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1)
- 2023(10022)
- 2022(8143)
- 2021(7768)
- 2020(6448)
- 2019(14914)
- 2018(14581)
- 2017(29386)
- 2016(15287)
- 2015(17206)
- 2014(16990)
- 2013(16483)
- 2012(15017)
- 2011(13551)
- 2010(14262)
- 2009(13635)
- 2008(12761)
- 2007(11685)
- 2006(10729)
- 2005(10081)
- 学科
- 济(60685)
- 经济(60632)
- 业(45179)
- 管理(43831)
- 企(38858)
- 企业(38858)
- 银(34059)
- 银行(33914)
- 行(32363)
- 融(30487)
- 金融(30486)
- 方法(26797)
- 数学(23842)
- 中国(23707)
- 数学方法(23301)
- 制(21638)
- 财(17093)
- 农(16600)
- 业经(15474)
- 地方(13968)
- 度(12788)
- 制度(12778)
- 策(12622)
- 贸(12458)
- 贸易(12441)
- 业务(12141)
- 易(12046)
- 中国金融(11926)
- 理论(11800)
- 务(11175)
- 机构
- 学院(208757)
- 大学(204082)
- 济(90290)
- 经济(88215)
- 管理(82729)
- 理学(69806)
- 理学院(69168)
- 管理学(67896)
- 管理学院(67503)
- 研究(66636)
- 中国(65526)
- 财(45522)
- 京(42278)
- 科学(35524)
- 财经(35041)
- 中心(34433)
- 银(33900)
- 江(32717)
- 银行(32634)
- 所(31772)
- 经(31675)
- 行(30486)
- 农(28412)
- 研究所(28260)
- 经济学(27881)
- 州(27451)
- 融(27371)
- 北京(27196)
- 金融(26882)
- 财经大学(26112)
- 基金
- 项目(129137)
- 科学(102394)
- 研究(98944)
- 基金(93349)
- 家(78581)
- 国家(77901)
- 科学基金(68451)
- 社会(62666)
- 社会科(59747)
- 社会科学(59733)
- 省(50695)
- 基金项目(47237)
- 教育(46099)
- 自然(42671)
- 划(41927)
- 自然科(41762)
- 自然科学(41756)
- 编号(41688)
- 自然科学基金(41024)
- 资助(40560)
- 成果(34437)
- 课题(29060)
- 重点(28891)
- 部(28492)
- 发(28378)
- 创(27800)
- 项目编号(26032)
- 创新(25823)
- 性(25743)
- 国家社会(25420)
- 期刊
- 济(100021)
- 经济(100021)
- 研究(68540)
- 融(51465)
- 金融(51465)
- 中国(43278)
- 财(34517)
- 管理(33350)
- 农(26457)
- 科学(24121)
- 教育(22960)
- 学报(22767)
- 技术(19908)
- 大学(18977)
- 学学(17919)
- 财经(17598)
- 业经(16759)
- 经济研究(16603)
- 农业(15735)
- 经(14943)
- 问题(11895)
- 理论(11873)
- 统计(11503)
- 国际(11312)
- 贸(11058)
- 策(10825)
- 实践(10763)
- 践(10763)
- 技术经济(10549)
- 现代(10174)
共检索到335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升
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已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商业模式层面,平台成为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核心。互联网渠道在标准化、显性化和简单化的金融服务中占据比较优势,而在个性化、隐性化和复杂化的专业金融服务方面仍然替代不了专业人员的现场服务。商业银行需要巩固线下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合理定位来构建新型互联网平台,从而衍生出巨大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商业银行应以构建B2B综合电商平台为切入点,整合交易、金融、数据和各类综合应用,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并充分运用互联网管理文化,最终形成自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优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芸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有何影响?传统的银行机构该如何有效适应这一潮流以及如何实现趋利避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而又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动因及其优势来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并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对商业银行业务、客户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主要策略。一、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莉芳
互联网金融是在我国"互联网+"大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新型金融业态模式,具有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拓展融资边界线、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等诸多优点。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相关法律的缺失与监管的滞后使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急需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与方法以助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文章在详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征以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机理和风险特征。通过建立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评估、监管与披露等全方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主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防范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风险管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连标 杨小渊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日益兴起,这一新兴金融势力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长期影响和现实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组织 小微信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创强
本书在界定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走势,及其带给传统金融业的冲击: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挤占效应,业务交叉渗透、经营边界日趋模糊,平台经济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管理、营销模式,大数据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未来其可能成为业态颠覆性的力量。面对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同样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璋 沈凡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所诞生的,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大有颠覆传统金融模式的趋势。作为传统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变革浪潮所带来的挑战,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态中角色主体在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渠道建设、金融服务体验和监管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举措思路,揭示了线上金融的本质与方向。进而在响应十八大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和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银行在新金融模式下转型与发展难题的思路。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了新金融模式下银行如何将资本、客户和政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其与新金融势力博弈或融合过程中的筹码,从而共同推动我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惠
在大数据时代与移动互联潮流下,互联网金融掀起新一轮热浪,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但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相关界定与监管并没有统一标准或现成经验,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发酵升温的轨迹中谋求转型发展成为传统银行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与运行模式出发,探求其发展优势与侵蚀态势,从而以点带面就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路径选择做出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融资方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红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伊始。此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监管,从蓬勃兴起到平稳过渡,从遍地开花到茁壮成长。互联网金融以其平台性、便捷性、开放性对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如何抵御互联网金融风暴?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中小商业银行 冲击 应对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红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伊始。此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监管,从蓬勃兴起到平稳过渡,从遍地开花到茁壮成长。互联网金融以其平台性、便捷性、开放性对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如何抵御互联网金融风暴?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中小商业银行 冲击 应对策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惠
在大数据时代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不同领域的投资方式和运作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模式出发,探求其发展优势及对传统银行业的侵蚀态势,指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业务、融资格局、分销渠道、盈利方式等构成冲击。对此,本文提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应对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国平
与互联网金融的其他推进主体相比,电商金融利用电商平台在数据积累、渠道、客户等方面的优势,给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推进主体角度,深入分析电商金融的运作模式和比较优势,并针对电商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聂广礼 纪啸天
论文分析了互联网信贷的模式及其发展状况,总结了互联网信贷的优势及当前互联网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互联网信贷模式及适用客户群,并针对商业银行在大数据环境下发展互联网信贷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好好 周南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依托低成本、跨区域、高效性、个性化特征优势,互联网金融显示出较强的竞争性,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入手,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地位、支付领域、收入来源及服务模式的冲击,并从合作共赢、产品服务创新、大数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经营模式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同时提出了商业银行主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影响 应对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明仪皓 朱盈盈 张蕾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弱监管时代的野蛮式生长过后,正在步进入规范化发展的监管时代。在弱监管时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于抢占市场份额和压缩利润空间,冲击有限。进入监管时代后,其潜在影响是更深层次的,它的实质性是挑战商业银行的思维方式和核心商业模式。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方面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加快利率市场化;拓宽互联网销售渠道,提升新渠道的利用效率;构建电商平台,获得一手的客户交易数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