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7)
2023(10633)
2022(8651)
2021(7929)
2020(6512)
2019(14778)
2018(14318)
2017(27479)
2016(14305)
2015(15638)
2014(14822)
2013(14829)
2012(13898)
2011(12825)
2010(12512)
2009(11739)
2008(11157)
2007(9623)
2006(8779)
2005(7993)
作者
(41986)
(35303)
(35226)
(33406)
(22402)
(16894)
(15602)
(13876)
(13460)
(12535)
(12089)
(11368)
(11340)
(11111)
(11069)
(10838)
(10483)
(10113)
(9993)
(9901)
(8822)
(8675)
(8398)
(8088)
(8039)
(7893)
(7471)
(7229)
(7006)
(6935)
学科
(83774)
经济(83708)
管理(37405)
(34589)
方法(30008)
数学(27566)
数学方法(27462)
(24944)
企业(24944)
中国(21465)
(17722)
地方(17561)
(17051)
贸易(17043)
(16664)
业经(15126)
(14509)
(14406)
地方经济(12636)
农业(12455)
(11811)
环境(11702)
(11025)
金融(11025)
(10946)
银行(10910)
(10569)
产业(10172)
(9373)
(9215)
机构
大学(211358)
学院(209198)
(108179)
经济(106788)
研究(81298)
管理(77235)
理学(67156)
理学院(66385)
管理学(65574)
管理学院(65199)
中国(62034)
科学(46545)
(44166)
(44029)
(41168)
(38600)
研究所(37794)
经济学(36359)
财经(36157)
中心(34825)
(33292)
经济学院(32753)
业大(31483)
农业(30491)
(28487)
(28161)
北京(28084)
财经大学(27054)
科学院(26044)
(24255)
基金
项目(141561)
科学(112446)
基金(108041)
研究(97635)
(96900)
国家(96179)
科学基金(81285)
社会(69334)
社会科(66050)
社会科学(66036)
基金项目(56593)
自然(51113)
(50947)
自然科(49991)
自然科学(49972)
自然科学基金(49171)
(44023)
资助(43750)
教育(42420)
编号(34201)
(32720)
重点(32381)
(31966)
国家社会(31452)
(29447)
中国(28928)
教育部(28136)
创新(27832)
科研(27198)
人文(26850)
期刊
(117708)
经济(117708)
研究(66150)
中国(37682)
学报(36164)
(34353)
科学(33227)
(32038)
管理(28714)
大学(27069)
学学(26228)
农业(23345)
经济研究(22549)
(19440)
金融(19440)
财经(19365)
(16932)
业经(15988)
问题(15775)
(15067)
技术(15006)
世界(13952)
国际(13716)
(13310)
技术经济(12194)
统计(10790)
教育(10306)
商业(9903)
(9577)
经济问题(9503)
共检索到312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彩琴  
文章借助动态菲德模型,考察了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了互联网经济对非互联网经济的外溢效应。结论显示,我国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对非互联网经济具有正外溢效应,但这一外溢效应并非十分显著,互联网经济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期互联网经济的期望外溢效应主要受到当期及滞后三个季度外溢效应的影响,互联网经济部门的要素边际收益与非互联网经济部门基本无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发挥网络外部性作用、提高互联网领域的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减少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杰伟  吴思栩  
基于中国2001—2016年城市级别数据,将人口规模纳入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重新估计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平均而言,互联网能提高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率,但结果并不稳健,原因在于互联网对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影响不显著或者影响为负。第二,城市人口规模越大,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第三,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可以解释这种强化作用。门槛回归的结果显示存在两个门槛值,分别为7.72%和14.32%,只有当渗透率超过7.72%时,互联网才能显著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即使在平均渗透率较低的中西部,互联网对其大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仍大于平均渗透率较高的东部小城市。因此,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应在城市或者城市群层面上进行,以兼顾效率和地区的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茶洪旺  左鹏飞  
本文在利用熵权法构建互联网资源指数的基础上,应用扩展的Co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资源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互联网资源对于GDP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劳动力因素,而弱于资本因素;(3)资本、劳动力与互联网资源三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印成  高杰  
当今互联网已经与社会、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深度融合,互联网为促进网络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动力。分析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在构建计量经济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回归模型结论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以促进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斌  朱桂宾  毛德勇  晁先锋  
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至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传统金融的资金存在抑制分流作用,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还没完全流通到实体经济领域去。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保险发展对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支付对工业增加值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部分领域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条路径推进,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能够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斌  朱桂宾  毛德勇  晁先锋  
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至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传统金融的资金存在抑制分流作用,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还没完全流通到实体经济领域去。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保险发展对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支付对工业增加值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部分领域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条路径推进,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姿均  陈文俊  
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外生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实际人均GDP提高0.742%;对于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会使得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067%。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家平  程名望  潘烜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ICT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ICT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向关系,随着人力资本和创新水平提高,ICT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中国应该理性、科学地发展"互联网+"战略,优化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溢出的门槛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红利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张家平  惠宁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涌  齐佳思  
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选取我国2011~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