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8)
2023(14637)
2022(12133)
2021(11042)
2020(9286)
2019(20989)
2018(20261)
2017(39258)
2016(21057)
2015(23046)
2014(22676)
2013(22545)
2012(20805)
2011(18782)
2010(18986)
2009(18056)
2008(17209)
2007(15762)
2006(13780)
2005(12204)
作者
(62231)
(52696)
(52201)
(49698)
(32637)
(25409)
(23672)
(20625)
(19702)
(18434)
(17940)
(17328)
(16356)
(16333)
(16309)
(16295)
(16293)
(15254)
(15141)
(14987)
(13196)
(12846)
(12649)
(12187)
(11999)
(11710)
(11651)
(11475)
(10650)
(10624)
学科
(89822)
经济(89727)
(64982)
管理(54001)
(50891)
(42462)
企业(42462)
方法(37745)
数学(34157)
数学方法(33929)
农业(33712)
中国(27354)
(27244)
金融(27242)
(25721)
银行(25668)
业经(25401)
(24776)
(24103)
(20314)
地方(20187)
(19017)
贸易(19008)
(18555)
(16572)
(14538)
财务(14515)
财务管理(14482)
企业财务(13801)
(13509)
机构
学院(302964)
大学(296789)
(129440)
经济(127017)
管理(113663)
研究(101832)
理学(99234)
理学院(98188)
管理学(96614)
管理学院(96090)
中国(83455)
(76653)
科学(63798)
(59816)
农业(59718)
(57250)
业大(54542)
(52645)
中心(50119)
研究所(48192)
财经(46266)
(44883)
(42224)
经济学(40567)
农业大学(37361)
经济学院(37218)
北京(36558)
(36456)
师范(35955)
(35869)
基金
项目(206834)
科学(161574)
基金(150773)
研究(146608)
(133498)
国家(132292)
科学基金(112157)
社会(95866)
社会科(90738)
社会科学(90708)
(82886)
基金项目(80802)
自然(72035)
自然科(70413)
自然科学(70388)
自然科学基金(69186)
(68365)
教育(64540)
资助(59736)
编号(58417)
重点(46545)
(46292)
(45315)
成果(45032)
(43979)
(41641)
创新(41167)
国家社会(40490)
科研(40352)
(39321)
期刊
(142156)
经济(142156)
研究(81494)
(78577)
中国(55834)
学报(54838)
农业(52556)
科学(47915)
(43010)
金融(43010)
(42540)
大学(40943)
学学(39735)
管理(34726)
业经(30262)
(25470)
财经(22324)
经济研究(22099)
技术(22043)
教育(20161)
问题(20123)
(19148)
(17947)
农村(15688)
(15688)
业大(15555)
世界(15194)
商业(15165)
农业经济(15037)
技术经济(14827)
共检索到439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才坤  
文章选取我国互联网与农村消费经济结构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村总消费及各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三项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及分类消费的影响均呈现正向效应,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均呈现正向效应,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影响作用相对最高。相对而言,"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影响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云飞  李倩  张璞  
文章运用我国2005-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选取三个维度、六个指标变量构造了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特点的普惠金融指数IFI,并以我国2005-2016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家庭收支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我国农村居民的服务性消费支出,还可以显著提高其服务性消费支出在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而促进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治一  董珺  李德阳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关系到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也是扩大内需的必要途径。互联网的应用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对此问题的现有研究普遍缺乏深度和广度。研究采用山东、河南、四川、吉林、辽宁5个省份的农村居民的互联网素养和消费行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素养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家庭发展享受性消费占比和发展享受性消费倾向,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互联网素养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存在丰富选择偏好、放松信贷约束和强化收入预期三条作用机制;互联网素养对农村地区居民家庭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升级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继续加大信息化数字化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京桥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在扩大消费的政策主导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政策环境优越,市场主体多元化并且活跃,商业模式、消费金融产品持续创新,消费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用户群体更加广泛。金融机构短期消费信贷规模自2011年突破1万亿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分别突破了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和6万亿元,到2018年第三季度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蔡定昆  杨琦  
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农民消费支出对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是正向的,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农民消费支出对非生产性支出新息冲击的响应和累计响应整体上是反向的,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温雪  吴定伟  潘明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网络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居民消费模式更加多样化,消费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互联网成为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数据,将互联网、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消费纳入统一框架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农户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拥有较强社会资本的农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互联网通过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就地区而言,消费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互联网在西部地区的消费效应远大于中、东部地区;从年龄分组来看,青年人通过互联网积累社会资本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中年人次之,老年人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湖  张家平  
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对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强度分别由大到小为: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发展投资环境,同时移动电话普及具有驱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由传统型向发展、享受型消费结构转变的潜力;通过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分析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应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注重因时因地制宜来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毅   贾平  
互联网经济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作用正逐步显现。本文基于2016-2021年的详实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网民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力大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所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大于居民消费倾向;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从转化农村非网民群体、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维创新赋能农村互联网经济等方面,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冷晨昕  陈前恒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有效地降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交易成本,缓解金融排斥,增加农村居民的福利。基于中国22个省区1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山东、福建和广东的43个行政村64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5%的被调查农村居民使用了第三方支付,鲜有农村居民使用过众筹和P2P进行融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琦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嘉  
:本文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首先以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然后以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动态模型分析支农支出的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总体上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了挤入作用,同时各分类支出的差异也影响政策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玲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5.62%和9.21%。所形成的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分别引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069%、0.8160%及0.8201%。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舟  
本文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流通环境和渠道结构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总支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流通组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从分项支出看,流通规模对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流通环境只对更需要体验的文教娱乐支出影响显著,渠道结构对于食品、衣着的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于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只对衣着支出促进效应显著。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而流通渠道结构的负向效应显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晓红  
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也不断提高,但农村网民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过高,互联网使用深度不够,网民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互联网意识淡漠,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互联网涉农内容不足、农村网民缺乏互联网应用教育是制约我国农村互联网需求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互联网意识、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和培训、完善互联网涉农内容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