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8)
- 2023(15121)
- 2022(12752)
- 2021(11651)
- 2020(9664)
- 2019(22041)
- 2018(21676)
- 2017(41654)
- 2016(22264)
- 2015(24474)
- 2014(23870)
- 2013(23487)
- 2012(21839)
- 2011(19828)
- 2010(20440)
- 2009(18971)
- 2008(17814)
- 2007(16040)
- 2006(14369)
- 2005(13213)
- 学科
- 济(97265)
- 经济(97084)
- 业(60925)
- 管理(59223)
- 企(49428)
- 企业(49428)
- 方法(39909)
- 数学(34124)
- 中国(33605)
- 数学方法(33542)
- 融(28127)
- 金融(28126)
- 农(27330)
- 银(26566)
- 银行(26512)
- 行(25710)
- 地方(25648)
- 业经(24107)
- 财(23391)
- 制(20944)
- 学(19067)
- 农业(18440)
- 贸(18222)
- 贸易(18204)
- 易(17661)
- 理论(16321)
- 务(14625)
- 财务(14573)
- 财务管理(14546)
- 和(14202)
- 机构
- 学院(312022)
- 大学(309183)
- 济(130161)
- 经济(127496)
- 管理(116284)
- 研究(111467)
- 理学(99836)
- 理学院(98659)
- 管理学(96611)
- 管理学院(96074)
- 中国(89778)
- 科学(69460)
- 京(66652)
- 农(59597)
- 财(59231)
- 所(57680)
- 研究所(52424)
- 中心(51775)
- 业大(49149)
- 江(47764)
- 农业(46778)
- 财经(46491)
- 北京(42407)
- 经(42108)
- 范(40290)
- 经济学(40250)
- 院(40175)
- 师范(39702)
- 州(38540)
- 经济学院(36174)
- 基金
- 项目(208379)
- 科学(163612)
- 基金(150681)
- 研究(147129)
- 家(133780)
- 国家(132631)
- 科学基金(112889)
- 社会(95376)
- 社会科(89691)
- 社会科学(89664)
- 省(83354)
- 基金项目(78954)
- 自然(74057)
- 自然科(72426)
- 自然科学(72408)
- 自然科学基金(71130)
- 划(70054)
- 教育(67407)
- 资助(62812)
- 编号(58088)
- 发(49457)
- 重点(47764)
- 成果(46108)
- 部(44863)
- 创(44020)
- 课题(41512)
- 创新(41167)
- 科研(40238)
- 计划(39352)
- 国家社会(39045)
共检索到480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亚丽 孙骐 朱新缘
本文通过考察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及主要特征,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关联性、滞后性以及冲击反应。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均有影响,且影响均具有滞后性。从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具有速度快、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这一结论有助于我国合理确定社会融资规模、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和毅
目前,商业银行正面临"资本与技术"双重"脱媒"考验,互联网金融对目前商业银行传统经营和服务模式形成重大挑战,银行若不进行自主的内部创新,必然会被外部突破。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思路和战略,主动适应和驾驭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战场掌握主动权才能占得市场先机。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出发,通过分析论述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指出在这一新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而得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融资选择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通过构建企业融资选择模型,将企业融资选择划分为债券融资和银行融资两类,研究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最终影响由其综合效应决定。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替代效应和"长尾"效应有助于提高债券融资占比,而技术外溢效应及风险传递效应则会降低债券融资占比。同时,本文利用断点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改善具有正向作用,且不存在断点效应,说明在当前阶段,互联网风险传递效应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应继续推动互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融资选择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通过构建企业融资选择模型,将企业融资选择划分为债券融资和银行融资两类,研究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最终影响由其综合效应决定。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替代效应和"长尾"效应有助于提高债券融资占比,而技术外溢效应及风险传递效应则会降低债券融资占比。同时,本文利用断点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改善具有正向作用,且不存在断点效应,说明在当前阶段,互联网风险传递效应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应继续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改善社会融资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毅
本文基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与信息特征,描述了制约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问题,重点是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破解融资难的众多案例,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可借鉴的四种创新融资模式:知识产权P2P借贷、知识产权网络众筹、知识产权网络小额信贷和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门户。研究分析了四种创新融资模式结构、特征、竞争基点和创新主导机构等内容,并分析总结了实施融资创新的操作流程、发展问题及应对对策,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施知识产权融资创新,以及科技小微企业创新战略发展将提供方法和路径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中小型科技企业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民主、包容、便捷、高效和针对性强等特性,有利于拓宽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与成本和解决信贷配给问题。文章认为,应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来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重点是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创新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可能性和降低融资风险;选择合适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婍婧 韩廷春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总融资规模作用的比较,分析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既从总量层面呼应了既有研究中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或负相关的发现,又从资本配置结构层面给予了解释和回应,即金融发展在总量层面不必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甚至可能起阻碍作用,但是实体经济所获资本规模的提升,则会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婍婧 韩廷春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社会融资规模的提升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总融资规模作用的比较,分析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既从总量层面呼应了既有研究中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关或负相关的发现,又从资本配置结构层面给予了解释和回应,即金融发展在总量层面不必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甚至可能起阻碍作用,但是实体经济所获资本规模的提升,则会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鹏 尤阳
