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5)
- 2023(10751)
- 2022(9119)
- 2021(8377)
- 2020(6986)
- 2019(15517)
- 2018(15307)
- 2017(29095)
- 2016(15482)
- 2015(16192)
- 2014(14951)
- 2013(14403)
- 2012(13077)
- 2011(11732)
- 2010(11443)
- 2009(10291)
- 2008(10013)
- 2007(8916)
- 2006(7467)
- 2005(6398)
- 学科
- 济(54753)
- 经济(54696)
- 业(47566)
- 管理(46534)
- 企(40375)
- 企业(40375)
- 方法(25449)
- 数学(21885)
- 数学方法(21700)
- 技术(18010)
- 贸(17718)
- 贸易(17713)
- 易(17430)
- 财(16521)
- 中国(15598)
- 农(14600)
- 业经(14220)
- 技术管理(13400)
- 学(12680)
- 出(12279)
- 制(10732)
- 银(10283)
- 银行(10242)
- 农业(9942)
- 行(9811)
- 务(9746)
- 财务(9738)
- 财务管理(9718)
- 融(9553)
- 金融(9553)
- 机构
- 大学(204245)
- 学院(203707)
- 济(85053)
- 经济(83632)
- 管理(80982)
- 理学(71269)
- 理学院(70517)
- 管理学(69440)
- 管理学院(69059)
- 研究(68003)
- 中国(50099)
- 科学(43205)
- 京(41081)
- 农(39314)
- 财(37873)
- 业大(34259)
- 所(33850)
- 农业(31364)
- 研究所(31332)
- 中心(31259)
- 财经(30861)
- 江(29621)
- 经(28379)
- 经济学(26973)
- 北京(24644)
- 经济学院(24611)
- 院(24536)
- 范(23963)
- 师范(23561)
- 财经大学(23288)
- 基金
- 项目(148231)
- 科学(118151)
- 基金(110301)
- 研究(102188)
- 家(99367)
- 国家(98551)
- 科学基金(84614)
- 社会(68388)
- 社会科(65201)
- 社会科学(65187)
- 基金项目(59196)
- 省(58536)
- 自然(56064)
- 自然科(54971)
- 自然科学(54951)
- 自然科学基金(54078)
- 划(49330)
- 教育(46171)
- 资助(42914)
- 编号(37957)
- 创(37728)
- 创新(34336)
- 重点(33307)
- 部(32221)
- 发(31221)
- 业(30034)
- 国家社会(29724)
- 计划(28985)
- 成果(28915)
- 科研(28901)
共检索到288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包容性创新 知识溢出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峰 刘爽 赵毅 孙佰清
为促进区域创新空间结构优化与协调发展,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有关创新数据,构建综合考虑互联网普及和知识溢出的知识生产函数,测度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普及与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个省份的创新空间存在极大的非平衡性,区域差异以2012年为分界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其中:互联网普及对本地区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知识存量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知识质量溢出呈现相反的结果;互联网普及放大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重塑我国区域创新组织形态可行路径,在互联网普及政策制定、加大知识溢出效应和充分发挥互联网与知识溢出协同等方面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雪 吴福象 竺李乐
基于中国2006—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水平、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全国样本中,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省份之间的知识溢出都是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知识溢出的创新促进作用。分样本中,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其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效应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在推进互联网发展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禀赋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互联网创新战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维伟 瞿茜 刘耀彬 安玲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用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别衡量“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的便利程度,通过收集2007-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线上“显性知识”交流与线下“隐性知识”共享对区域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虑了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之后,“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并非完全替代关系。虽然“线上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数量,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只有把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线上交流”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的“线下交流”相结合,才能综合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升区域创新成果质量。文章的研究为持续推进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冰
新一轮工业革命下,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促进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下,研究互联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并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区域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不仅本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还促进FDI产生创新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该溢出效应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更明显。因此,发展互联网经济要分区域进行政策辅助,东部加快产业改造升级与核心技术突破,中部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西部培育复合型人才,共同实现经济的再次起飞。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外商直接投资 “互联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其知识溢出对于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中国高校专利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专利数据,构造企业与本省份高校的"技术距离"指标,利用2008—2015年2472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知识溢出对异质性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研投入每增加1%,与其"技术距离"越近的本省份上市企业的研发产出将增加约2%,高校知识溢出强度与校企间"技术距离"呈倒U型关系。