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8)
2023(10004)
2022(7880)
2021(7451)
2020(5971)
2019(13115)
2018(12819)
2017(23855)
2016(12853)
2015(13902)
2014(13679)
2013(13180)
2012(12055)
2011(10895)
2010(11374)
2009(10901)
2008(9653)
2007(8967)
2006(8159)
2005(7328)
作者
(35735)
(30423)
(29573)
(28306)
(18348)
(14324)
(13349)
(11666)
(11528)
(10534)
(10280)
(9997)
(9431)
(9366)
(9309)
(9145)
(8661)
(8565)
(8562)
(8458)
(7553)
(7414)
(7371)
(7082)
(6913)
(6681)
(6667)
(6447)
(6252)
(6237)
学科
(49282)
经济(49225)
(48922)
(41641)
农业(32828)
管理(28012)
(25304)
金融(25297)
(23197)
银行(23176)
(22561)
中国(21796)
(20476)
企业(20476)
业经(19369)
(15896)
地方(14412)
(13206)
方法(12849)
农业经济(12538)
(11952)
数学(11426)
数学方法(11244)
中国金融(11017)
(10509)
(9482)
农村(9462)
(9297)
发展(9007)
(8988)
机构
学院(173362)
大学(164985)
(70962)
经济(69290)
管理(62391)
研究(60828)
中国(54379)
(53191)
理学(53018)
理学院(52521)
管理学(51585)
管理学院(51293)
农业(40387)
科学(36294)
(33872)
业大(33352)
(32550)
中心(31345)
(30740)
(27995)
研究所(27715)
财经(24820)
农业大学(24573)
(22562)
(22556)
(22093)
(21851)
师范(21824)
(21099)
(20891)
基金
项目(115196)
科学(89311)
研究(88815)
基金(80817)
(70506)
国家(69713)
科学基金(58790)
社会(56171)
社会科(52711)
社会科学(52698)
(48335)
基金项目(42155)
编号(38795)
教育(38532)
(38336)
自然(34839)
自然科(34001)
自然科学(33991)
自然科学基金(33384)
资助(31719)
成果(31256)
(30985)
(27232)
课题(26463)
重点(25582)
(24515)
(24463)
国家社会(23392)
(23389)
(22951)
期刊
(87673)
经济(87673)
(60250)
研究(49690)
中国(42917)
农业(40205)
(34686)
金融(34686)
学报(30045)
科学(26260)
大学(23915)
(23793)
学学(23059)
业经(21856)
教育(18852)
管理(18786)
(17913)
技术(15065)
农村(14921)
(14921)
农业经济(14594)
问题(12183)
(12128)
财经(11739)
经济研究(11373)
世界(10165)
(10045)
业大(10017)
社会(9560)
经济问题(9394)
共检索到2768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汶骏  陶慧敏  
随着互联网向金融领域的渗透,衍生出多种类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以低成本和跨区域的优势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信息流和资金流流转速度的提升也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缺陷,因而互联网金融成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短缺问题的应然路径。但是,由于农村征信体系匮乏以及风险控制机制尚待健全等因素的存在,阻滞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发展,因而对其进行体系优化势在必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鈜  刘乃梁  
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业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政策驱动和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布局都促成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发展。在既有"机构观"路径的不可持续下,互联网有能力成为农村金融的衍生场域。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互联网衍生较为初级,处于工具创新向体系创新的过渡阶段。农村互联网金融同样会面对商业可持续问题,并且在盈利与支农、市场与政府以及新旧金融之间等多维度存在着发展矛盾。农村金融互联网衍生应当立足法治引导,明确重点规制方向,从"主体-秩序-基础设施"等基本维度出发进行制度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燕  刘福临  
完善与优化农村征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金融凭借大数据技术和便捷式交易手段,在增强金融普惠性的同时推进了农村新一轮的金融改革。当前,中国发展农村金融的征信整体环境还不理想,表现在信用功能弱化、信贷结构失衡和征信立法缺位等方面。针对上述已出现的问题,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一契机,从农村征信的角度进行相关性研究,在梳理传统征信理论的基础上,对农村现有的征信环境进行审视,并提出新时期下农村征信系统的优化路径,通过"互联网+"模式与征信理念相结合,从信用立法、信息共享、征信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机制构建对策,以优化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单汨源  龙腾  张人龙  
互联网金融情境下的品牌延伸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传统品牌延伸因素与互联网金融背景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理论模型,并对从支付宝到余额宝与存金宝的品牌延伸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金融品牌延伸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母品牌态度能被转移到延伸产品上,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同时品牌信任和母品牌与延伸产品间的感知契合度显著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在互联网金融情境下,用户的感知联结度正向影响品牌延伸评价,母品牌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品牌信任、感知契合度和感知联结度。研究成果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了策略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斌  汪维清  张乐柱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及国务院始终对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力图通过政策引导方式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以促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传统农业生产的薄弱点,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尤其是2015年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以来,以"互联网+传统农村金融"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成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发展迅猛、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仍存在信息滞后、数据缺失以及监管失责等问题。对此,本文从融合发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痛点,分别从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建设、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创新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四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运行结构、理论基础、风险特点、监管标准以及替代边界等角度出发,探究其生存逻辑、理论结构及监管准则。本文认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互联网金融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特性在基因层面上的匹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基础。