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看似非常接近的两个概念,既有相近的内涵,也包含着诸多不同之处,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开展的业务性质均属于金融业务,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经营动力相同,均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媒介,均须政府监管且监管模式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的依托主体不同、在金融市场发挥的功能不同、创新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同时两者监管侧重有所不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平台具有实现业务融合化趋势、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趋势、竞争全面化、金融业务链扁平化趋势以及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系统化趋势。应加强相关监管制度的构建,形成系统有效的监...
关键词:
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比较分析 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凯 史燕平 李虹含
为了提升融资租赁的竞争力,文章对互联网融资租赁进行研究。首先文章阐述了我国互联网融资租赁的发展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文章探讨了互联网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体现资产运营和互联网特色的创新业务模式。最后,文章建议我国应加强对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行业环境,规范互联网行业发展。
关键词:
融资租赁 互联网融资租赁 机理 模式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英芝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成为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和中心流通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一方面会对农村中小型流通企业产生“普惠作用”,另一方面则可能因为金融科技的审核机制,对发展潜力较小的农村中小型流通企业产生“挤出作用”。本文采用定积法构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指数,采用扭曲价格指数构建了农村企业流通准入门槛指数,采用OLS和2SLS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2020年的观测期内,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农村流通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要素同样与农村流通业规模呈正关联性,但市场要素与农村流通业规模提升不具备显著联系。我国农村流通业准入门槛在观测期呈现 “倒U型”结构,2012-2015年市场准入门槛提高,2015-2020年市场准入门槛下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农村流通业的准入门槛,“普惠效应”强于“挤出效应”,政策和市场要素也能够推动我国农村流通业准入门槛降低,互联网消费金融与政策、市场一致,属于推动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强要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澜飚 沈鑫 郭步超
近年来,众多学者与业界人士纷纷展开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相关文献不断涌现。本文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梳理国际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既有研究显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中介的替代作用较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各国中央银行的地位与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不会受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即使在电子货币完全取代传统货币等极端状况下,中央银行只需调整其实施货币政策的方式及货币政策的传导载体便可继续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但这一转变可能需要财政政策的支持;现阶段,虽然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来说,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规模较小,但相关政策、法规如何规范互联网金融运行、引导并促进其发展与创新,是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中介机构 中央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我国首创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开国际先河,日渐被社会各界接受与应用,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可塑性,也得到了IMF、BIS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认可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诞生自2010年首创以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已成功编制了近十年,并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与应用。2010年11月,在人民银行党委的领导下,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开始研究编制社会融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鄂春林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业务逐步兴起,国际上主要有被动型智能投资、策略共享型组合投资、O2O服务、账户智能管理、量化投资等业务模式。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面临着更为依赖资产来源、受众群体尚需培育、专业技术壁垒较高、监管细则尚待完善等挑战。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可遵循"分步骤、分阶段,业务经营与功能完善循环促进"的路径,着重强化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平台优质资产的获取和管理能力、多维度和网络化的数据整合分析能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晓梅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给传统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从原始的金银本位,到银行货币,纸币,到现在的移动支付,线上理财,数字货币的崛起,未来金融行业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理财会变得更加简单,第三方金融中介也会受到区块链技术的冲击,人工智能会大大提高金融相关业务的流通执行效率。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区块链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