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1)
- 2023(16160)
- 2022(13474)
- 2021(12495)
- 2020(10407)
- 2019(23603)
- 2018(23143)
- 2017(44001)
- 2016(23405)
- 2015(25879)
- 2014(25405)
- 2013(24611)
- 2012(22882)
- 2011(20306)
- 2010(20476)
- 2009(18768)
- 2008(17183)
- 2007(15131)
- 2006(13089)
- 2005(11725)
- 学科
- 济(92590)
- 经济(92485)
- 管理(65657)
- 业(61834)
- 企(49980)
- 企业(49980)
- 方法(35668)
- 中国(33259)
- 数学(31146)
- 数学方法(30748)
- 融(28702)
- 金融(28695)
- 银(27446)
- 银行(27417)
- 行(26563)
- 财(26436)
- 农(26314)
- 地方(26110)
- 制(23167)
- 业经(22790)
- 农业(17878)
- 学(16791)
- 贸(16206)
- 贸易(16190)
- 易(15676)
- 务(15666)
- 体(15636)
- 财务(15600)
- 财务管理(15557)
- 理论(15403)
- 机构
- 学院(310584)
- 大学(308630)
- 济(128454)
- 经济(125534)
- 管理(119838)
- 研究(106770)
- 理学(102260)
- 理学院(101189)
- 管理学(99451)
- 管理学院(98882)
- 中国(86271)
- 京(65093)
- 财(62496)
- 科学(61992)
- 中心(51734)
- 所(51630)
- 农(49912)
- 财经(48445)
- 江(47793)
- 研究所(46518)
- 经(44121)
- 业大(43669)
- 范(41168)
- 北京(40702)
- 师范(40686)
- 院(39739)
- 经济学(39644)
- 农业(38589)
- 州(38476)
- 财经大学(36184)
- 基金
- 项目(211081)
- 科学(167176)
- 研究(158371)
- 基金(152334)
- 家(131860)
- 国家(130711)
- 科学基金(113248)
- 社会(101236)
- 社会科(96079)
- 社会科学(96061)
- 省(84287)
- 基金项目(80260)
- 教育(73446)
- 自然(71217)
- 划(70162)
- 自然科(69639)
- 自然科学(69616)
- 自然科学基金(68365)
- 编号(64648)
- 资助(61288)
- 成果(52095)
- 发(49837)
- 重点(47818)
- 部(46549)
- 课题(45606)
- 创(45217)
- 创新(42218)
- 国家社会(42061)
- 教育部(40444)
- 科研(40316)
- 期刊
- 济(143844)
- 经济(143844)
- 研究(95785)
- 中国(69576)
- 财(49071)
- 农(46089)
- 学报(45133)
- 管理(45119)
- 融(43722)
- 金融(43722)
- 科学(42058)
- 教育(39298)
- 大学(35618)
- 学学(33567)
- 农业(30939)
- 技术(28551)
- 业经(24912)
- 财经(23876)
- 经济研究(23157)
- 经(20514)
- 问题(18071)
- 业(15912)
- 理论(14715)
- 科技(14146)
- 商业(14014)
- 版(13816)
- 技术经济(13780)
- 贸(13501)
- 现代(13342)
- 图书(13336)
共检索到47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颖 芮正云
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技术性和普惠性等独特优势,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隐患,监管的缺位势必将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政府监管对互联网金融自我规范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监管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自我规范能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政府监管 自我规范 演化博弈
[期刊] 改革
[作者]
饶越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互相渗透,凭借其成本及信息两大优势,为传统金融业务开辟新的渠道和市场,为开展小微金融提供便利,更以我国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融资困境这一现实背景为契机,在国内迅猛发展。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的梳理,讨论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其重点关注问题。在分析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所处的金融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探析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改革 金融监管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华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主体是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多边平台企业,其竞争表现出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如不均衡的双边用户定价结构、集中度较高但不稳定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企业间复杂的竞合关系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充分考虑多边平台用户间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放松基于成本的价格规制,正确评价垄断的社会福利影响,建立综合性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促进平台企业间有序竞合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网络外部性 互联网金融监管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向荣
地方金融办的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能有待改进和完善。其改革方向是:地方政府将职能定位于"统筹管理、协调服务",在此基础上规范地方金融办职能,统一地方金融办机构设置模式,建立"金融办统筹协调、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投资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的基本架构,进而形成有效的金融分层监管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全厚
构建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是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政府债务融资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扩张有其理性因素,不能轻易否定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合理性。地方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构成地方政府负债融资的非理性因素。应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调整政绩考核机制,继续深化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构建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有效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柳学信
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前提是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未来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将由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两部分构成。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侧重于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的市场化措施和手段。在未来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下,公益类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政府的行业监管来实现,功能类国有企业通过产业政策实现扶持和引导,竞争类国有企业通过竞争政策和反垄断法来宏观协调。应建立一个综合的国有资本管理机构来负责我国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监管和运营。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淑慧 贾婧
以我国上市金融企业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金融企业高管薪酬与绩效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金融企业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高管的固定薪酬在整体薪酬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并且相对稳定,其整体薪酬受到市场绩效指标影响的程度比财务绩效指标的程度高。这说明我国上市金融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存在基本薪酬过于稳定且在整体薪酬中占比较高;薪酬设计缺乏弹性;对高管的薪酬激励主要以短期为主,缺乏与绩效挂钩的中长期激励等问题。须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上市金融企业高管薪酬进行制度设计。
关键词:
上市金融企业 高管薪酬 绩效 制度设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怡雯
生产力决定生产系,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必将带来金融监管理论的重大变革,传统的忽略技术手段的监管理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重构基于技术驱动的金融监管理论刻不容缓。
关键词:
技术驱动 金融监管 制度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松 孙谦
文章通过界定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范畴,以及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究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金融属性(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替代的金融功能)和互联网属性(互联网技术在产品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以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杨
文章从群体博弈和适应角度,运用演化博弈方法,以相关金融主体和监管者只具有有限理性为前提,分别建立创新路径和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进化机理分别分析创新与监管模型中的群体博弈局势的变化形态进而揭示出现有金融管理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与监管策略之间的博弈互动机制,进而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有效的监管策略。
关键词:
动态演化博弈 金融创新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晶 张昆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一般银行之外的信用媒介主体及其活动,它们发挥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随着"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等特点愈加凸显,使得社会中的流动性被大量释放,房地产业、金融业被推向高潮,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影子银行”运作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承惠
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尚存在一些难点。因此,需要建立起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的监管架构,具体包括:坚持有区别的监管原则;推进功能监管;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使行业协会更多地履行自律职责等。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包括:更加注重增值服务;综合化趋势与进一步细分市场;正规金融体系将面临更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并购活动将加剧;"互联网金融"将与"金融互联网"进一步融合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妍 段文奇
该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模式、监管、风险三个维度归纳综述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带来业务模式进步与模式进步带来体制革新的最新研究成果。整理欧盟、英国、美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监管控制现状,归纳为国际监管与风险评估表,得到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八点启示。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大数据应用实现金融服务创新四个方面打造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框架。未来研究应以消费者为发展定位,树立监管法律意识,抓住具体方式方法,依托网络存贷款业务释放强大生机。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监管 金融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峰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21世纪全新的金融模式,有着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结构和促进社会经济转型的有效特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速,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互联网监管在很多方面仍处于"真空"状态,使行业存在一定混乱。为此,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金融模式 经济转型 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连举 刘茜
互联网金融是从技术到产品及金融制度和体系的全方位创新,不仅使交易、理财和融资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在关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需求多元化、支付电子化、存款理财化、融资多元化。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程监控,推进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创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