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94)
2023(9782)
2022(8014)
2021(7543)
2020(6165)
2019(13843)
2018(13425)
2017(25000)
2016(12800)
2015(13939)
2014(12674)
2013(12274)
2012(11368)
2011(10402)
2010(10047)
2009(9254)
2008(8937)
2007(7789)
2006(6759)
2005(6078)
作者
(32219)
(27166)
(26783)
(25424)
(16995)
(12765)
(12017)
(10371)
(10149)
(9348)
(9247)
(8909)
(8587)
(8461)
(8411)
(8329)
(8097)
(7751)
(7710)
(7274)
(6589)
(6387)
(6150)
(6109)
(5991)
(5989)
(5709)
(5546)
(5381)
(5194)
学科
(57802)
经济(57756)
管理(38764)
(37398)
(31112)
企业(31112)
方法(22312)
中国(19916)
数学(19877)
数学方法(19781)
技术(16014)
(13514)
贸易(13503)
(13387)
(13236)
业经(13136)
地方(12956)
(12149)
技术管理(12128)
(10349)
(10316)
银行(10308)
(10043)
(9842)
金融(9840)
环境(9036)
农业(9027)
产业(8583)
(8246)
地方经济(8173)
机构
大学(172138)
学院(171444)
(84763)
经济(83660)
管理(68171)
研究(62641)
理学(59265)
理学院(58603)
管理学(58046)
管理学院(57690)
中国(49623)
(36067)
(35606)
科学(33620)
(29303)
财经(28956)
经济学(28115)
中心(27782)
研究所(26853)
(26831)
经济学院(25347)
(23342)
北京(23114)
(23011)
财经大学(21910)
(21700)
师范(21553)
(21142)
商学(20030)
业大(19825)
基金
项目(119832)
科学(98864)
研究(91470)
基金(91025)
(78956)
国家(78387)
科学基金(68829)
社会(64000)
社会科(61037)
社会科学(61026)
基金项目(47817)
(44601)
自然(40878)
教育(40831)
自然科(40070)
自然科学(40061)
自然科学基金(39454)
(38031)
资助(35198)
编号(33831)
(31643)
创新(28689)
国家社会(28605)
(28121)
(27566)
重点(27504)
成果(26235)
中国(25347)
教育部(24867)
人文(24098)
期刊
(88083)
经济(88083)
研究(55431)
中国(36716)
管理(27986)
(25629)
科学(23047)
学报(20753)
教育(18756)
(18517)
大学(16886)
(16786)
金融(16786)
经济研究(16717)
学学(15757)
财经(15047)
技术(14852)
农业(13360)
(13247)
业经(12910)
(11620)
问题(11206)
世界(10440)
国际(10153)
科技(10053)
技术经济(9849)
(9157)
(8024)
(8001)
论坛(8001)
共检索到25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先锋  宋文飞  李勃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目前,互联网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也日益引起关注,但较为系统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首次把互联网纳入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分析框架,基于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信息资源、互联网商务应用和互联网发展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省际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就互联网这一重要的宏观新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差异进行了稳健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显著推动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水平提升,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下国家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新动能,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互联网不仅能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还可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间接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但直接效应远超间接效应;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网络效应"和"梅特卡夫法则"的"双重威力"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共同显现,且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调节下,区域创新系统中互联网的动态溢出效果会进一步得到强化;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将从互联网发展中获益更多,互联网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溢出红利将高于应用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不仅可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而且通过合理引导和利用,还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创新差距以及激发和强化原始创新溢出。这为国家发挥"互联网+"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合力效应"、打好"战略组合拳"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雪  李灵光  
本文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2004-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运用GS3SLS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类型服务业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作用机制,且服务业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更大。(2)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滞后项均表现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二者之间的空间交互溢出效应为负。(3)相比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联性更强。研究结论表明服务业完全可以成为新时代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动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韩先锋   刘娟   李勃昕  
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系数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技术,首次实证考察了“互联网+”赋能高校技术创新效率的异质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对高校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的长短期促进效应,完全可以成为驱动高校技术创新的助推器;打好“互联网+”与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规制等的“战略组合拳”,有助于强化“互联网+”的长期助推器功能;“互联网+”对高校技术创新效率的长期冲击存在短期异质修正效应,但高校技术创新效率向均衡的调整速度具有空间差异;“互联网+”的助推器效能存在明显的异质特征,具体表现为,中、西部高校将从“互联网+”创新溢出中获益更多,“互联网+”在长期内的创新溢出红利将明显大于短期。以上发现将可能对未来国家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柴正猛   张培铎   韩先锋  
工业智能化作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增长引擎,对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4-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直接动力、间接渠道、非线性效应等维度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在总体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且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劳动力结构优化是工业智能化间接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渠道。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对高级化维度的驱动作用强于合理化维度;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在沿海地区产生的驱动效应强于内陆地区,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工业智能化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据此,从加大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劳动力结构、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平  付一夫  张艳芳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接近1/3。随着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仍会继续提高。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能否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备受关注。本文拟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出发,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指数)的测算与分解,探索生产性服务业的部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换对全要素生产率乃至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而试图找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证据。结果显示:生产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国外一些评论认为 ,以加入 WTO为契机 ,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工厂。本文回答了什么是世界工厂。文章认为 ,中国的制造业领域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 ,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因此 ,目前中国还不是世界的工厂。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 ,必须保持比较优势 ,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要在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 ,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增强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亮  史晋川  李仙德  张海霞  
