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2)
2023(18730)
2022(15571)
2021(14234)
2020(11594)
2019(26151)
2018(25417)
2017(48917)
2016(26039)
2015(28211)
2014(27415)
2013(27347)
2012(25403)
2011(22952)
2010(23255)
2009(21448)
2008(21069)
2007(18814)
2006(16997)
2005(15701)
作者
(75280)
(62895)
(62569)
(58901)
(40205)
(30118)
(28170)
(24374)
(23826)
(22227)
(21525)
(20877)
(20206)
(20088)
(19347)
(19182)
(18554)
(18385)
(18093)
(18075)
(15624)
(15464)
(15087)
(14526)
(14190)
(13890)
(13856)
(13721)
(12483)
(12291)
学科
(131900)
经济(131770)
(89922)
管理(81110)
(77321)
企业(77321)
方法(45830)
数学(36677)
数学方法(36419)
(36195)
业经(35386)
中国(35328)
地方(32541)
(31532)
农业(25614)
(24968)
贸易(24952)
(24114)
(21871)
(21826)
技术(20730)
(20493)
财务(20473)
财务管理(20449)
环境(19397)
企业财务(19323)
(19295)
理论(18210)
(17755)
地方经济(17668)
机构
学院(373223)
大学(366682)
(166506)
经济(163449)
管理(142097)
研究(131420)
理学(121416)
理学院(119960)
管理学(118333)
管理学院(117604)
中国(101509)
科学(78702)
(78190)
(73525)
(66390)
(66044)
研究所(59936)
中心(58934)
财经(58139)
(57843)
业大(54713)
(52791)
经济学(51796)
农业(51698)
北京(49136)
(47801)
(47369)
师范(46855)
经济学院(46617)
(45635)
基金
项目(245266)
科学(194492)
基金(178846)
研究(177584)
(156730)
国家(155310)
科学基金(133752)
社会(117717)
社会科(111738)
社会科学(111710)
(96924)
基金项目(95190)
自然(84907)
自然科(82993)
自然科学(82971)
自然科学基金(81480)
(80546)
教育(78563)
资助(71122)
编号(69461)
(58438)
重点(55438)
成果(53793)
(53350)
(52978)
国家社会(49684)
创新(49259)
课题(48419)
(47880)
发展(47001)
期刊
(197021)
经济(197021)
研究(113852)
中国(74736)
(61204)
(57786)
管理(57186)
学报(55727)
科学(54098)
大学(42383)
农业(41688)
学学(40502)
(36450)
金融(36450)
业经(33215)
技术(32858)
经济研究(32121)
教育(31637)
财经(29515)
问题(26788)
(25730)
(24210)
(21800)
技术经济(21260)
世界(19331)
商业(19065)
国际(18934)
现代(18849)
资源(17943)
科技(16954)
共检索到57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霞  
文章借鉴Feder模型的基本思想,选取渤海湾海岸带城市群、长三角海岸带城市群、珠三角海岸带城市群三个样本,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集聚的影响及溢出效应。从总体来看,流通产业对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从横向比较来看,长三角海岸带城市群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最高,珠三角次之,渤海湾最低。此外,海岸带城市群流通业增长对经济集聚的边际影响效应仍弱于其他部门带来的整体边际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平红  
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已获得国内众多学者关注,但流通产业对经济集聚的溢出效应却鲜有研究。本文以中国海岸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用流通密度、流通规模和流通结构来刻画流通产业的溢出效应,对流通产业溢出效应与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1)流通密度对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在当前条件下,流通规模并未显示出对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而制约了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的提高。(3)流通结构对海岸带城市群经济集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轲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视角探究商贸流通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聚集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地理邻接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水平下呈正向显著性。在经济距离矩阵下,商贸流通业聚集对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产生的负向作用超过直接效应的正向作用。为更好推动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本文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积极展开跨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交通运输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振  李志刚  胡璇  
城市群是区域空间形态高级化的有形载体,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因其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的相互支撑具有更强的韧性。文章构建了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理论框架,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18个重点发展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城市群维度内,本地经济韧性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强,同时也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城市群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由于大多处于雏形发育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多样化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永  巫瑞  梁申颖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29个地级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因素中金融集聚对其的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最为精确,分析发现金融集聚以空间溢出及扩散的方式正向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从最终选取模型的空间效应分解可知,区域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溢出、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即一个地区金融集聚会同时有助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巩固区域金融核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良好互动尤为关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城市群规模效应、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争峻  
流通业是影响我国产业格局的战略性产业。本文选取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流通业分为消费型流通业和生产型流通业,通过构造流通业集聚指数,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创新水平视角检验流通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流通业集聚、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和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均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整体流通业集聚和消费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而创新水平的调节作用在生产型流通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勇  关佳音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出现增速下降的趋势,且三地在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京津冀地区2005-2017年间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流通产业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不能否定其对于区域经济潜在的促进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航  张雅雯  
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在对其2010-2019年的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ESDA方法对这些城市经济增长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判断,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且其空间关系较为稳定;城市群内空间集聚模式变化较小,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性;物流产业集聚对于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宠   郭明君   何理  
随着中国政府全面推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全国层面集聚产生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中充分考虑城市之间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和贸易网络的特征,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密度纳入多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尺度空间中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具有本地效应,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也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集聚产生的效果主要通过区域创新溢出、区域市场一体化和缓解劳动力在空间中的错配实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凌玮   安虎森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不同类型的高速路网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建设加大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其市场整合效应也对现阶段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负向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速铁路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劳动力配置效率,促进知识溢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了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志蕙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产业空间聚集及其消费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邻接省域的空间聚集性;中原城市群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后发现,中原城市群省域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对本省域和邻接省域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依据研究内容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消费场景体验、完善营商环境、培育优秀人才等相关建议促进电商产业与消费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金芳  
文章基于劳动力要素配置视角,运用2011-2019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互联网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与区域经济差距呈现倒"U"型钟状曲线关系,即互联网发展一开始会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伴随其深入发展并跨越拐点值后,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从劳动力要素配置视角来看,互联网发展有助于减弱劳动力市场分割壁垒和要素配置扭曲程度,促进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且劳动力要素配置下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倒"U"型作用效果显著成立,互联网与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形成的联动协同效应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重要作用。上述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合理有序引导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