞  沈娟  
本文聚焦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理与传导效果问题。论文利用一个包括企业、家庭和银行的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微观机理。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总体上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市场的摩擦来弱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二是微观机理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银行负债结构、证券市场流动性和企业融资结构实现的。三是实证结果主要支持银行负债结构效应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产生了显著影响。因参与证券市场规模不大以及金融资源错配与融资结构优化效应的彼此抵消,其他效应的影响不大。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应当具有对金融市场结构的敏感性,而在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方面,应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鲶鱼效应",而非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直接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淑萍  
一是在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将增大。虚拟货币的应用增加了金融行业的整体杠杆率和风险,虚拟货币的无纸化交易虽减少了交易成本,但会影响到人们持有现金、活期存款的需求,降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加大了货币流通速度;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因此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亚君  邢乐成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传导效果,利用2006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流动性,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因此,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微锋  郑建峡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调控机制。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基于GMM方法对2007—2019年我国194家银行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适度宽松的价格型、数量型货币政策都能扩大银行风险承担,进一步研究发现4种细分互联网金融业态——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处理也都一致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异质性检验与银行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相比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中小银行,国有、股份制等大型银行更能缓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影响。另外,互联网金融被纳入监管体系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作用仍然有效,但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银行风险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抑制。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制定者等提出有关建议,这对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以及稳定金融风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小松  张楚雯  
相对于传统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影响、作用机制更加复杂,运用阈值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效应。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即当货币政策调控的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较高时,货币政策趋紧,货币政策调控的短期利率与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方向相反,它们偏离长期均衡的速度较小;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货币政策调控的利率与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呈同方向波动,且偏离长期均衡的速度较大;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特征,因此,为了保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有必要考虑货币政策的结构特征,审慎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炘  张哲  
衍生产品是20世纪后期最重大的金融创新,衍生产品惊人的增长速度和OTC市场上有限的透明度引起了其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作用的热烈讨论。其对金融市场和货币传导机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分析了这一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龙岩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何国钦  
本课题运用非对称信息理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特别要重视改进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荆松  李映妮  罗振  苑小娟  
文章运用贝叶斯方法去估计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即用BVAR模型去探究金融脱媒对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到结论: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率渠道,并弱化了信贷渠道,却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荆松  李映妮  罗振  苑小娟  
文章运用贝叶斯方法去估计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即用BVAR模型去探究金融脱媒对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到结论: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率渠道,并弱化了信贷渠道,却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选取1993~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金融结构弱化了信贷传导、货币供给量传导、汇率传导的效果,但在利率传导与资本市场传导过程中金融结构未起到显著影响。然后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楠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丰富完善了我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文章梳理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体系,将互联网金融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