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35)
2023(17626)
2022(15483)
2021(14490)
2020(12335)
2019(28812)
2018(28680)
2017(55721)
2016(30327)
2015(34080)
2014(33930)
2013(33358)
2012(30529)
2011(27482)
2010(27352)
2009(25357)
2008(25127)
2007(22260)
2006(19167)
2005(16888)
作者
(86633)
(72589)
(72088)
(68647)
(45953)
(34907)
(32920)
(28505)
(27337)
(25783)
(24564)
(24343)
(22815)
(22717)
(22447)
(22302)
(22195)
(21457)
(20817)
(20750)
(17896)
(17664)
(17570)
(16434)
(16222)
(16148)
(16017)
(15985)
(14666)
(14400)
学科
(119551)
经济(119386)
管理(90342)
(85959)
(70731)
企业(70731)
方法(58236)
数学(51037)
数学方法(50379)
(34413)
(33689)
中国(29822)
业经(27184)
(25459)
(25206)
农业(22732)
地方(22619)
(22143)
贸易(22137)
(21817)
财务(21730)
财务管理(21680)
(21507)
企业财务(20548)
理论(19344)
(18889)
银行(18831)
环境(18799)
(18569)
技术(18316)
机构
大学(429475)
学院(428005)
管理(169868)
(169866)
经济(166144)
理学(147707)
理学院(146093)
管理学(143370)
管理学院(142598)
研究(138447)
中国(103100)
(90250)
科学(86894)
(80297)
(70507)
(69309)
业大(65372)
中心(64248)
财经(64248)
研究所(63197)
(62301)
(58265)
北京(56574)
农业(55378)
(55107)
师范(54554)
经济学(51544)
(50254)
(50130)
财经大学(47823)
基金
项目(294198)
科学(230788)
基金(213608)
研究(213063)
(185992)
国家(184480)
科学基金(158645)
社会(133586)
社会科(126594)
社会科学(126560)
(115353)
基金项目(113592)
自然(104294)
自然科(101844)
自然科学(101817)
自然科学基金(99948)
教育(98583)
(96718)
资助(88374)
编号(87527)
成果(70542)
重点(65613)
(64880)
(61492)
(60831)
课题(59519)
创新(56866)
科研(56796)
教育部(55643)
大学(55196)
期刊
(180652)
经济(180652)
研究(121326)
中国(77735)
学报(69100)
(63456)
(63224)
科学(62203)
管理(60112)
大学(52325)
学学(49331)
教育(44249)
农业(43315)
技术(37707)
(34829)
金融(34829)
财经(31095)
业经(30310)
经济研究(28838)
(26496)
问题(23800)
(22119)
图书(21701)
(20781)
技术经济(20769)
理论(20747)
科技(20050)
统计(19912)
商业(19046)
实践(18986)
共检索到611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宗樾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着重探讨了互联网的减贫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家庭落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的贫困程度。具体说来,互联网拓宽了个体信息获取的渠道,强化了个体的社交网络,有助于个体获得更多信息和商机,对个体获得就业机会或是创业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互联网还缩短了个体与金融服务的距离,有利于缓解个体面临的金融束缚,促进贫困家庭生产经营与增收。此外,互联网+教育有助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教育的效率与公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兰青  鲁兴虎  
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群体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异,并针对影响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水平对老年人是否使用互联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记忆力较好的老年人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此外,文化娱乐支出和旅游支出较高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尚   韦东明   唐琦  
以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使用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推行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的作用,对个体经济行为具有深刻影响。文章使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人教育—工作匹配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教育失配的风险。相较于移动互联网使用,电脑互联网使用更有助于减少教育失配发生;(2)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促进其职位向上流动,进而矫正教育失配;(3)拓展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男性和高学历被访者教育失配的矫正效应更为明显。文章研究结论对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打造高质量数智化人才队伍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礼  陈思月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追访数据,考察了居住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即从个人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条件两个层次,分别对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Oprobit回归分析,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发现这几者之间的确存在相关关系。政府应当将改善住房条件作为促进人口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重视人居环境建设,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在五个方面加以努力:扩大自来水管道覆盖面积,完善公共住房政策和廉租房政策,加大住房卫生安全宣传力度,加强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毛宇飞  曾湘泉  胡文馨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减小性别工资差距带来了新的可能。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文章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及偏好对性别工资的影响作用,利用RIF回归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使用互联网促进了性别工资的增长,并且对于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和学历的就业者而言,这种影响作用存在差异;第二,上网时长与性别工资之间呈"倒U形"关系,并且男性无论在家还是在工作场所上网,均对工资有正向影响,而女性在工作场所上网对工资有显著影响;第三,利用网络收发邮件和信息获取能够提高男性工资,但娱乐游戏会减小男性工资,而上网专业学习能够提高女性工资;第四,使用互联网能够减小低收入层和中高收入层就业者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却加大了高收入层就业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据此文章建议,为减小性别工资差距,不仅要强化网络建设和扩大教育培训,增加女性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而且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升级产业结构,减小职业性别隔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徐英博  
互联网作为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系统分析互联网普及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为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问题提供新的启示。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个体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地缩小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具有异质性,对居民脱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陈虹  王占国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两种机制间接影响女性创业。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偏好间接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仅通过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间接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建议为促进女性创业,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女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社交网络,发展女性的社会资本;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改善女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聪  杜奕璇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作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正对家庭消费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不容轻视的长远影响。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2016),从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结构三个层次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家庭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比上升显著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其中收入最低组、中下组及最高组受影响程度明显;少儿人口比上升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率,收入中上组受影响程度明显。随着老年人口比上升,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衣着、日用、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支出占比下降;随着少儿人口比下降,家庭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支出占比下降,交通通讯、居住及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对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重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度建设和金融创新来顺应家庭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积极提升家庭消费率,引导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层次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长根  张力  
文章使用CFPS 2010、2012、2014、2016四个年度的微观数据,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时间趋势,并展开了异质性和机制分析,最后利用家庭层面数据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对居民收入阶层的提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作用增强的特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有异质性特征;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的影响要分别大于对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的影响;在中国不同地区,使用互联网促进居民收入向上流动效应最显著的地方为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和东北地区;互联网可通过信息渠道、金融产品、教育、社会网络、就业等途径对居民收入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晶  周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改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约9.4个百分点,这一负面影响在低技能(高中或以下学历)、新一代、男性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方式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加剧过度劳动和降低相对收入而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晶  周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改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约9.4个百分点,这一负面影响在低技能(高中或以下学历)、新一代、男性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方式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加剧过度劳动和降低相对收入而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用可以缩小城乡鸿沟,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洪伟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与配偶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增强个体与配偶、与母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和娱乐会降低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购物会增强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工作会增强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购物会降低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工作会增强个体与母亲的亲近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配偶之间应理性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父母的联系,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以促进代际关系和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敏  李元琪  
社会发展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水平。论文使用Probit模型和2014年、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互联网使用带来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在居民个体存在异质性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进一步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对其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关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净化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居民社会信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