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5)
- 2023(17432)
- 2022(14714)
- 2021(13748)
- 2020(11599)
- 2019(26723)
- 2018(25770)
- 2017(50214)
- 2016(26640)
- 2015(29738)
- 2014(28966)
- 2013(28935)
- 2012(26626)
- 2011(24032)
- 2010(23734)
- 2009(22168)
- 2008(21013)
- 2007(18205)
- 2006(15995)
- 2005(14353)
- 学科
- 济(105638)
- 经济(105520)
- 管理(72936)
- 业(71569)
- 企(58400)
- 企业(58400)
- 方法(50516)
- 数学(44857)
- 数学方法(44495)
- 银(34663)
- 银行(34515)
- 中国(34472)
- 行(32929)
- 融(31904)
- 金融(31903)
- 财(28097)
- 农(27584)
- 制(27134)
- 业经(23510)
- 贸(23053)
- 贸易(23033)
- 易(22350)
- 学(21481)
- 地方(20959)
- 农业(18805)
- 务(18283)
- 财务(18220)
- 财务管理(18192)
- 企业财务(17348)
- 环境(16055)
- 机构
- 大学(374055)
- 学院(370100)
- 济(156133)
- 经济(153118)
- 管理(145678)
- 研究(128413)
- 理学(126526)
- 理学院(125158)
- 管理学(123139)
- 管理学院(122509)
- 中国(107593)
- 京(79542)
- 科学(78090)
- 财(70819)
- 农(66232)
- 所(64173)
- 中心(60326)
- 研究所(59094)
- 财经(57889)
- 业大(57463)
- 经(53011)
- 农业(52612)
- 江(51489)
- 北京(50554)
- 经济学(49108)
- 院(45879)
- 范(45263)
- 师范(44724)
- 经济学院(44617)
- 财经大学(43676)
- 基金
- 项目(257704)
- 科学(202054)
- 基金(189821)
- 研究(183463)
- 家(167574)
- 国家(166239)
- 科学基金(141860)
- 社会(118039)
- 社会科(112197)
- 社会科学(112170)
- 基金项目(100576)
- 省(97573)
- 自然(93027)
- 自然科(90911)
- 自然科学(90885)
- 自然科学基金(89305)
- 划(83342)
- 教育(82815)
- 资助(78649)
- 编号(72107)
- 重点(57961)
- 部(57450)
- 成果(57213)
- 发(54651)
- 创(53939)
- 创新(50421)
- 科研(49908)
- 国家社会(49784)
- 教育部(49264)
- 课题(49160)
- 期刊
- 济(159031)
- 经济(159031)
- 研究(112330)
- 中国(68368)
- 学报(63573)
- 农(58888)
- 融(56540)
- 金融(56540)
- 科学(56433)
- 财(51603)
- 管理(51141)
- 大学(47560)
- 学学(45275)
- 农业(38682)
- 教育(32808)
- 财经(28693)
- 经济研究(27900)
- 技术(27750)
- 业经(24934)
- 经(24491)
- 业(20693)
- 问题(20663)
- 理论(19207)
- 贸(18470)
- 科技(17828)
- 实践(17367)
- 践(17367)
- 版(17089)
- 技术经济(17078)
- 国际(16983)
共检索到545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金林 周焰
国内外学者已对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进行了诸多理论研究。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指标选择方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结合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较为明显,因而商业银行可通过改革创新应对其冲击;在长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即中国银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是促使互联网金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晓静 董慧 吴比 林思闪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刚 林盈吟 李文筑
金融创新可以提高银行经营绩效,稳定有序的金融体系有利于持续发展。然而,金融创新的本质会导致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高度波动,降低金融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探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性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文章采用119家中国商业银行2010—2020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性对银行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金融稳定性在金融创新与经营绩效之间没有调节作用。然而,金融创新水平高的商业银行对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金融创新水平低的商业银行对经营绩效无影响。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我国商业银行业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加非利息收入经营业务,达到提升银行经营绩效的目标;同时,金融监管机构要为银行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稳定性 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冯璐 吴梦
本文采用2006-2015年中国79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来估算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考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对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促进金融体系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邹克 彭建刚
采用实证方法,分析综合化经营对中国24家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得出结论:综合化经营对增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利。根据综合化经营与风险之间的"U"型关系,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应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并加快完善综合化经营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框架;监管部门应加强综合化经营对风险影响的动态监测,以防范过度综合化经营所造成的风险。鉴于综合化经营对地方性银行的稳定性没有提高作用,综合考虑其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应采用不同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综合化经营 稳定性 HHI指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邹克 彭建刚
采用实证方法,分析综合化经营对中国24家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得出结论:综合化经营对增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利。根据综合化经营与风险之间的"U"型关系,在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应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并加快完善综合化经营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框架;监管部门应加强综合化经营对风险影响的动态监测,以防范过度综合化经营所造成的风险。鉴于综合化经营对地方性银行的稳定性没有提高作用,综合考虑其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应采用不同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综合化经营 稳定性 HHI指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粮
互联网金融征信作为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核心,成为我国当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阿里金融征信模式入手,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市场垄断模型以及P2P和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模型的微观分析,阐述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在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推进金融改革市场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征信 阿里征信模式 传统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博 李永刚 张逸龙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原有商业银行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的新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改革 经营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蓓 张明 邹晓梅
理财产品作为中国影子银行最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子银行负债端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全面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以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9—2015年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发行理财产品通过降低资本比率与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或是同一商业银行发行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均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机制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小不同存在差异;银监会"8号文"对大银行的影响尤为突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 经营稳定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隽
实证结果表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逐步提高;同时银行业的集中和外资的进入,促进了银行业的稳定。
关键词:
韩国商业银行 稳定性 集中 外资进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巍 满媛媛 曹晨
本文采用基于混合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利用14家商业银行2001~2009年数据,分阶段分析了非利息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转型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利息业务收益率与外资银行渗入度、市场份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银行营业费用比率成正相关,绩效产生主要依赖于银行绩效的延续性。银行转型中也应增加对外开放程度,转变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相宁 张志洋
文章运用随机边界模型估算了中国商业银行近十年来的成本、利润效率,并分别以勒纳指数和Z指数代表市场势力和稳定性,考察了市场势力对银行经营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地商业银行整体的效率逐年上升,但仍落后于香港的银行;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低于中小银行。市场势力与效率呈反向关系,而与稳定性的关系要区别对待:市场势力一方面增加了中小银行和香港银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四大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继续深入金融自由化和银行业改革,恰当地引入一些竞争,会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效率和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市场势力 利润效率 稳定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吴滨阳
数字金融是信息技术、数据协作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科技赋能下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2012-2018年中国8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数字金融的代理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收敛系统性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数字金融的反应更加敏感,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国有行则更加审慎,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收敛作用最大。数字金融缓解了长尾客户缺乏抵押和征信不足的痛点问题,提高了中小银行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使其信贷决策更加科学。最后提出关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