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3)
2023(15719)
2022(12771)
2021(11393)
2020(9342)
2019(20558)
2018(20459)
2017(39090)
2016(20785)
2015(23262)
2014(22981)
2013(22525)
2012(21030)
2011(19471)
2010(20050)
2009(19043)
2008(18376)
2007(16661)
2006(15540)
2005(14490)
作者
(60775)
(50240)
(50091)
(47493)
(31897)
(23727)
(22626)
(19360)
(19018)
(17854)
(17161)
(16634)
(16193)
(16146)
(15520)
(15393)
(14849)
(14582)
(14437)
(14254)
(13013)
(12359)
(12102)
(11572)
(11488)
(11323)
(11138)
(11110)
(10063)
(9965)
学科
(106964)
经济(106869)
管理(58695)
(55633)
(42881)
企业(42881)
中国(34655)
方法(31680)
地方(29917)
(28579)
数学(26922)
数学方法(26720)
业经(24907)
(20650)
(19207)
(19177)
银行(19154)
农业(18971)
(18864)
(18680)
技术(18397)
(18356)
金融(18355)
(18055)
贸易(18039)
(17404)
地方经济(17342)
(16551)
环境(15753)
产业(14345)
机构
学院(304426)
大学(301128)
(137331)
经济(134477)
研究(112385)
管理(110373)
理学(92353)
理学院(91256)
管理学(89857)
管理学院(89267)
中国(87613)
(65080)
科学(64233)
(63160)
(56986)
研究所(50870)
中心(50040)
财经(48570)
(48425)
(46300)
(43749)
经济学(43429)
北京(42088)
(42043)
师范(41680)
(40254)
(38855)
经济学院(38755)
业大(38658)
财经大学(35488)
基金
项目(187808)
科学(148546)
研究(143684)
基金(133741)
(114983)
国家(114000)
科学基金(97284)
社会(93664)
社会科(88818)
社会科学(88800)
(74741)
基金项目(69465)
教育(64178)
(61761)
编号(58603)
自然(57246)
自然科(55875)
自然科学(55860)
自然科学基金(54829)
资助(53301)
成果(48771)
(47596)
重点(42929)
课题(42130)
(41189)
(40718)
发展(39344)
国家社会(39160)
创新(38835)
(38735)
期刊
(170460)
经济(170460)
研究(101891)
中国(68576)
(45839)
管理(45596)
(44818)
学报(40428)
科学(40176)
(36099)
金融(36099)
教育(35892)
大学(31280)
农业(30257)
学学(29190)
经济研究(28540)
技术(28238)
业经(28133)
财经(24726)
问题(22298)
(21554)
(18043)
技术经济(16931)
国际(16286)
商业(15813)
(15774)
世界(15033)
现代(14826)
图书(14279)
(14222)
共检索到492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禹铭  
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文章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及经济新常态的相关内容,再阐述新型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提出在互联网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兴业创业的新型城镇化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煊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圈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将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本文选取湖北省京山县生态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济学共生理论讨论圈域城镇化发展模式问题。研究认为,湖北省的圈域城镇化发展应依托武汉城市圈,采取"三级城市"为主导的分层分类、梯度错层、就近就地的辐射发展模式,即一级城市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分层分类向虚拟经济延伸;二级城市以制造业为主体,梯度错层向实体经济发展;三级城市以统筹协调为主体,就近就地向园区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卫  糜志雄  
城镇化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低起点、高速度的发展过程,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资源短缺与环境破坏带来巨大压力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持续拉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发展主体、破除城镇化建设中的制度瓶颈和完善投融资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诗诗  
产业互联网是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进资源与要素重新进行整合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范式。产业互联网发展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产融结合是其发展的基本逻辑。当前阶段,国内产业互联网发展基础框架和模式尚未构建,商贸流通业产业互联网发展存在诸多障碍,推动商贸流通业产业互联网发展需要从基础框架和行业自身升级发展两个层面着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清裕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城乡人口再分配在急剧进行,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提高;(2)城镇数目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城市数量在迅速增加;(3)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敏  
在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城乡物流差距明显,阻碍了城乡物流的一体化进程。互联网时代农村网民与农村电商数量不断增加,为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基于互联网视域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长洪  于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1980年的30.2%下降到2013年的10%,但产业内部结构得以改善,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农业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城镇化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将农民工市民化和棚户区改造作为城镇化推进的重点工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近期任务是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瑞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春玲  刘秋玲  
县域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与着力点,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在合理利用空间与资源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在促进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缩小城乡间差距、合理规划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凤娇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深刻内涵,从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出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而农村经济新常态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新常态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也应该积极发展,实现持续稳定。探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充分认清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战略走向,我国农村经济新常态战略走向呈现出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四大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立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琳  
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形势,从区域物流、产业联动、物流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现代物流业的区域发展战略、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国际物流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以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在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吕萍  余思琪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