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3)
2023(5918)
2022(5219)
2021(4827)
2020(4289)
2019(10428)
2018(10467)
2017(21023)
2016(11509)
2015(13014)
2014(13221)
2013(13104)
2012(12359)
2011(11275)
2010(11493)
2009(10934)
2008(11254)
2007(10409)
2006(8880)
2005(8011)
作者
(33612)
(28390)
(28372)
(27096)
(17989)
(13701)
(13097)
(11294)
(10537)
(10117)
(9512)
(9488)
(8952)
(8949)
(8923)
(8887)
(8821)
(8292)
(8209)
(8155)
(7086)
(7021)
(6914)
(6518)
(6413)
(6394)
(6342)
(6232)
(5753)
(5719)
学科
(52098)
经济(52036)
管理(30912)
(30745)
方法(26471)
(25088)
企业(25088)
数学(22812)
数学方法(22616)
(13848)
(13126)
中国(12216)
(11796)
业经(11193)
(10844)
贸易(10844)
(10525)
理论(9121)
农业(9053)
(9030)
地方(8876)
(8281)
(8272)
财务(8265)
财务管理(8240)
(8097)
银行(8077)
企业财务(7773)
(7671)
金融(7669)
机构
大学(172359)
学院(170930)
(71687)
经济(70151)
管理(65327)
理学(56271)
研究(55670)
理学院(55650)
管理学(54721)
管理学院(54399)
中国(42459)
(36142)
科学(34474)
(33321)
(30121)
(28964)
财经(26689)
研究所(26303)
中心(25991)
业大(25943)
(25902)
(24076)
农业(23938)
北京(22823)
经济学(22799)
(22448)
师范(22242)
经济学院(20720)
(20434)
财经大学(19703)
基金
项目(108507)
科学(84337)
研究(79374)
基金(77860)
(67287)
国家(66714)
科学基金(56408)
社会(49628)
社会科(46879)
社会科学(46861)
(42567)
基金项目(41383)
教育(37204)
自然(35973)
(35925)
自然科(35092)
自然科学(35077)
自然科学基金(34470)
编号(33509)
资助(32261)
成果(27674)
(24724)
重点(24577)
(23379)
课题(22554)
(22300)
教育部(21139)
科研(21059)
创新(20806)
大学(20754)
期刊
(78551)
经济(78551)
研究(48837)
中国(29993)
(27210)
(26940)
学报(26905)
科学(24140)
管理(21425)
大学(19914)
学学(18730)
农业(17735)
教育(17266)
技术(14997)
(14536)
金融(14536)
财经(13682)
业经(12902)
经济研究(12641)
(11730)
问题(10877)
(9821)
技术经济(9548)
商业(8758)
理论(8719)
(8630)
统计(8508)
(8448)
图书(7906)
实践(7886)
共检索到246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互联网可被看作是一块虚拟的土地,从而可引入级差概念来区分不同等级的互联网收益,并将地租理论应用于互联网级差收益的理论分析之中。互联网收益级差性首先与互联网的定价直接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但是,互联网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链接和支撑的虚拟空间,由此承载的价值运行与实体经济载体承担的价值不同,前者是劳动的产品,后者与劳动的联系不大。为此,依附互联网虚拟空间获得的收益,也与依附实体经济载体获得的收益不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互联网可被看作是一块虚拟的土地,从而可引入级差概念来区分不同等级的互联网收益,并将地租理论应用于互联网级差收益的理论分析之中。互联网收益级差性首先与互联网的定价直接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但是,互联网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链接和支撑的虚拟空间,由此承载的价值运行与实体经济载体承担的价值不同,前者是劳动的产品,后者与劳动的联系不大。为此,依附互联网虚拟空间获得的收益,也与依附实体经济载体获得的收益不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璟玮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本文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伟  蒋逸  
目前,互联网金融正在国内飞速发展,但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却非常薄弱。同时,相较于互联网技术更发达的美国,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诞生更晚,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已有金融体系的冲击却比美国显著得多。尝试从金融中介理论出发,用已有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意义和根据,并从制度红利的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内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璟玮  
相比快速发展的众筹实践,互联网众筹理论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基于粉丝经济学、社群经济学、共享经济学理论,探析了互联网众筹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另外,对互联网众筹发展现实路径加以思考总结,应该明确法律定位,确立其合法地位;构建信用机制,完善其信用体系;完善保护制度,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本文为保障众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璟玮  
相比快速发展的众筹实践,互联网众筹理论研究进展缓慢。本文基于粉丝经济学、社群经济学、共享经济学理论,探析了互联网众筹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另外,对互联网众筹发展现实路径加以思考总结,应该明确法律定位,确立其合法地位;构建信用机制,完善其信用体系;完善保护制度,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本文为保障众筹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也在逐步实现现代化转型,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管理方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文章从“互联网+”时代视角,分析了新技术对项目管理的影响、新型项目管理模式、经济效益与技术融合,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与工具的应用。特别是结合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项目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谢平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迅速进入金融领域,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也纷纷主动联姻互联网企业,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甚至展示出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之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著名学者谢平先生在本文中提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是对传统金融业的颠覆。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程度将取决于互联网的发展程度,而金融则可能成为互联网的一种工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新颖  
文章在互联网金融博弈经济学模型建构的基础上,以余额宝为考察对象,运用我国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收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显示:要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安全度,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交易程序,严惩互联网违法行为,强化互联网的投资监管和风险控制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新颖  
文章在互联网金融博弈经济学模型建构的基础上,以余额宝为考察对象,运用我国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收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论显示:要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安全度,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良性健康发展,应规范互联网金融交易程序,严惩互联网违法行为,强化互联网的投资监管和风险控制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曾湘泉  明娟  
互联网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但人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北京互联网行业人才队伍及管理现状的调研,分析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评价和期望,提出互联网人才管理政策创新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瓅  
互联网支付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如何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按照"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公共政策"的逻辑链展开,通过分析产业现状,提出合理化公共政策建议,以期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谭用  孙浦阳  胡雪波  张为付  
本文从互联网角度研究信息对企业进口行为的影响,验证了互联网效应的区域性外溢特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明互联网会影响贸易的可变成本,影响进口价格及其离散度,最终影响企业的进口绩效,从理论上验证了区域外溢效应的存在。然后基于中国微观贸易数据,采用计量回归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互联网深化通过价格和离散度两个渠道影响进口福利。此外,基于计量分析部分的参数估计以及模型设定,本文定量衡量了互联网深化外溢的福利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深化对其他地区福利的促进作用小于本地区,这是互联网深化外溢效应的边际递减特性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