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5)
2023(5818)
2022(4693)
2021(4280)
2020(3526)
2019(7655)
2018(7196)
2017(14070)
2016(6842)
2015(7261)
2014(6311)
2013(6027)
2012(5252)
2011(4606)
2010(4986)
2009(5154)
2008(4055)
2007(3742)
2006(3389)
2005(3052)
作者
(16387)
(13491)
(13256)
(12446)
(8352)
(6347)
(5973)
(5175)
(4946)
(4690)
(4514)
(4513)
(4282)
(4177)
(4146)
(3960)
(3905)
(3846)
(3836)
(3500)
(3322)
(3127)
(3103)
(3021)
(2993)
(2965)
(2929)
(2882)
(2701)
(2680)
学科
(25731)
(24507)
金融(24506)
管理(23827)
(23704)
经济(23687)
(23349)
企业(23349)
(21676)
银行(21670)
(21154)
中国(15403)
技术(10984)
中国金融(10927)
(9207)
(9085)
技术管理(8858)
业经(8540)
方法(7657)
地方(7353)
(6692)
财务(6678)
财务管理(6669)
数学(6470)
企业财务(6430)
数学方法(6399)
(6191)
产业(5801)
(5518)
理论(5204)
机构
学院(83645)
大学(81287)
(38673)
经济(37930)
管理(33168)
中国(28324)
理学(28085)
理学院(27862)
管理学(27530)
管理学院(27372)
研究(25889)
(19403)
(15877)
(15517)
财经(15115)
(15069)
银行(14982)
中心(14804)
金融(14760)
(14043)
(13695)
经济学(13114)
科学(12672)
(12457)
人民(12159)
经济学院(11891)
财经大学(11458)
(11276)
国人(11107)
中国人(11047)
基金
项目(54865)
科学(44607)
研究(43029)
基金(40232)
(33851)
国家(33533)
科学基金(30222)
社会(29410)
社会科(28161)
社会科学(28155)
(22681)
基金项目(20987)
教育(18536)
(17715)
自然(17386)
自然科(17091)
自然科学(17088)
自然科学基金(16803)
编号(16615)
(15851)
资助(15311)
创新(15002)
成果(13058)
(12912)
国家社会(12766)
重点(12452)
(11931)
(11699)
课题(11673)
(11443)
期刊
(40290)
经济(40290)
研究(27807)
(26982)
金融(26982)
中国(18789)
(15307)
管理(14617)
(9169)
科学(9162)
学报(8638)
教育(7773)
财经(7718)
技术(7707)
大学(7432)
经济研究(7382)
学学(7071)
业经(6813)
(6650)
科技(5224)
农业(5117)
中国金融(5055)
理论(4837)
技术经济(4724)
问题(4360)
实践(4341)
(4341)
商业(4180)
(4072)
现代(4006)
共检索到135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志武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然而社会各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不尽相同。在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看来,互联网带来的金融亢奋并不是"新金融",而是金融的销售和获取渠道上的变化,其交易的还是金融契约,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互联网在渠道意义上挑战传统银行和资本市场,但在本质上跟银行、资本市场等所经营的产品没有区别,仍然是交易各方的跨期价值交换,是信用的交换。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交易安排上存在下述潜在问题: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信用风险等,需引起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渠道平台带来发展机会,也带来监管挑战。本刊组织刊发陈志武教授的该篇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晓春  
"互联网"以其无影无形、无远弗届、信息传输快捷的特性,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作。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概念诞生并逐步流行开来。从狭义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在未被纳入金融监管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做了一些传统的金融业务,或开发了一些原有金融企业没有关注的领域,并因此形成了一批新的金融形态,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融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理解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理解技术、金融和经济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有助于给互联网金融定位,对消费者、金融从业者、监管者和政府都意义深远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其名义GDP的增长率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间,除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名义GDP的平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卫东  周景彤  
物价是判断经济运行状况的核心指标,也是制定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2014年以来物价总体上低水平运行,但5、6月份物价有所回升,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笔者判断,受经济回升力度有限、"猪周期"来势温和、居住价格涨幅平稳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依然为负四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半年物价上涨总体温和,全年CPI运行呈现不规则的"倒U型"走势,涨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宫晓林  
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不仅将在渠道上替代传统金融模式,更会影响传统金融业,产生重大变革,并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进行探索商业银行加大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建设力度,增加产品投入种类,将电子银行作为提升客户体验的新渠道。随着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及客户数量和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科  何理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利好下,银行、P2P企业、电商等基于自身优势与特点,纷纷布局互联网消费金融,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洗牌速度加剧消费金融从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内需、实现普惠金融的角度看都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的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便催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具有覆盖群体更广、服务更为方便快捷、交易成本更低等显著特点。银行、电商、P2P企业、消费金融公司等相继布局并展开了激烈竞争,在未来行业格局会进一步划分和洗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连  
今年,政府两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议题热度相较去年有所下降。鉴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不断暴露出来的风险,尽快出台监管规章制度,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贷平台开展专项治理已成共识。在此背景下,复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探讨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展望我国互联网金融有所裨益。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的提出,把很多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金融服务都整合在一起,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热潮。这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向群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形态金融本身是社会性、群体性的产物,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没有金融。所以,当环境或者生产力的变化不足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金融创新是很难的,即使创新,也是产品层级的。而当群体的、社会关系变化的时候,就会带来金融领域里业务模式、生态模式、服务模式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产品创新。金融新生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生态系统尤其重要。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均章  
传统金融企业具有的风险识别能力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具备的,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都不容忽视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余额宝等创新类货币基金因其收益高、便捷性等优势得到迅猛发展。这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资金规模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冲击,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原因中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  孙龙  申莉  
近年来,我国网络金融创新方兴未艾,对满足互联网时代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期货等四种典型金融创新发展形态为抓手,力求通过对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现状、积极效应和面临挑战的全面分析,从宏观角度探寻我国网络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克穆  
作为互联网和金融业融合而生的金融新业态,互联网金融受到广泛关注。金融监管部门研究制定了相关监管规则,促使互联网金融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规范运行。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发展(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概念最先由我国提出,国际上并没有这一概念,目前也没有权威定义。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为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思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纷纷涌现,冲击了一些传统的金融方式,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为此,了解目前理财存在风险,进行创新研究十分重要。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桂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提高金融效率,丰富金融生态,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逻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从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多年前提出的"连接一切",到总理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行业的关系已经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