创新发展是国家及区域间竞争的主要决定因素,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属性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结合2005—2015年互联网及创新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的时空关联及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结果表明:(1)互联网可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网络高效分工下的多重正反馈循环机制,属于新经济结构下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的新路径;(2)中国省域互联网的发展已形成明显的"沿海—内陆"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非收敛性特征和多重轴—辐结构,区域间"数字鸿沟"现象更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  吴福象  竺李乐  杨嵩  
基于2003-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区域创新产出提升,整体上处于最优知识产权论倒"U"型曲线左侧,并通过提高地区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间接促进区域创新;互联网化对区域创新产出也有显著提升作用,且互联网化水平提高能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化的正向协调效应也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基于此,提出为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应该实施差异化、适度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峰  刘爽  赵毅  孙佰清  
为促进区域创新空间结构优化与协调发展,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有关创新数据,构建综合考虑互联网普及和知识溢出的知识生产函数,测度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普及与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个省份的创新空间存在极大的非平衡性,区域差异以2012年为分界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其中:互联网普及对本地区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知识存量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知识质量溢出呈现相反的结果;互联网普及放大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重塑我国区域创新组织形态可行路径,在互联网普及政策制定、加大知识溢出效应和充分发挥互联网与知识溢出协同等方面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任跃文  
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政府对如何有效发挥研发资助和互联网作用来提高创新效率开展了积极探索。利用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政府研发资助、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互联网发展对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比对科研机构的效果更强,互联网发展对上述资助效果均呈现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当互联网发展跨过一定门槛后,政府研发资助效果均扭转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政府对企业比对科研机构研发资助效果对应门槛值更低且效果更强。因此,建议加大政府研发资助尤其是对企业的资助力度,并注重对科研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研发资助;积极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缩小各地区互联网发展差距;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创新要素的融合渗透,有效营造政产学研互联互通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克清  苏振  黄润  
"互联网+"所形成的科技进步与模式创新,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创新的代表性因素,文章提取"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两大要素为解析"互联网+"效益的突破口,运用面板数据,打破传统DEA测度效率时忽视系统内部结构和运行机理的局限,采用N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对2010-2016年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旅游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地区旅游产业创新效率在测度期实现稳步增长,总体呈现出东部高于中西部,西部优于中部的分布格局;影响旅游产业创新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素要求各地区应该实施差异化创新战略;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两个子阶段效率均衡发展是旅游产业创新整体效率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胜  申明浩  
随着支撑我国外资增长的传统动能渐趋衰减,城市群融合发展能否成为吸引外资的新动能?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通过构建城市群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探讨城市群融合发展对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强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以及不同类型FDI具有异质性特征;第二,城市群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增强城市群资源配置效率渠道来提升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力;第三,城市群融合发展对外资进入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城市群融合发展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力随着城市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呈现递增趋势。在我国外资利用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释放城市群空间配置结构的新一轮红利,促进要素市场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分工协作、内外双向开放、城市功能互补与政策机制协同共治,以城市群高水平融合发展打造吸引高质量外资的新高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新功  黄晓婉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雪  吴福象  竺李乐  
基于中国2006—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水平、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全国样本中,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省份之间的知识溢出都是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知识溢出的创新促进作用。分样本中,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其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效应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在推进互联网发展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禀赋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互联网创新战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诗伟  朱业  
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16个省市2009~2013年的区域金融风险指数,构建空间Dubin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区域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产业集中会加大区域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加剧了金融风险溢出;金融业规模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抑制金融风险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开放与政府干预也是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