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0)
2023(12086)
2022(10062)
2021(8795)
2020(7382)
2019(16289)
2018(15738)
2017(31219)
2016(16047)
2015(17689)
2014(17526)
2013(17452)
2012(16273)
2011(14783)
2010(15314)
2009(14877)
2008(13599)
2007(12448)
2006(11387)
2005(10813)
作者
(44628)
(37451)
(37036)
(35529)
(23581)
(17624)
(16937)
(14189)
(14132)
(13235)
(13007)
(12348)
(12013)
(11974)
(11727)
(11687)
(10922)
(10819)
(10546)
(10208)
(9626)
(8897)
(8882)
(8619)
(8588)
(8430)
(8201)
(7960)
(7437)
(7260)
学科
(92218)
经济(92121)
管理(50361)
(46923)
(39003)
企业(39003)
方法(27521)
(27021)
金融(27017)
中国(26351)
地方(25916)
(24610)
银行(24599)
数学(23974)
数学方法(23857)
(23840)
(21514)
(20990)
业经(20871)
(19081)
地方经济(16154)
产业(15151)
(15105)
(14006)
农业(13398)
(13074)
财务(13046)
财务管理(13022)
环境(12800)
企业财务(12413)
机构
学院(234199)
大学(231061)
(116598)
经济(114497)
管理(87129)
研究(83088)
理学(73792)
理学院(73004)
管理学(72167)
管理学院(71712)
中国(69364)
(54999)
(47222)
科学(43856)
财经(42704)
(40498)
经济学(38993)
中心(38686)
(38468)
(36270)
研究所(35942)
经济学院(34882)
财经大学(31506)
(30200)
北京(29918)
(29746)
(28680)
(27575)
师范(27360)
业大(26912)
基金
项目(148081)
科学(118915)
研究(113162)
基金(109076)
(92514)
国家(91791)
科学基金(80060)
社会(77674)
社会科(74049)
社会科学(74037)
(58150)
基金项目(56932)
教育(49346)
(46994)
自然(46444)
自然科(45318)
自然科学(45310)
自然科学基金(44527)
编号(44097)
资助(43597)
成果(35953)
(35495)
重点(33885)
(33702)
国家社会(33520)
(33121)
(31881)
课题(31140)
发展(30158)
创新(30040)
期刊
(139408)
经济(139408)
研究(78804)
中国(48274)
(43540)
(38020)
金融(38020)
管理(35635)
(28764)
科学(28411)
学报(27682)
经济研究(23856)
财经(23008)
大学(22535)
学学(21726)
技术(20501)
业经(20300)
(20063)
农业(18198)
问题(17573)
教育(17279)
技术经济(13563)
(13285)
国际(12038)
世界(11983)
统计(11398)
商业(11309)
经济问题(11304)
现代(11078)
理论(11020)
共检索到374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倩  周荣荣  冯小舟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交叉融合,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主要是业务关联的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将众多的单一交易功能的平台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交易生态,通过这种聚集的密度来释放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力度和深度。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还处在政府引导的初级阶段,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直至最终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态势,而该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平  孙华  吴有华  刘斌  崔海蓉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当前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构建二者之间的统一性互动框架,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区域性层面,基于系统性视角,并考虑到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E-C-F互动框架,包括了区域金融子系统、区域经济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三个部分。基于区域金融子系统具有内外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也构成了两个层次,即外层的模式互动,内层的结构依赖和协调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源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深化金融服务,但其能否缓解经济增长中的地域歧视和梯度发展问题尚缺少实证支持的答案。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劳动、传统资本、互联网金融资本和制度等因素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分析框架,以考察各因素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收敛假说在中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各区域的经济差异仍在扩大,各区域相对共同前沿的平均技术效率呈"U"型趋势;传统资本和劳动要素依然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新型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技术无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小荣  胡强盛  
旅游业是湖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南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湖南的区域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阐析了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即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及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和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2008—2017年湖南旅游业对湖南国民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平均贡献率为29.1%;近10年湖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指数均为正数且大于1,说明湖南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集群的间接带动效应较大,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涂山峰  曹休宁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品牌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产业集群所在区域的企业都有充分的激励去建立和维护区域品牌,从而有效防止"柠檬"市场的出现,利用索洛模型,可以解释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越强  蔚立柱  沈迎春  雷建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以及面板门槛模型详细检验了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个最优调整区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因此在协调不同政策时,应注重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和门槛效应,发挥"1+1>2"的政策效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林  顾江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将影响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达禹  徐斌  
域观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传递机制与增长协调性是近年来经济增长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议题。本文使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配合修正的C-M相关指数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传递顺序和相依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从大地理分区来看,中国整体增长已实现东部率先引领、全国仿射三区的新型雁阵结构,这说明全国增长版图已初步实现互联互通;第二,就更加细化的城市群而言,增长的传递机制明显复杂,既包括京津冀鲁城市群内的类雁阵传递,又包括珠三角城市群内的线性链条传递,同时也有中部和远西部城市群内几乎不存在传导网络的局面,这说明不平衡不充分和不连通的发展仍广泛存在于小型城市群之间。第三,就各大地理分区和城市群内的增长相依性而言,区域协同是各地增长关联机制的主基调。2013年后各大分区内的增长协同性显著上升,这说明城市群内的增长协同性有了实质性提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分析了产业集群、城市群及二者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全面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小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良性互动也可提升区域经济的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丹  王超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其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也愈发明显,但互联网建设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展并不顺利。本文通过针对互联网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影响展开论述,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在互联网影响之下所表现出的差异及其成因。通过对"一带一路"65个国家1996-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当互联网普及率提升10%,则GDP总量能够提升0.8%。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经济增长作用在持续增强,并且对于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经济水平等都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内在联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宇飞  
文章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按互联网资源将我国各省市划分为三大区域。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地区更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的原因,要重视男性人力资本的精英人才培养,加快女性基础教育的普及。此外,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升级,进而减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宇飞  
文章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按互联网资源将我国各省市划分为三大区域。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地区更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的原因,要重视男性人力资本的精英人才培养,加快女性基础教育的普及。此外,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升级,进而减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宇飞  
文章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按互联网资源将我国各省市划分为三大区域。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地区更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的原因,要重视男性人力资本的精英人才培养,加快女性基础教育的普及。此外,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升级,进而减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斌  朱桂宾  毛德勇  晁先锋  
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至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传统金融的资金存在抑制分流作用,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还没完全流通到实体经济领域去。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保险发展对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支付对工业增加值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部分领域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条路径推进,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能够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