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05)
- 2023(17117)
- 2022(14355)
- 2021(13150)
- 2020(11089)
- 2019(25368)
- 2018(25037)
- 2017(47941)
- 2016(26023)
- 2015(29250)
- 2014(29358)
- 2013(29068)
- 2012(27447)
- 2011(24699)
- 2010(25711)
- 2009(24187)
- 2008(24130)
- 2007(22313)
- 2006(19974)
- 2005(18760)
- 学科
- 济(114687)
- 经济(114548)
- 业(94457)
- 管理(84175)
- 企(81941)
- 企业(81941)
- 方法(44368)
- 中国(36558)
- 农(36071)
- 财(35369)
- 数学(34857)
- 业经(34465)
- 数学方法(34465)
- 融(29941)
- 金融(29939)
- 银(29768)
- 银行(29731)
- 行(28728)
- 制(28308)
- 地方(28308)
- 农业(25346)
- 务(24335)
- 财务(24284)
- 财务管理(24219)
- 企业财务(22932)
- 贸(21272)
- 贸易(21248)
- 理论(20866)
- 技术(20725)
- 易(20588)
- 机构
- 学院(375961)
- 大学(369852)
- 济(156705)
- 经济(153186)
- 管理(141772)
- 研究(128533)
- 理学(118476)
- 理学院(117131)
- 管理学(115283)
- 管理学院(114563)
- 中国(108044)
- 京(80069)
- 财(78365)
- 科学(76808)
- 所(66883)
- 农(65842)
- 江(62402)
- 中心(61351)
- 财经(59820)
- 研究所(59478)
- 经(53911)
- 业大(52744)
- 北京(51589)
- 农业(51097)
- 州(50139)
- 范(48325)
- 师范(47838)
- 经济学(47367)
- 院(46052)
- 财经大学(43633)
- 基金
- 项目(230652)
- 科学(180804)
- 研究(172564)
- 基金(164047)
- 家(141789)
- 国家(140408)
- 科学基金(120284)
- 社会(107850)
- 社会科(102101)
- 社会科学(102074)
- 省(92920)
- 基金项目(86401)
- 教育(78517)
- 划(76541)
- 自然(76037)
- 自然科(74246)
- 自然科学(74227)
- 自然科学基金(72951)
- 编号(71764)
- 资助(67254)
- 成果(59002)
- 发(54460)
- 重点(52485)
- 课题(50347)
- 创(50317)
- 部(50216)
- 创新(46347)
- 业(45689)
- 性(44579)
- 科研(43957)
- 期刊
- 济(189545)
- 经济(189545)
- 研究(117900)
- 中国(84816)
- 财(65453)
- 农(62070)
- 管理(57502)
- 学报(54290)
- 融(52195)
- 金融(52195)
- 科学(51217)
- 教育(42295)
- 大学(41476)
- 农业(41008)
- 学学(38886)
- 技术(35543)
- 业经(32970)
- 财经(30445)
- 经济研究(28759)
- 经(26271)
- 问题(24723)
- 业(24076)
- 技术经济(20742)
- 贸(20029)
- 财会(18301)
- 理论(18216)
- 商业(18155)
- 现代(18139)
- 世界(17748)
- 国际(17671)
共检索到606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屈魁 张明 王雪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形式与发展轨迹,也改变了传统征信业务的覆盖范围与应用领域,这为征信业监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机构应结合征信市场参与者、信息采集与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变化,从明确互联网金融中征信业务主体的身份定位和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的管理规定,充分关注信用信息社会化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制定社会化信用信息使用法规等方面着手,做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征信业监管工作。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忠滨 宋丹
互联网征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监管缺位比较严重,存在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数据不易整合、数据加工与评分技术薄弱、业务监管水平滞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困难等问题。征信业监管层应从宏观层面探究可行的监管对策,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统一数据标准、推进数据共享,促进技术研发及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业务监管方式与手段,加快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立法,运用监管手段引导和促进征信业发展,从而支持和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彭婷婷 谢新泉
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征信监管存在的问题,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原则,建议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及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规范接入机构开展互联网征信业务、提升技防手段防止冒名贷款、实施接入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等,以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金融 征信监管 个人信用报告
[期刊] 征信
[作者]
彭婷婷 谢新泉
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征信监管存在的问题,秉持服务实体经济、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原则,建议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及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规范接入机构开展互联网征信业务、提升技防手段防止冒名贷款、实施接入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等,以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消费金融 征信监管 个人信用报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俊 赵国锋
我国互联网金融已初具规模,在提高社会效益、激发金融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可能引发新的风险。文章阐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金融监管的主要问题,总结美国、欧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做法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界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和明确监管重点、自律性监管和他律性监管相结合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俊 赵国锋
我国互联网金融已初具规模,在提高社会效益、激发金融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可能引发新的风险。文章阐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金融监管的主要问题,总结美国、欧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做法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界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和明确监管重点、自律性监管和他律性监管相结合等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俊 赵国锋
我国互联网金融已初具规模,在提高社会效益、激发金融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可能引发新的风险。文章阐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金融监管的主要问题,总结美国、欧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要做法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界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和明确监管重点、自律性监管和他律性监管相结合等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互联网消费金融通过深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以创新的方式全面赋能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这种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多元化、促进金融普惠化、增强消费场景化、加深金融科技化等方面。但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亦暗藏着众多现实问题,如:经营主体竞争激烈引发的市场乱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构分化严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滋生的金融风险,实际融资渠道有限与普惠性有待提高,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从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范缺失、法律规制模糊、风险防范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亟待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并给予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培武 范诗洋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实现了创新性的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包含了较大的经营性、技术性和市场性风险因素。现有的监管政策尚未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变革,在监管政策体系、机构整合、功能统筹、风险化解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明确监管主体职责以及加强部门间的监管功能协同等政策建议,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协同监管 金融消费者权益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真
互联网征信在信息安全领域存在隐患和风险,其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健全信息标准化体系,推进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强化互联网征信行业和信息安全监管,积极探索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制度规范是弥合互联网征信潜在风险,实现稳健、有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互联网征信 发展模式 潜在风险 监管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素娟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分析现代金融监管理论,从金融监管要素入手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监管仍处于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范畴之内,但目前国内的金融监管不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主体、客体以及目标的影响,强调金融监管应该注重的方面,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监管 监管客体 混业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健华
互联网征信主要是通过采集个人或企业在互联网交易或使用互联网各类服务过程中留下的信息数据,并结合线下渠道采集的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信用评估的活动。作为传统征信的有益补充,互联网征信的发展将极大扩展征信体系的数据范畴,带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推动传统信用评分模式的
[期刊] 征信
[作者]
邓舒仁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如何发展和如何监管等问题。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信息标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探索组建行业自律组织,以推动互联网征信规范、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科 何理
论文对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策略,包括适当引入传统金融监管指标、沙盒监管、大数据监管、开放社会的互联网金融评级、适当提升准入门槛和提升对股东的资格要求、对投资者资格进行认证和适度宽容创新等内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科 何理
论文对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策略,包括适当引入传统金融监管指标、沙盒监管、大数据监管、开放社会的互联网金融评级、适当提升准入门槛和提升对股东的资格要求、对投资者资格进行认证和适度宽容创新等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