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3)
- 2023(18263)
- 2022(15332)
- 2021(14210)
- 2020(11787)
- 2019(27137)
- 2018(26329)
- 2017(50314)
- 2016(27205)
- 2015(30296)
- 2014(29992)
- 2013(29822)
- 2012(28260)
- 2011(25824)
- 2010(26125)
- 2009(24540)
- 2008(24103)
- 2007(21763)
- 2006(19477)
- 2005(18054)
- 学科
- 济(115597)
- 经济(115482)
- 业(73425)
- 管理(73388)
- 企(56990)
- 企业(56990)
- 方法(45837)
- 数学(40577)
- 数学方法(40216)
- 中国(40100)
- 银(35500)
- 银行(35354)
- 行(33775)
- 农(33769)
- 融(32229)
- 金融(32227)
- 财(29916)
- 制(29319)
- 地方(28471)
- 业经(26005)
- 贸(25661)
- 贸易(25638)
- 易(24863)
- 农业(22840)
- 学(22385)
- 务(17919)
- 财务(17874)
- 财务管理(17835)
- 环境(17483)
- 企业财务(16949)
- 机构
- 学院(387299)
- 大学(386252)
- 济(168992)
- 经济(165586)
- 管理(143269)
- 研究(142269)
- 理学(121493)
- 理学院(120051)
- 中国(118226)
- 管理学(118215)
- 管理学院(117495)
- 科学(85027)
- 京(83017)
- 财(78816)
- 农(73791)
- 所(73642)
- 研究所(66723)
- 中心(66669)
- 财经(61466)
- 江(59870)
- 农业(58286)
- 业大(57916)
- 经(55858)
- 北京(53269)
- 经济学(53069)
- 院(50223)
- 范(50104)
- 师范(49512)
- 州(48251)
- 经济学院(47909)
- 基金
- 项目(250338)
- 科学(196173)
- 基金(181799)
- 研究(180550)
- 家(160106)
- 国家(158740)
- 科学基金(134103)
- 社会(116179)
- 社会科(110292)
- 社会科学(110261)
- 省(97028)
- 基金项目(94932)
- 自然(85610)
- 自然科(83673)
- 自然科学(83645)
- 划(82708)
- 自然科学基金(82193)
- 教育(81747)
- 资助(75251)
- 编号(71794)
- 成果(58933)
- 发(58723)
- 重点(57232)
- 部(55700)
- 创(52516)
- 课题(50779)
- 创新(49242)
- 国家社会(48628)
- 科研(48252)
- 教育部(47346)
- 期刊
- 济(189252)
- 经济(189252)
- 研究(122458)
- 中国(83137)
- 农(68397)
- 学报(63442)
- 融(61363)
- 金融(61363)
- 财(59679)
- 科学(57574)
- 管理(52733)
- 大学(47066)
- 学学(44589)
- 农业(44508)
- 教育(38830)
- 经济研究(31931)
- 财经(31092)
- 业经(31000)
- 技术(30951)
- 经(26753)
- 问题(24935)
- 业(24393)
- 贸(22715)
- 国际(21319)
- 世界(19513)
- 技术经济(19041)
- 理论(18803)
- 商业(18360)
- 版(18132)
- 统计(17246)
共检索到609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博 李永刚 张逸龙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不仅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且会推动我国的金融效率提升、交易结构和金融架构的深刻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原有商业银行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的新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改革 经营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粮
互联网金融征信作为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核心,成为我国当前征信体系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阿里金融征信模式入手,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市场垄断模型以及P2P和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模型的微观分析,阐述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在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推进金融改革市场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建议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征信 阿里征信模式 传统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冯璐 吴梦
本文采用2006-2015年中国79家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来估算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考察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发现: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对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促进金融体系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琳 叶敏
本文结合国际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现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应从两方面入手发展低碳金融业务:一是积极开展低碳授信工作,包括:开拓信贷市场,寻求有效信贷资源;根据赤道原则实行有差别的授信管理制度;完善低碳绿色信贷的环境。二是拓展中国银行业的低碳中间业务领域,包括:为CDM项目提供多元化的中介服务,积极参与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理财产品。政府需在政策层面激励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应主动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低碳经济 商业银行 金融衍生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金林 周焰
国内外学者已对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进行了诸多理论研究。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指标选择方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结合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较为明显,因而商业银行可通过改革创新应对其冲击;在长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即中国银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是促使互联网金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VAR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玲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商业银行面临"脱媒"危机,信息已不再是可以垄断的"稀缺资源"。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小贷公司、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向银行传统业务领域渗透,对银行业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对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挤占效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局面。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以其拥有的客户优势、数据优势和结算优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胥岢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分流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传统银行负债业务新趋势。互联网金融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法则,其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寻求变革,采取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推进银行传统业务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章连标 杨小渊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日益兴起,这一新兴金融势力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长期影响和现实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的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支付组织 小微信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第五个年头。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等,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建立了较为规范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2008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受到严重冲击。中国银行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变得空前复杂而不确定,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客观展示200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取得的成绩,准确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化"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谢艳兵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与管理措施,供中国银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迪云 李阳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虽然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流,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了差异性优势,倒逼商业银行改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撑。两者同属系统内的共生单元,根据质参量兼容原理呈现共生关系特征。为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尽快完善风险监管机制;二是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化和平台化水平,利用金融产品设计优势,以产品创新带动金融市场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在专业领域的实力,做好对商业银行市场职能的补充。在"大资管"的趋势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将立足共生关系,共同致力于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今天,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作为全球经济政治格局长期演化的结果,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变得异常复杂多变:当我们还沉醉于展望信息时代的美妙前景时,亚洲金融危机却不期而至;当昨天我们还在为通货膨胀问题愁眉不展时,今天我们却面临全球通货紧缩的危险。这一切使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