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1)
2023(4792)
2022(3900)
2021(3619)
2020(3043)
2019(6725)
2018(6240)
2017(12306)
2016(5902)
2015(6289)
2014(5781)
2013(5504)
2012(4941)
2011(4285)
2010(4672)
2009(4793)
2008(3607)
2007(3260)
2006(3041)
2005(2891)
作者
(14266)
(11698)
(11445)
(10944)
(7474)
(5617)
(5316)
(4617)
(4230)
(4113)
(3993)
(3915)
(3674)
(3603)
(3594)
(3576)
(3404)
(3315)
(3238)
(3178)
(2861)
(2749)
(2745)
(2677)
(2662)
(2647)
(2466)
(2448)
(2416)
(2366)
学科
(24758)
金融(24757)
(21452)
银行(21450)
(20933)
(20415)
经济(20384)
(18443)
(15568)
企业(15568)
中国(15076)
管理(14312)
中国金融(10919)
(8426)
(8313)
业经(6835)
(6514)
方法(6379)
地方(6271)
(6120)
财务(6107)
财务管理(6098)
企业财务(5885)
数学(5600)
数学方法(5565)
(4990)
贸易(4982)
(4941)
(4920)
农业(4776)
机构
学院(71833)
大学(71008)
(33283)
经济(32591)
中国(26702)
管理(26298)
研究(24006)
理学(21959)
理学院(21748)
管理学(21486)
管理学院(21359)
(17704)
(14946)
(14582)
银行(14488)
(14368)
金融(14306)
中心(14028)
财经(13907)
(13563)
(12660)
经济学(11778)
人民(11764)
科学(11464)
(10937)
国人(10831)
中国人(10783)
经济学院(10717)
中国人民(10669)
财经大学(10604)
基金
项目(46368)
科学(36807)
研究(36710)
基金(34214)
(29723)
国家(28945)
科学基金(24868)
社会(24730)
社会科(23573)
社会科学(23566)
(17712)
基金项目(17523)
教育(15859)
编号(14697)
(14474)
自然(14008)
资助(13856)
自然科(13707)
自然科学(13701)
自然科学基金(13485)
成果(12371)
(10816)
国家社会(10787)
(10735)
(10695)
重点(10493)
(10284)
(10212)
创新(9961)
(9946)
期刊
(35336)
经济(35336)
(26238)
金融(26238)
研究(24824)
中国(16088)
(13873)
管理(10414)
(9322)
学报(8821)
科学(8387)
大学(7447)
财经(7205)
学学(7084)
教育(6366)
(6183)
经济研究(6181)
业经(5412)
农业(5364)
技术(5169)
中国金融(4712)
理论(4354)
国际(4349)
世界(4085)
问题(4080)
实践(3909)
(3909)
(3756)
财会(3507)
农村(3247)
共检索到120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胡一帆  黄懿杰  
余额宝是目前中国最火热的线上"存钱罐"。本质上,它是阿里巴巴的一只线上货币市场基金,由天弘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余额宝每天都结算利息,最高年化收益率曾高达6.76%,是中国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27倍。2013年7月以来,余额宝不断上涨的收益率进一步强化了其风靡的程度,从投资者手中吸引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资金。2013年11月(发起六个月后),余额宝规模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并在2014年2月达到4000亿元。余额宝的热潮点燃了整个货币市场,九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进辉  谭利华  陈熠  
"宝万之争"爆发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修改反收购章程条款以阻击"门口野蛮人"的热潮。那么,上市公司修改反收购章程条款阻击"野蛮人"到底保护了谁的利益?文章手工收集2014-2016年发生的126起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的公告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投资者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在章程中加入反收购条款是一个好消息,表现出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在事件窗口[-1,3]内,目标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率平均达2.68%,说明增设反收购条款带来了显著的股东财富增长。相对而言,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事件的正向市场反应在民营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中表现得较弱,说明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机构持股等股权结构特征是影响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价值的重要情境因素。文章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检验了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的短期市场反应,客观衡量了反收购条款对中国资本市场股东财富的影响。这既丰富了反收购条款和控制权市场等领域的研究文献,也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上市公司增设反收购条款行为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为指导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刘克富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散时代的到来,"野蛮人"出没和控制权纷争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本文以宝万之争为例,分析了野蛮人入侵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负面性。以宝能系为代表的保险资金,运用高杠杆资金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一方面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干预在短期内能够保护实体经济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但从长期看,可能干扰市场化进程,破坏资本市场永续发展所需的规则和秩序。据此,本文提出建立类别股份制度,进而有效抵御野蛮人入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小杰  纪秋蕾  
风险投资与创始人的控制权之争在资本市场上屡有发生,但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事件对创始人及企业的影响,鲜有关注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借助赛富亚洲涉及的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本文立足投资机构及其投资的关联企业两个层面,考察风险投资声誉受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控制权之争严重损害了赛富亚洲的市场声誉,影响其募资、投资和退出表现,其募集和管理的基金规模、投资事件的数量和金额、成功IPO的数量均呈下滑趋势,表明风险投资声誉具有约束效应。(2)声誉的约束效应是可逆的,当市场意识到风险投资机构被误解而声誉恢复时,前述不利后果得到缓解。(3)针对赛富亚洲声誉的受损及恢复,其投资的关联企业分别表现出负面和正面的市场反应,表明风险投资声誉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风险投资声誉的约束效应,不仅丰富了我国制度背景下风险投资声誉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健康发展、自我约束及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寒冰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业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374.22亿笔,支付金额24.7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43%和137.6%。2015年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目的在于强化网络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防范支付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理解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理解技术、金融和经济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有助于给互联网金融定位,对消费者、金融从业者、监管者和政府都意义深远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其名义GDP的增长率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11年的五年间,除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名义GDP的平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提高金融效率,丰富金融生态,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逻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从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多年前提出的"连接一切",到总理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行业的关系已经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平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迅速进入金融领域,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也纷纷主动联姻互联网企业,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甚至展示出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著名学者谢平先生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是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程度将取决于互联网的发展程度,而金融则可能成为互联网的一种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建鹏  
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背景自2016年4月下旬开始,一场为期一年、由国务院决策部署、十余个部委共同行动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大幕。在总计七个分项整治子方案中,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分别对网络投资理财、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荣  
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助于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双创"新格局,形成发展新动能,是我们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被普遍认为是金融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互联网金融既是一种连接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领域是众筹,社会基础是中产阶层的形成,有效运作的前提是信息真实透明;互联网金融不等于普惠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龙  
社会公众对金融创新的理解和接受往往有一个情绪周期。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在广受瞩目中被冠以元年,仅仅三年后,因部分领域风险积聚而面临专项整治。这种起落的例子还可以找到很多,如在美国被公认为对冲利率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二亮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各方关注,业内外也尝试从不同视角解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象。基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论框架缺失的现状,结合已有研究和理论分析,笔者沿着产业融合、金融创新、金融深化的脉络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即互联网企业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充当了新金融中介,开展了金融创新业务,促进了金融深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作为案例分析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框架能较好地解释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诸多现象,特别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为互联网企业而非银行金融机构,该框架能为后续研究互联网金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江维国  
依托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而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开创了我国金融服务新局面。蓬勃发展的家庭农场,为我国沉闷农村经济语境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制约着其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与家庭农场融资的特征表明两者对接耦合性强且协同优势明显。但家庭农场互联网金融用户习惯尚未养成、客户信用体系难建立、行业监管体制滞后等因素制约着两者对接,因而需要培养用户习惯、建立客户信用体系、健全监管体制为其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