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9)
2023(18017)
2022(14907)
2021(13828)
2020(11209)
2019(25246)
2018(24232)
2017(45909)
2016(24358)
2015(26533)
2014(25963)
2013(25776)
2012(24093)
2011(22045)
2010(21930)
2009(20307)
2008(19182)
2007(16657)
2006(14768)
2005(13638)
作者
(70158)
(58512)
(58322)
(55238)
(37171)
(28214)
(26307)
(22762)
(22434)
(20625)
(20251)
(19561)
(18710)
(18587)
(18358)
(18140)
(17199)
(17165)
(16836)
(16773)
(14493)
(14479)
(14094)
(13470)
(13329)
(12944)
(12922)
(12669)
(11771)
(11715)
学科
(105264)
经济(105152)
(65446)
管理(63701)
(49538)
企业(49538)
方法(39916)
中国(37705)
数学(35375)
数学方法(35149)
(32794)
(28570)
金融(28570)
(27936)
(27370)
银行(27323)
地方(27026)
(26545)
(25287)
贸易(25267)
业经(25020)
(24655)
农业(22691)
(22235)
(19757)
环境(16136)
(15986)
(15580)
财务(15550)
财务管理(15518)
机构
学院(341536)
大学(340088)
(151511)
经济(148834)
研究(126288)
管理(125057)
理学(107623)
理学院(106340)
管理学(104807)
管理学院(104197)
中国(101437)
科学(75189)
(72171)
(69270)
(64528)
(64141)
研究所(58473)
中心(58030)
财经(54982)
业大(51463)
农业(50669)
(50326)
(49825)
经济学(48996)
北京(45681)
(45042)
经济学院(44333)
(44305)
师范(43747)
财经大学(41224)
基金
项目(231072)
科学(182900)
基金(170835)
研究(165618)
(151542)
国家(150259)
科学基金(127421)
社会(110760)
社会科(105254)
社会科学(105231)
基金项目(89509)
(88294)
自然(80450)
自然科(78668)
自然科学(78646)
自然科学基金(77288)
(75156)
教育(73966)
资助(68734)
编号(63328)
(54767)
重点(52862)
(51787)
成果(50425)
(49195)
国家社会(47883)
创新(46080)
课题(44751)
科研(44621)
教育部(44391)
期刊
(166904)
经济(166904)
研究(105283)
中国(71654)
(61015)
学报(58371)
科学(53321)
(51005)
(46356)
金融(46356)
管理(45767)
大学(44032)
学学(42001)
农业(41200)
教育(31592)
经济研究(29480)
业经(28019)
财经(27731)
技术(24749)
(24043)
问题(22185)
(21975)
(20765)
国际(18788)
世界(17808)
(16696)
商业(16283)
技术经济(15644)
科技(15559)
业大(14461)
共检索到523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以平滑、保障和增值三个效应解析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消费方面较传统金融的优势所在,继而结合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及居民消费的有关月度数据,通过信息熵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及各领域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不同领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基于此,提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加强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建设、下沉互联网金融服务重心、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保障等政策建议,从而为国家找准互联网金融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力点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从消费金融的功能性视角出发,以平滑、保障和增值三个效应解析互联网金融在促进消费方面较传统金融的优势所在,继而结合2011—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各领域发展及居民消费的有关月度数据,通过信息熵方法和Panel Data模型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及各领域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和结构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同时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农村居民,互联网金融不同领域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各有侧重。基于此,提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加强移动互联和物联网建设、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玮  吴平  
本文通过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与2016年数据的整理,运用混合回归模型与分样本回归的分析方法,从替代效应的视角对正规、非正规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虽然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均能够产生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城镇地区正规金融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而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则是居民消费融资的主要来源。此外,无论是在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都存在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强弱不同使正规、非正规金融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合规化发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颖清  万建军  
数字经济和普惠金融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消费扩大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发挥了“数字效应”和“普惠效应”的双重作用。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增加的效应明显高于对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领域的“普惠效应”有待提升。为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金融观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艳燕  
本文运用"OLS+稳健标准误"的方法,基于CFPS数据实证考察互联网使用及偏好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的影响及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乡村居民;移动上网对文化消费的正向作用高于电脑上网,对乡村居民的拉动作用也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城乡居民细分文化消费类型、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使用时间与文化消费水平呈"倒U形"关系,且存在阈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思进   陶士贵  
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以及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2014—2021年省级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规模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居民促进作用有限。此外,家庭抚养负担越重,数字普惠金融对城镇居民促进作用越显著,对于农村居民则难以改变其消费结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翰  郑江淮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为了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使用门限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胡文馨  李俊峰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消费,但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家庭消费差距,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缩小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国家推出的新基建计划,不断提高中国信息化的水平,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努力补好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为“能消费、方便消费”提供坚实的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小兰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之间有着关联关系,长期均衡良好的关系可以显著提高乡村收入,减少城乡差距。乡村金融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改善有着持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条件下,怎样缩小城乡收入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森  
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消费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论发现,"互联网+"环境下新生代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但是,其中的乡村新生代居民的消费观念更加早熟和克制,而城镇新生代居民的消费自主性、自我认知更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赵斌  
本文选取2011~2017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分别对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静态面板还是动态面板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现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动态面板中,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与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起到阻碍作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则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伟进  
文章探讨了通货膨胀及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影响的问题。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通货膨胀差异和收入水平差异对总消费水平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会拉大城乡间的消费差距。分位数协整回归模型显示通货膨胀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但对城镇居民具有财富效应。而且,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伟进  
文章探讨了通货膨胀及收入水平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影响的问题。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通货膨胀差异和收入水平差异对总消费水平有正向作用,但同时会拉大城乡间的消费差距。分位数协整回归模型显示通货膨胀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但对城镇居民具有财富效应。而且,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  李晓梅  
商贸流通业的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信息共享融合的优势,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尤其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而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  李晓梅  
商贸流通业的一端连着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信息共享融合的优势,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尤其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城乡二元的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进而促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