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6)
2023(15168)
2022(13040)
2021(12189)
2020(10340)
2019(23707)
2018(23573)
2017(46265)
2016(24869)
2015(27647)
2014(27232)
2013(27129)
2012(24919)
2011(22562)
2010(22508)
2009(21119)
2008(19898)
2007(17439)
2006(15430)
2005(13687)
作者
(73130)
(60225)
(60127)
(56964)
(38065)
(28982)
(27311)
(23545)
(22953)
(21352)
(20408)
(20210)
(18960)
(18932)
(18692)
(18360)
(18190)
(17896)
(17339)
(17289)
(15052)
(14809)
(14679)
(13699)
(13603)
(13427)
(13419)
(13318)
(12050)
(11827)
学科
(94295)
经济(94191)
管理(71238)
(68345)
(55931)
企业(55931)
方法(44690)
数学(39310)
数学方法(38968)
中国(31322)
(28488)
金融(28487)
(27544)
银行(27481)
(26512)
(26412)
(25898)
业经(21772)
(21080)
(20397)
(20383)
贸易(20367)
(19895)
地方(19510)
环境(18073)
(17397)
财务(17334)
农业(17315)
财务管理(17308)
企业财务(16465)
机构
大学(352221)
学院(350671)
(141091)
经济(138061)
管理(137589)
理学(119468)
理学院(118187)
研究(116818)
管理学(116240)
管理学院(115647)
中国(94166)
(74545)
科学(72875)
(66131)
(60603)
(59166)
业大(55158)
中心(54481)
研究所(54186)
财经(53697)
(48876)
(48774)
农业(48090)
北京(47295)
(43448)
经济学(43124)
师范(42924)
(41730)
(40946)
财经大学(40197)
基金
项目(240094)
科学(186544)
基金(173879)
研究(171390)
(153076)
国家(151814)
科学基金(128952)
社会(107772)
社会科(102290)
社会科学(102261)
(93376)
基金项目(93162)
自然(85109)
自然科(83040)
自然科学(83015)
自然科学基金(81521)
(79106)
教育(77454)
资助(71859)
编号(69463)
成果(55342)
重点(53728)
(52493)
(51032)
(50101)
课题(47062)
创新(46774)
科研(46523)
教育部(44581)
大学(44296)
期刊
(147477)
经济(147477)
研究(103007)
中国(61879)
学报(59862)
(53984)
科学(52214)
管理(48176)
(48105)
(46749)
金融(46749)
大学(44306)
学学(42184)
农业(36465)
教育(32043)
技术(26988)
财经(26031)
业经(24760)
经济研究(24692)
(22127)
问题(19800)
理论(18484)
(17989)
科技(17348)
实践(16937)
(16937)
图书(16708)
商业(16515)
技术经济(16138)
(16064)
共检索到507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楠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丰富完善了我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文章梳理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体系,将互联网金融影响因素引入经典货币分析模型,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燕生  戴朝忠  张景智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高速发展,但与其发展速度相背离的是,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监管不全面等问题,还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信用,削弱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使得货币政策效应的随机性和内生性增加,进而削弱政策实施的可控性和准确性。为此,本文就消除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良影响,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龙海明  吴留锁  吴浩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推动了传统金融的深刻变革,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客观测度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本文将互联网支付金额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半参数局部线性可加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更加新颖的角度重新审视现阶段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弹性及其稳态。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支付额度等变量均能以线性和非线性的机制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其中,互联网支付额度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且互联网支付额度对货币需求量非线性决定机制的函数形态呈现出前半部分"M型"后半部分"W型",总体趋于递减。货币需求量对互联网支付的可变弹性和总弹性则呈现出前半部分"W型"后半部分"M型"的形态,同时,互联网支付的某一正冲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查华超  
马克思将货币分为商品流通中的货币和成为资本的货币,而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所需货币量时,信用货币就会贬值,通货膨胀就此产生。通过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认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因而,我国要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唯一可行方法是加快人民币流速。经研究发现,我国互联网金融能简化国内金融交易手续,加快人民币流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通胀压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一铭  
本文介绍了美国利率市场与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历史,以期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淑萍  
一是在互联网金融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将增大。虚拟货币的应用增加了金融行业的整体杠杆率和风险,虚拟货币的无纸化交易虽减少了交易成本,但会影响到人们持有现金、活期存款的需求,降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加大了货币流通速度;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因此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德勇  刘笑彤  赵袁军  
本文根据金融市场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不同反应机制,探究了基于货币供给量和基准利率来调控市场均衡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本文结合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实证发现,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而增加了非计划货币的供应量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了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最终促使政策工具选择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进行转变,促进了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德勇  刘笑彤  赵袁军  
本文根据金融市场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不同反应机制,探究了基于货币供给量和基准利率来调控市场均衡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本文结合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实证发现,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而增加了非计划货币的供应量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了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最终促使政策工具选择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进行转变,促进了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全颖  杨大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改变货币流通方式和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结构。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支付货币电子化对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产生的替代效应非常明显;支付货币电子化的普及增强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增加了货币供给。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传导机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敏感程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荥阳市支行青年课题组  刘新民  刘沛  
以互联网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互动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影响,实证考察了传统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传导中发挥的中介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传导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依次减弱。以此为根据,就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和互联网金融调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淑锦  张小龙  
本文研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各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具有增大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增大的格兰杰原因。央行和政府应加大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的监管,减小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利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去非  
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迅猛,至今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对金融运行及金融管理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各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投资标的、风险,以及与传统货币基金的异同作简要的分析对比,浅析其对金融运行和金融管理的影响,并就金融主管部门如何应对互联网货币基金快速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婷  
文章选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提供的2000—2017年季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根据数据性质分别建立VAR和VECM模型,采用协整和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会提高现金漏损率,降低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支付的发展会降低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扩大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网上银行的使用会提升现金漏损率和定期存款比率,缩小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亚君  邢乐成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影响了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传导效果,利用2006年-2015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流动性,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因此,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