在理论层面上,金融功能理论、"二次脱媒"理论、新信用理论、普惠金融理论、连续金融理论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独特的理论结构。互联网金融的内核性风险更多地表现于透明度风险,外置风险则更多地表现于技术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叠加性相对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准则的基石标准应是透明度,外置标准是平台技术安全等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竞争和撞击,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金融功能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风险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所要重构的产业一定是"产业帝国":规模大、服务面广、利润厚、具有统一的标准,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金融业具备所有这些要素。从世界范围看,截至2011年底,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18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玉峰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手段广泛推广应用,农村金融的"触网"意义非凡。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模式的总结梳理,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出了当前农村金融的互联网化的机遇与挑战,最终为构建互联网金融时代影响下的农村金融新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玉峰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手段广泛推广应用,农村金融的"触网"意义非凡。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模式的总结梳理,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出了当前农村金融的互联网化的机遇与挑战,最终为构建互联网金融时代影响下的农村金融新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兴  吴本健  马九杰  
本文通过对现有农村互联网信贷实践所使用的贷款技术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信贷发展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能够开展业务的核心在于其直接或间接地嵌入一定的线下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契约执行难题,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让上述嵌入机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成本发挥作用;在第二个阶段,"线上信息+线上审核"的互联网信贷会成为缓解农村金融难题的重要方式。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都会运用到农村社会网络,其内在逻辑一定是"互联网+社会网",即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结合。因此,农村信贷在引进互联网技术时,应更加注重其社会逻辑,即技术运用的社会载体及场景,实现"社会网+互联网",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普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晓曦  杨勇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国民经济长期规划中的关键一环,在充分肯定"十二五"规划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结合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形势,在互联网技术及模式的推动下,积极创新金融体系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普遍惠及农村经济需求,是彰显新型经济体生产力功能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互联网经济主体还是"互联网+"模式,在对农村传统金融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构建条件,为农村市场、农业经济、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本文研究中结合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难题,提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模式构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立  周向阳  
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并演化。其形成与演化的逻辑,与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和资金由缺转余的基本经济背景有关。1996年之前,资金的短缺,使得政府的金融控制,主要着力于动员资本。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扮演着储蓄动员机器的角色,以获取城市和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短缺要素——资本。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推动了金融分割以及正式、非正式农村金融体系水平竞争格局的形成。行政抽取机制的存在,使得"资金离农"和"机构离农"成为必然。1996年后,资金供求形势逆转,由短缺走向过剩,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使得各种类型意图支农的政策安排相继出现,一个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明  
在"地少人多"的自然资源禀赋下,中国农村金融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重构、调整中不断发展,如何抽象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演化逻辑,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必然面对的难题。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下的金融制度安排,农村服务于城市发展,农业优先支持工业的导向使得农村资金严重净流出;商业金融体系在农村金融环境中的运用,变相抽取农村资金使得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些政策出现低效率。通过对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的比较研究,借鉴在农村合作金融演化过程中政府"看得见的手"到底应该和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的经验,期望为形成农村金融服务合理分工与合力运转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珊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作为社会信用体系构建重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一直以来发展缓慢,也未能对金融资源流向农村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互联网金融尤其是涉农P2P的出现,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互联网金融快捷高效的市场行为,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注入了新动力。聚焦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剖析涉农P2P的征信特点,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涉农P2P征信发挥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峻  
自2012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一度成为市场投资和关注的热点。带着对行业前景的良好预期,众多资金和人才涌入,给这个年轻的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金融与互联网这两种不同属性和基因的事物相互融合,注定无法一帆风顺。随着行业种种乱象的曝光和政府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大幕的拉开,曾经广受热捧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近期受到市场广泛质疑。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是普通百姓,人们谈"互联网金融"而色变,也使得很多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