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4)
- 2023(9155)
- 2022(7620)
- 2021(6780)
- 2020(5620)
- 2019(12637)
- 2018(12147)
- 2017(24231)
- 2016(12661)
- 2015(13333)
- 2014(12830)
- 2013(12623)
- 2012(11742)
- 2011(10865)
- 2010(10895)
- 2009(10200)
- 2008(9680)
- 2007(8795)
- 2006(7962)
- 2005(7253)
- 学科
- 济(78246)
- 经济(78196)
- 管理(35250)
- 业(32383)
- 方法(27427)
- 企(25516)
- 企业(25516)
- 数学(24997)
- 数学方法(24898)
- 地方(17528)
- 中国(16004)
- 农(14446)
- 业经(14286)
- 学(13780)
- 财(13432)
- 贸(13093)
- 贸易(13086)
- 地方经济(12708)
- 易(12673)
- 制(11561)
- 融(10981)
- 金融(10981)
- 产业(10901)
- 银(10052)
- 银行(10016)
- 环境(9812)
- 行(9662)
- 农业(9594)
- 体(9201)
- 务(8037)
- 机构
- 大学(188053)
- 学院(187796)
- 济(94799)
- 经济(93419)
- 管理(71096)
- 研究(68541)
- 理学(61904)
- 理学院(61217)
- 管理学(60379)
- 管理学院(60035)
- 中国(52247)
- 科学(39668)
- 财(39262)
- 京(38004)
- 所(34915)
- 农(34729)
- 财经(32263)
- 研究所(31812)
- 经济学(31531)
- 中心(29984)
- 经(29463)
- 业大(29168)
- 经济学院(28327)
- 农业(27479)
- 江(26678)
- 财经大学(24107)
- 院(23967)
- 北京(23709)
- 科学院(21193)
- 商学(20826)
- 基金
- 项目(125428)
- 科学(99429)
- 基金(94904)
- 研究(84740)
- 家(84739)
- 国家(84094)
- 科学基金(71968)
- 社会(59559)
- 社会科(56824)
- 社会科学(56809)
- 基金项目(50411)
- 省(47478)
- 自然(46754)
- 自然科(45761)
- 自然科学(45745)
- 自然科学基金(45003)
- 划(39945)
- 资助(38534)
- 教育(37149)
- 编号(30111)
- 重点(28410)
- 发(28029)
- 部(27912)
- 创(26198)
- 国家社会(26154)
- 创新(24687)
- 科研(24139)
- 教育部(24070)
- 计划(23438)
- 人文(23385)
共检索到277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法韦嘉
互联网+数字经济是将“互联网+”与传统数字经济结合而成的新产物,它的出现催生了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业态和新经济模式,进而对我国居民的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基于2016年CFPS数据和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互联网+数字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居民的基础性消费,这一结果在替换衡量指标后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数字经济通过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无法间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但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结论为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化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钟伟
一、互联网对商品流通和国际营销的影响 互联网络(Internet)的崛起使商品流通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网络上开设起“虚拟公司”(VirtualCompany),即这种公司并无实际经营交易场,消费者只是通过电脑屏幕上的详尽商品介绍来选购商品,并通过电子货币的支付完成交易,由店家送货上门。目前,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已出现数百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侯汉坡 何明珂 庞毅 郑国梁
本文在对资源属性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将互联网看作一种新的资源形态,并对互联网资源的技术性、公共性、渗透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产生新的经济形态、项目式虚拟组织、改变生产组织方式和减弱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入手,对互联网资源对现实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 资源属性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娟
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本文运用泰尔系数考察了2000至2013年中国31个省市区互联网普及率,有效地认识中国互联网的空间分布特征动态演变,得出中国互联网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互联网空间差异的主要表现已从少数发达城市为主的极化差异过渡到三大地区间的梯度差异。将互联网变量引入经济收敛模型探索互联网对区域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中国互联网扩大了经济收敛性,在互联网普及早期作用并不明显,但在后期互联网显著扩大了中国经济差距。
关键词:
互联网 空间扩散 区域差异 β收敛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才坤
文章选取我国互联网与农村消费经济结构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村总消费及各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的三项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及分类消费的影响均呈现正向效应,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也均呈现正向效应,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的影响作用相对最高。相对而言,"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经济结构的影响最大的是东部地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录全 邹志仁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es on Internet Economy Indicators put forward b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ing indicators of Internet Economy,and the actual measuring result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1998 and 1999.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家云
