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1)
2023(21526)
2022(18502)
2021(17194)
2020(14665)
2019(33668)
2018(33144)
2017(64280)
2016(35005)
2015(39164)
2014(39204)
2013(38420)
2012(35583)
2011(32086)
2010(32130)
2009(30178)
2008(29514)
2007(26551)
2006(23351)
2005(20930)
作者
(103818)
(86489)
(85968)
(81950)
(55114)
(41712)
(39422)
(33823)
(32996)
(31159)
(29255)
(29188)
(27566)
(27500)
(27083)
(27037)
(26316)
(25680)
(25108)
(24934)
(21645)
(21284)
(21260)
(19706)
(19574)
(19327)
(19272)
(19272)
(17563)
(17276)
学科
(136447)
经济(136296)
管理(101052)
(98558)
(81937)
企业(81937)
方法(64212)
数学(55877)
数学方法(55188)
中国(39013)
(38806)
(37830)
(36288)
银行(36140)
(34452)
(33823)
金融(33819)
(32761)
业经(31487)
(30096)
地方(27818)
(27655)
贸易(27636)
(26751)
(25704)
财务(25611)
财务管理(25557)
农业(25132)
企业财务(24285)
理论(23241)
机构
大学(497438)
学院(496707)
(198465)
经济(194080)
管理(193199)
研究(168061)
理学(165913)
理学院(164075)
管理学(161063)
管理学院(160181)
中国(134973)
(105512)
科学(105046)
(94018)
(90732)
(86135)
中心(79799)
研究所(78433)
业大(78107)
财经(75195)
(74637)
农业(71860)
(68200)
北京(66524)
(62782)
师范(62029)
(60880)
(60266)
经济学(59956)
财经大学(55886)
基金
项目(335036)
科学(260984)
基金(242280)
研究(238199)
(213380)
国家(211624)
科学基金(180379)
社会(148247)
社会科(140561)
社会科学(140519)
(131393)
基金项目(128022)
自然(120366)
自然科(117560)
自然科学(117523)
自然科学基金(115435)
(111106)
教育(109798)
资助(101301)
编号(96913)
成果(78461)
重点(75520)
(73152)
(71041)
(69182)
课题(66725)
科研(64938)
创新(64679)
计划(62229)
大学(62142)
期刊
(214207)
经济(214207)
研究(144631)
中国(94171)
学报(85715)
(81543)
科学(74250)
(73109)
管理(69309)
(65264)
金融(65264)
大学(63289)
学学(59923)
农业(53663)
教育(48540)
技术(41576)
财经(37223)
业经(35583)
经济研究(34524)
(31881)
(28110)
问题(27796)
图书(25537)
理论(25067)
(24258)
技术经济(23769)
(23233)
科技(23215)
统计(22871)
实践(22836)
共检索到74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猛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商业银行被迫调整固有的经营策略,并且这种调整最终将反映在市场利率的变化中。本文运用"收益–成本控制模型"和"拉姆齐模型"模拟了互联网金融对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正向激励,将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纳入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分析框架,从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互联网金融信息优势与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相关关系,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优势能够降低同业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增强同业市场利率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其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估、金融业布局和监督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艺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艺云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竞争与替代效应会引发其学习效应,但中国银行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金渠道的垄断上,而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前期对此影响有限,因而本文以对存款业务带来根本性冲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创新为时点来界定商业银行可能的学习效应,利用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32015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更多来自于竞争与替代性引致的被动学习效应,主动学习效应并不显著,而且大银行的学习效应要弱于中小银行。要推动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还是应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给商业银行带来足够的动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长青  李梦真  杨彩林  卢彦霖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年信用卡业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加快其自身业务的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笑彤  杨德勇  
本文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及其分解,并通过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回归结果发现,商业银行亟需寻求一种有效的战略途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业务冲击和技术溢出。本文引入并购重组选择的虚拟变量及其与互联网金融指数的交互项,利用修正面板模型对其与三类商业银行效率进行分类回归,得出选择并购重组的商业银行能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获得更高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此模式带来的技术优势,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选择则会对其原有的技术吸收能力产生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结果,对各类商业银行及政策当局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宇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经营模式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同时提出了商业银行主要的应对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琼  蔡谦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自身优势快速发展起来,对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发展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霞  龙华贻  白华龙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通过对不同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营业利润贡献率的研究,发现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营业利润贡献更大,进而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亦为商业银行创造了盈利机遇,并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包芸夕  郭敏  宋奇庆  
本文构建了第三方支付比、P2P流量比和余额宝交易比,并将其作为综合指标表征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本文针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14-201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PVAR模型,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以P2P流量比为代表的互联网信贷业务以及第三方支付比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和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冲击。相比之下,余额宝交易比对银行发展的影响较小,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和P2P小额信贷业务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借鉴对方优点,实现行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华勇  闵德寅  
以互联网支付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3年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采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验证互联网支付的竞争效应在业务层面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支付对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冲击极其有限,尚不构成威胁,但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互联网支付主要通过增强其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拉低银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冲击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