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7)
2023(11802)
2022(9976)
2021(9120)
2020(7459)
2019(16988)
2018(16541)
2017(32441)
2016(17444)
2015(18793)
2014(18397)
2013(17794)
2012(16681)
2011(15277)
2010(15434)
2009(14129)
2008(13426)
2007(11860)
2006(10853)
2005(9658)
作者
(49747)
(41900)
(41333)
(39214)
(26739)
(20069)
(18674)
(16222)
(15974)
(14792)
(14434)
(13701)
(13597)
(12986)
(12854)
(12828)
(12417)
(12286)
(12139)
(11904)
(10400)
(10249)
(9952)
(9666)
(9663)
(9301)
(8970)
(8899)
(8309)
(8151)
学科
(88503)
经济(88432)
管理(47178)
(42482)
(32043)
企业(32043)
方法(27746)
数学(24956)
数学方法(24719)
地方(23041)
(21818)
中国(20094)
(17650)
业经(17454)
(16846)
(15188)
贸易(15180)
农业(14877)
(14691)
地方经济(13856)
(13529)
环境(12667)
(11412)
金融(11410)
(11203)
(11178)
银行(11170)
(10722)
经济学(10672)
产业(10478)
机构
学院(243193)
大学(240608)
(110455)
经济(108301)
管理(91259)
研究(87981)
理学(78376)
理学院(77445)
管理学(76280)
管理学院(75826)
中国(66540)
科学(53278)
(50131)
(47837)
(45240)
(44554)
研究所(40506)
中心(40039)
财经(37842)
业大(37711)
(37193)
农业(35642)
经济学(34518)
(34297)
(31662)
(31548)
北京(31190)
师范(31186)
经济学院(30869)
(28912)
基金
项目(162215)
科学(127266)
基金(117874)
研究(115837)
(104064)
国家(103167)
科学基金(87685)
社会(76174)
社会科(72232)
社会科学(72215)
(63171)
基金项目(62431)
自然(56530)
自然科(55167)
自然科学(55149)
自然科学基金(54148)
(53302)
教育(51289)
资助(47235)
编号(45735)
(36918)
重点(36513)
成果(35846)
(35149)
(33606)
课题(31944)
国家社会(31846)
创新(31483)
科研(30591)
教育部(29815)
期刊
(129829)
经济(129829)
研究(74652)
中国(48382)
(41012)
学报(38315)
科学(36480)
(35185)
管理(32894)
大学(28388)
农业(27495)
学学(27147)
(24045)
金融(24045)
经济研究(22624)
业经(20568)
技术(19520)
教育(19320)
财经(18842)
问题(16786)
(16438)
(14049)
(13220)
技术经济(12846)
资源(12589)
国际(11781)
世界(11695)
商业(11468)
现代(11185)
(10961)
共检索到370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庄幼绯  卢为民  王思  
土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其利用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推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还深刻影响着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如何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土地管理部门亟须研究的问题。互联网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智  万建香  
选取上海市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化指数与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得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彼此间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虽然上海市在"两化融合"中的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推动作用,但是"互联网+"发展水平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上海市的信息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还未深入工业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升级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秀红  赵敏  
基于上海市合庆镇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利用指数、空间自相关性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分析:(1)土地整治带来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验证土地整治是否能起到土地集聚的作用;(3)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关系。结果表明,整治后的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明显减少,耕地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土地利用指数同土地整治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验证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产生的集聚效应,并且在5~10m的格网尺度下采用土地利用程度修正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局部集聚效应。此外,区域由以农业活动和非农业活动并存转向以农业活动为主,"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怀宇  杨正勇  
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对于土地管理者和决策者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以上海临港新城围垦区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投资组合模型,利用Sharpe指数(θ)和单位风险的经济收益(δ)两个指标,评价了2003—2010年临港土地利用的效果及土地管理的效率。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0年,θ由0.11提高到12.77,δ由0.69提高到12.96,表明临港土地开发利用的效果明显。依据土地利用的效率边界分析发现,2003—2010年,临港新城围垦区的Sharpe指数(θ)和单位风险的经济收益(δ)均未达到最优值,其中2003年表现为土地利用不足,2008年土地利用状态介于"经济收益-风险"最优与"总收益-风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倪少春  贾铁飞  郑辛酉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和GIS技术,以上海西南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研究区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城市化成熟区中建成区用地面积密度值,通过城市化成熟区和各实验区建成区用地面积密度值的比较,制定“城市化进程指数”,并进行城市化空间过程的刻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超峰  张兆安  薛美琴  
组织是重要的,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而对于农业组织形式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立足于三个视角分析上海三类农业组织,来探讨组织变迁的逻辑。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实质是在解决级差地租的分配,农业组织的效率关键在于地租机制的效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贺封  曹媛  王怡菲  
城市交通状况对其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效益是否受影响,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需要进行探讨。为此,选取36个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块)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GIS技术与空间句法、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在对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与交通通达性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开发区具有较好局部范围被感知程度,分布于中心城区环线、城市快速道以及对外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开发区具有较好交通通达性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测算进一步发现,开发区的用地效益与其交通便捷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部分开发区二者表现出较高协调等级,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二者均呈现较高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部分市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滞后于其区域交通发展状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许伟  高魏  张洪武  
大都市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科学有效利用国土资源,是调控人地关系、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而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和国土资源利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决策的有力抓手。上海市在快速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高度集聚、人地关系复杂和资源环境紧约束等挑战,总结国内外同类城市规划指标特征,对上海大都市规划指标体系与城市发展目标的关系、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冬冬  施展  杨凯  白义琴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高源  杨俊孝  
[目的]在测算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发展与土地碳排放间的关联效应,为乌鲁木齐市低碳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改进型灰色关联度模型、环境EKC模型。[结果](1)土地利用净碳排放总量递增趋势,净碳放量的持续上升显著地受建设用地碳排放增长的影响;(2)不同地类结构变化对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效应呈现不同特点,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影响效应呈下降趋势,而耕地则在上升;(3)经济发展促进了碳排放增长,但在20142015年之间达到拐点,验证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存在。[结论](1)推动增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曲艺  龙花楼  
以全国28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市辖区地均第三产业产值表征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据关联特点不同将其划分为高值集聚区、低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和低值异质区,这主要源于不同区域内城市在产业发展和资源流动上协同状态的差异;城市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受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投资强度因素的影响为最大。研究指出,为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应注重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间在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上的协同作用,加强对经济落后区域的投入和扶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培芳,陈振楼,许世远,余佳  
本文利用上海及滨岸带六区县近十余年来的统计资料 ,系统地分析了上海滨岸带土地利用的结构现状。在此基础上 ,揭示了本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和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控措施 ,以期为制定土地利用开发与管理政策和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伟元  
以海口市为例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几个特点和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合理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瑞祥,周生路,邹勇刚,彭补拙  
小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正负面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提出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并对兼顾小城镇健康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及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中贵  彭补拙  喻建华  濮励杰  张露  
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江苏省昆山市选择6种典型农用土地利用方式,78个土壤样点剖面,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影响,除速效钾外,2002年的土壤养分含量比1981年有所提高。同时发现2002年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用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即水稻田>园地>抛荒地>菜地;全氮、速效氮含量规律为水稻田>园地>菜地>抛荒地;速效钾的含量规律是园地>水稻田>抛荒地>菜地;速效磷的含量规律是抛荒地>菜地>园地>水稻田。2002年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土壤养分,其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