作为信息流通的媒介,互联网能否成为推动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1995年中国互联网商用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分析互联网在地区工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互联网的应用显著促进了地区工业结构的升级,该效应在中国互联网商用之后逐步增强,并且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估计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分组检验表明,互联网对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升级,但是对西部地区的作用甚微;互联网的工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国有化水平低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作用于地区的工业结构升级。最后,门限检验表明,互联网对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到地区研发投入规模、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以及市场分割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地区工业结构的升级提供来自网络政策变动的新解释,同时丰富了互联网经济绩效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彩琴
文章借助动态菲德模型,考察了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了互联网经济对非互联网经济的外溢效应。结论显示,我国互联网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对非互联网经济具有正外溢效应,但这一外溢效应并非十分显著,互联网经济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期互联网经济的期望外溢效应主要受到当期及滞后三个季度外溢效应的影响,互联网经济部门的要素边际收益与非互联网经济部门基本无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发挥网络外部性作用、提高互联网领域的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减少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 菲徳模型 外溢效应 滞后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巍 汪明峰
"互联网+"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强动力,其影响已经遍布各个领域,不仅促进了创新和创业,而且带动了旺盛的新消费。面对新经济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中国城市正在快速转型,并导致城市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动。旨在探讨"互联网+"产业的空间逻辑与专业化特征,解释互联网时代的城市体系变动与趋势。通过结合有关城市体系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基于"互联网+"重点企业的城市区位数据,对中国城市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城市的"互联网+"进程加剧了新经济要素的空间集聚,导致少数大城市主导了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造成城市体系中的空间极化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应用也提供了城市发展的机会窗口,一些城市借助互联网正在迅速崛起,而当地的产业基础和相关专业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城市转型 城市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海燕
本文基于我国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经济对流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流通结构优化程度存在一定异质性,表现为中西部较低、东部较高;互联网经济有助于促进流通结构优化,且这一正向边际效应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内陆省份中更加显著;互联网基础设施、应用能力、产业支撑、发展能力、技术人才都有利于促进流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互联网经济能够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从而促进流通结构优化。在持续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加速促进互联网经济与居民消费融合,为流通结构优化提供市场支撑,进而实现扩大内需、助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余文涛 吴士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局部地区资源错配现象依然存在。我国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作为一种跨部门、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是否有助于缓解局部地区市场扭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采用2009—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市场扭曲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平台经济对金融市场错配和技术市场错配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其关键影响机制在于:一方面,作为一种跨区域营销和贸易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助于显著加剧区域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互联网平台经济有利于显著提升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在价值链作用下,这种发端于产品市场的机制效应会传递至要素市场,使得技术资源、金融资源等要素市场的扭曲局面得以改善。实证结果还显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竞争效应仅在私营企业间产生显著影响,在国有企业间缺乏显著性。本文能够为进一步厘清市场效率变革的原因机制提供一个理论解释视角,为促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经济 市场扭曲 区域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荆林波 王雪峰
互联网业作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产业,一旦与资本结合将对社会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国内互联网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些对社会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2000年以来,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基本都选择在海外上市,进而引起我们对国内互联网业被国际资本和海外资本控制情况的关注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互联网企业也具有与传统产业类似的"两头在外"的结构、外资基本上实质性控制了我国互联网业务的结论;据此,本文提出在对互联网业的法律规范和监管时,应深入到业务层面,并通过制度上的创新和金融业的完善为互联网业的发展培育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
互联网业 资本结构 业务控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蓉美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刻影响。文章在定义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支撑作用,进一步借助坐标图探讨了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拉动和支撑作用的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