高校主要通过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合作研发等知识溢出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利用各省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中的科研人员收益分成占比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高校知识溢出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从高校知识溢出中获益最大;知识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最后,本文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作用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知识溢出 企业创新 技术距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湛泳 徐乐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研究了"互联网+"下包容性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与包容性金融的融合发展将通过"信息流"融通"资金流",降低家庭创业融资中的风险,增加其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度,从而提升一般家庭的创业可能性,特别是对城市家庭、高收入家庭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创业决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互联网+"与包容性金融的融合发展还将使家庭更积极地投身于机会型创业活动中。文章进一步检验了"互联网+"下包容性金融影响家庭创业决策的正规金融融资偏好渠道和风险偏好渠道的有效性,这对于在当下的"双创"工作中改善创业者的金融支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包容性金融 家庭创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湛泳 徐乐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研究了"互联网+"下包容性金融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与包容性金融的融合发展将通过"信息流"融通"资金流",降低家庭创业融资中的风险,增加其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度,从而提升一般家庭的创业可能性,特别是对城市家庭、高收入家庭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的创业决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互联网+"与包容性金融的融合发展还将使家庭更积极地投身于机会型创业活动中。文章进一步检验了"互联网+"
关键词:
“互联网+” 包容性金融 家庭创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秋 梁荣成
本文以知识溢出理论为基础,从组织邻近性和知识邻近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并用黑龙江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组织邻近性与知识邻近性均可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但是,其影响作用有限,只有当两者均具有高水平的协同作用影响时,农村消费市场才可以较好的吸收"互联网+"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其发展。为使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影响最大化,建议提供平台政策支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探索知识溢出多种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秋 梁荣成
本文以知识溢出理论为基础,从组织邻近性和知识邻近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并用黑龙江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组织邻近性与知识邻近性均可以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但是,其影响作用有限,只有当两者均具有高水平的协同作用影响时,农村消费市场才可以较好的吸收"互联网+"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而促进其发展。为使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影响最大化,建议提供平台政策支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探索知识溢出多种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渌洋 鲁邦克 陈琦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包容性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 吴福象 竺李乐 杨嵩
基于2003-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区域创新产出提升,整体上处于最优知识产权论倒"U"型曲线左侧,并通过提高地区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间接促进区域创新;互联网化对区域创新产出也有显著提升作用,且互联网化水平提高能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化的正向协调效应也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基于此,提出为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应该实施差异化、适度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玲 陶厚永
首先利用熵值法从基础设施环境、创新性教育、主体、投资、制度、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化程度7个方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包容性创新环境进行测度。利用2011-2015年数据检验包容性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最后,为了营造良好的包容性创新环境,提出东部地区要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极化效应",形成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涓滴效应",中部地区构建创新的"洼地效应"以及西部地区形成"本地市场效应"等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增长的空间效应及经济对外开放对增长包容性的影响。基于200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包容性增长行为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使得包容性增长具有"局域俱乐部集聚"特征;(2)贸易开放和投资开放有效促进了包容性增长,但细分的经济开放度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存在异质性;(3)对外直接投资对包容性增长水平具有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特性。因此,应大力推行包容性增长政策,不断提升进口和外资引进质量,优化出口模式,在鼓励"大规模走出去"的同时还应保证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 包容性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爱萍 常丹砚 蒯鹏
包容性创新因其对BOP群体的包容性而具有减贫效益。文章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和包容性理论分析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的产生机理,运用中国30个省2006—2016年的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包容性创新减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有显著的直接减贫效应,并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间接减贫;相较于城镇地区,包容性创新对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包容性创新 减贫效应 BOP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