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41)
- 2023(21253)
- 2022(18100)
- 2021(16772)
- 2020(14192)
- 2019(32275)
- 2018(31582)
- 2017(61349)
- 2016(32968)
- 2015(36846)
- 2014(35898)
- 2013(35328)
- 2012(32160)
- 2011(28879)
- 2010(28997)
- 2009(27042)
- 2008(26094)
- 2007(23049)
- 2006(20209)
- 2005(17796)
- 学科
- 济(127366)
- 经济(127193)
- 管理(98242)
- 业(94453)
- 企(80214)
- 企业(80214)
- 方法(58973)
- 数学(51076)
- 数学方法(50459)
- 财(36931)
- 中国(36866)
- 银(35683)
- 银行(35535)
- 制(34395)
- 农(34152)
- 行(33879)
- 融(32890)
- 金融(32886)
- 业经(30941)
- 学(26264)
- 地方(26256)
- 务(23844)
- 财务(23763)
- 贸(23762)
- 贸易(23742)
- 财务管理(23711)
- 易(22977)
- 技术(22759)
- 农业(22746)
- 企业财务(22534)
- 机构
- 大学(457573)
- 学院(455965)
- 济(183893)
- 经济(180055)
- 管理(179477)
- 理学(155347)
- 理学院(153679)
- 管理学(150989)
- 研究(150335)
- 管理学院(150165)
- 中国(121493)
- 京(95944)
- 科学(91924)
- 财(88218)
- 农(78066)
- 所(74103)
- 中心(71140)
- 财经(70523)
- 业大(69763)
- 研究所(67573)
- 江(67115)
- 经(64198)
- 农业(61543)
- 北京(59867)
- 经济学(57011)
- 范(56676)
- 师范(55975)
- 州(54505)
- 院(54434)
- 财经大学(52811)
- 基金
- 项目(314412)
- 科学(247154)
- 基金(229336)
- 研究(226089)
- 家(200834)
- 国家(199189)
- 科学基金(171434)
- 社会(144147)
- 社会科(136839)
- 社会科学(136807)
- 省(122980)
- 基金项目(121297)
- 自然(112262)
- 自然科(109663)
- 自然科学(109632)
- 自然科学基金(107682)
- 教育(103868)
- 划(103293)
- 资助(94227)
- 编号(90374)
- 成果(72448)
- 重点(70591)
- 部(69030)
- 创(66838)
- 发(66646)
- 创新(62510)
- 课题(62179)
- 科研(60441)
- 国家社会(59931)
- 教育部(59486)
- 期刊
- 济(194760)
- 经济(194760)
- 研究(133807)
- 中国(88239)
- 学报(75570)
- 农(70335)
- 财(68616)
- 科学(67127)
- 管理(66340)
- 融(60586)
- 金融(60586)
- 大学(57628)
- 学学(54795)
- 农业(45933)
- 教育(45371)
- 技术(38015)
- 财经(35109)
- 业经(32628)
- 经济研究(31782)
- 经(30081)
- 问题(25218)
- 业(23798)
- 科技(22533)
- 理论(22105)
- 版(22053)
- 技术经济(21105)
- 商业(20769)
- 实践(20010)
- 践(20010)
- 统计(19866)
共检索到671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华勇 闵德寅
以互联网支付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3年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采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验证互联网支付的竞争效应在业务层面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支付对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冲击极其有限,尚不构成威胁,但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互联网支付主要通过增强其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拉低银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冲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戎戎 蒋团标 喻微锋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58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就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体上显著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但这种影响会因银行规模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门槛"效应。互联网金融对小银行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随着银行规模的增大,负面影响转为正向影响,且当银行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勤福 孟志芳
对比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强、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及资源配置相对去中介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具发展优势,但初期"次级贷款"市场特征决定了市场发展存在风险。同时,偏低的市场准入与市场监管成本、不断成熟的互联网金融思想与信息技术、庞大的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互联网渠道更具有经济性及企业自金融服务发展等特性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因,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仍将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绕不开信用中介、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及具有"次级贷款"市场的特征,决定了其短期内更多地体现为金融服务通道功能,而长期内则可能出现反转,从而对商业银行发展形成更大冲击。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大数据 信用中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长青 李梦真 杨彩林 卢彦霖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信用卡业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加快其自身业务的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志来
本文对零售业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互联网+零售"对传统零售业经营业绩、商业模式的影响视角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产业务三大业务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引起金融脱媒并危及到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商业模式,其影响路径与零售业具有相似性。根据零售业苏宁模式、银泰模式的突围路径,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两条策略路径——自身转型优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本文建议政府应在互联网金融监管、商业银行增长模式、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和商业银行结构优化四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互联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艺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艺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捷 周婧
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CRS模型和VRS模型,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于2007至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效率进行了测度。根据16家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影响和冲击。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波动与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变化与综合技术效率变化保持一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一直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效率 DEA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经营模式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同时提出了商业银行主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影响 应对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伟 张幼芳 赵小军
互联网金融是共享金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本文在运用信息经济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4~2014年1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SFA方法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网上银行使用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但网络支付使用率与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反向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网上银行的技术水平,提升使用便利程度,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入合作,突出商业银行在共享金融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
共享金融 互联网金融 成本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伟 张幼芳 赵小军
互联网金融是共享金融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本文在运用信息经济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42014年17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SFA方法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网上银行使用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成本效率,但网络支付使用率与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呈反向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网上银行的技术水平,提升使用便利程度,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深入合作,突出商业银行在共
关键词:
共享金融 互联网金融 成本效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 王筠权 王国成 金强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金融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和讨论热点。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雪竹
文章基于我国75家商业银行2014—2016年的数据,结合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结构及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目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流影响仍然是消极;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不利冲击倒逼商业银行提高非利息收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水平;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但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