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5)
- 2023(16128)
- 2022(13659)
- 2021(12870)
- 2020(10849)
- 2019(24888)
- 2018(24218)
- 2017(46779)
- 2016(24981)
- 2015(27803)
- 2014(27183)
- 2013(27165)
- 2012(24822)
- 2011(22406)
- 2010(22138)
- 2009(20615)
- 2008(19110)
- 2007(16391)
- 2006(14272)
- 2005(12571)
- 学科
- 济(97857)
- 经济(97745)
- 管理(68131)
- 业(66782)
- 企(53885)
- 企业(53885)
- 方法(45703)
- 数学(40485)
- 数学方法(40149)
- 中国(32786)
- 融(27851)
- 金融(27850)
- 农(26627)
- 银(26344)
- 银行(26281)
- 财(25888)
- 行(25385)
- 业经(22012)
- 贸(21610)
- 贸易(21594)
- 易(21079)
- 学(20617)
- 制(20192)
- 地方(19504)
- 农业(18259)
- 务(16305)
- 财务(16242)
- 财务管理(16220)
- 企业财务(15453)
- 环境(15441)
- 机构
- 大学(349753)
- 学院(347065)
- 济(145428)
- 经济(142660)
- 管理(136303)
- 研究(121048)
- 理学(119008)
- 理学院(117715)
- 管理学(115798)
- 管理学院(115225)
- 中国(95983)
- 科学(74890)
- 京(74326)
- 财(63679)
- 农(61446)
- 所(60805)
- 研究所(56249)
- 中心(55643)
- 业大(54927)
- 财经(52366)
- 农业(48719)
- 经(47927)
- 北京(47252)
- 江(46772)
- 经济学(45155)
- 院(43381)
- 范(43344)
- 师范(42832)
- 经济学院(40927)
- 财经大学(39378)
- 基金
- 项目(244597)
- 科学(191342)
- 基金(179389)
- 研究(173944)
- 家(158781)
- 国家(157508)
- 科学基金(133940)
- 社会(111552)
- 社会科(105905)
- 社会科学(105877)
- 基金项目(95415)
- 省(93026)
- 自然(87856)
- 自然科(85842)
- 自然科学(85816)
- 自然科学基金(84285)
- 划(79439)
- 教育(78249)
- 资助(73909)
- 编号(68803)
- 重点(54899)
- 成果(54212)
- 部(54169)
- 发(52088)
- 创(51210)
- 创新(47883)
- 科研(47297)
- 课题(46863)
- 国家社会(46850)
- 教育部(46226)
- 期刊
- 济(149661)
- 经济(149661)
- 研究(101807)
- 中国(62333)
- 学报(60490)
- 农(55024)
- 科学(53749)
- 管理(47338)
- 财(45438)
- 大学(44993)
- 学学(42795)
- 融(41355)
- 金融(41355)
- 农业(37678)
- 教育(31299)
- 经济研究(26373)
- 技术(25975)
- 财经(25234)
- 业经(23881)
- 经(21628)
- 业(20056)
- 问题(19282)
- 科技(17230)
- 理论(16864)
- 贸(16473)
- 版(16248)
- 技术经济(15822)
- 图书(15750)
- 商业(15660)
- 业大(15558)
共检索到499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海燕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面对国内目前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04~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及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样本数据,利用动态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居民消费都产生了正向影响,即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变动每增加1亿元,当期居民消费将会增加0.3188亿元;当期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每增加1亿元,当期居民消费将...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居民消费 动态时间序列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成晓
本文先简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再利用2014年1月-2016年3月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消费需求,且对传统经济强省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意见,以确保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进一步刺激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居民消费 促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辉娜 王雪梅 孙敬怡
本文结合2014-2017年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网络信贷发展规模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证实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促进居民消费行为,表现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总体消费支出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对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享受型消费支出具有抑制作用,并根据研究结论给出适当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以平滑、保障和增值三个效应解析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消费方面较传统金融的优势所在,继而结合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及居民消费的有关月度数据,通过信息熵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及各领域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不同领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基于此,提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加强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建设、下沉互联网金融服务重心、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保障等政策建议,从而为国家找准互联网金融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力点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以平滑、保障和增值三个效应解析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消费方面较传统金融的优势所在,继而结合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及居民消费的有关月度数据,通过信息熵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及各领域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不同领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基于此,提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加强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建设、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张夕
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居民家庭投资和消费的主流,探究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升级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对于制定消费升级政策具有积极意义。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产生以及飞速发展对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良好发展,我国在政府层面应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作融合,共同服务于城镇居民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城镇居民层面应提升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培养和消费水平的升级,在保证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以及理论知识上也要有一定的储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消费升级 消费需求 消费倾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盖念
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迅速兴起,影响着国内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面对消费升级驱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趋势,研究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对国内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居民基本生存性消费支出和居民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作为衡量居民消费结构的指标,运用2007—2017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居民收入、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居民基本生存性消费支出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对居民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增长的贡献率更高;互联网消费金融有利于扩大居民的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从而优化国内消费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琨媛 黄耀宇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农村居民收入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应从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方面着手,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助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涌 齐佳思
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选取我国2011~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 熵值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静
本文基于2007-2020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双循环格局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动态关联效应。本文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丰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的深度融合业务以及强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安全风险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德功 韩喜昆 赵新
基于消费金融的本质功能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使用了2000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纳入实证分析框架,进而构建了动态GMM回归模型研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即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中部次之,西部则最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德功 韩喜昆 赵新
基于消费金融的本质功能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使用了2000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纳入实证分析框架,进而构建了动态GMM回归模型研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即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中部次之,西部则最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志毅 贾平
互联网经济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作用正逐步显现。本文基于2016-2021年的详实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网民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推动力大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所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大于居民消费倾向;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从转化农村非网民群体、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维创新赋能农村互联网经济等方面,进一步释放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法韦嘉
互联网+数字经济是将“互联网+”与传统数字经济结合而成的新产物,它的出现催生了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业态和新经济模式,进而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基于2016年CFPS数据和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互联网+数字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居民的基础性消费,这一结果在替换衡量指标后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间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但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结论为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化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薛骊阳
笔者从市场竞争与商业银行组建消费金融公司两个角度,构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出两条相反的影响渠道,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分流了固有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破产风险;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风控技术变革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的组建并不能降低整体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体来看,规模越大的银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但区域性商业银行成为组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体,扩大了业务规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从而降低了风险承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