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4)
2023(8626)
2022(7527)
2021(6902)
2020(6015)
2019(14009)
2018(13643)
2017(26460)
2016(14654)
2015(16442)
2014(16565)
2013(16506)
2012(15370)
2011(13570)
2010(13834)
2009(12859)
2008(13282)
2007(12031)
2006(10150)
2005(9072)
作者
(41708)
(34830)
(34825)
(33355)
(21988)
(16791)
(16179)
(13599)
(12928)
(12452)
(11699)
(11603)
(11097)
(11032)
(10967)
(10931)
(10914)
(10344)
(10142)
(10004)
(8808)
(8486)
(8460)
(7978)
(7890)
(7874)
(7784)
(7636)
(7079)
(7003)
学科
(57222)
经济(57163)
管理(46208)
(43164)
(34588)
企业(34588)
(29403)
方法(27973)
数学(25035)
数学方法(24816)
(19502)
中国(16473)
(15236)
(15013)
财务(14995)
财务管理(14935)
(14201)
贸易(14191)
企业财务(14189)
(13871)
地方(13236)
财政(13068)
业经(12703)
(12125)
银行(12099)
(11419)
(11202)
农业(10766)
(10603)
金融(10601)
机构
学院(203005)
大学(202162)
(83748)
经济(81952)
管理(77713)
研究(66826)
理学(66500)
理学院(65796)
管理学(64780)
管理学院(64400)
中国(53204)
(47970)
(42249)
科学(41385)
(37518)
(34920)
财经(34202)
中心(32169)
(31970)
业大(31283)
研究所(31238)
(30801)
农业(29839)
北京(26348)
经济学(25959)
财经大学(24991)
(24764)
(24624)
师范(24350)
经济学院(23706)
基金
项目(131465)
科学(101454)
研究(95024)
基金(93812)
(81780)
国家(81130)
科学基金(68635)
社会(59199)
社会科(56139)
社会科学(56118)
(52262)
基金项目(49819)
自然(44286)
教育(43859)
(43464)
自然科(43250)
自然科学(43235)
自然科学基金(42463)
编号(39293)
资助(38985)
成果(32050)
重点(29902)
(29378)
(28227)
(27081)
课题(26922)
科研(25845)
创新(25404)
教育部(24875)
(24661)
期刊
(90777)
经济(90777)
研究(60404)
(43206)
中国(40753)
(33589)
学报(32856)
科学(27833)
管理(26189)
大学(24335)
学学(23067)
农业(22602)
(20381)
金融(20381)
教育(18408)
技术(17227)
财经(17224)
经济研究(15653)
业经(15331)
(14649)
(13179)
问题(12326)
财会(11803)
会计(11382)
(10474)
技术经济(10321)
(10308)
统计(10073)
理论(10054)
商业(9931)
共检索到306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亚琳  于涛  姜道奎  
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三者角度出发,对三者博弈关系进行理论研究,并构建互联网理财产品质量监管三方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揭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结合博弈模型的结果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出建议,以提高我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质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超  
保理(保付代理)理财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个缩影,在满足商业保理公司的融资需求、拓宽公众投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信用风险的分散与传递过程中,交易主体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披露风险等,最终也会扩散到投资者身上。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保理理财产品的业务模式、法律关系以及存在法律的风险等,进而有针对性提出相关风险的防范建议以及如何实施对该类产品监管的意见。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金静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此轮互联网金融乱象治理中几乎毫发无损,事后反思之前关于余额宝的有关争议不仅客观、必要,而且更契合平衡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关系的监管主旨要求。目前该理财产品已受到较为完善的监管,对余额宝的诸多指责并不成立。监管层应当扮演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协调监管的协调者,以及监管者三种角色,才能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银伟  
第三方理财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模式近年来取得了高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风险控制不够、投资者权益保护不足、信息披露不完善、客户经理私售理财产品等,主要原因是监管的缺失。文章从信息披露角度探讨加强对第三方理财产品的监管,从而维护金融安全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碧  孙英隽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在线理财产品受到大众的青睐,从而推动商业银行加速对理财产品进行创新。论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对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创新行为进行博弈分析,最后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提出策略及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碧  孙英隽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以余额宝为主的在线理财产品受到大众的青睐,推动商业银行加速对理财产品的创新。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博弈模型对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创新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提供策略及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瑞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根据分析结果修正模型。模型分析得到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者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流动性、感知易用性、期望收益等因素促进投资者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理财起点和感知风险抑制投资者选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哲耘   刘玉敏   褚楠  
已有研究认为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是实现有效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因素,在这基础上引入内部员工这一监督力量,构建了媒体参与下政府、企业、内部员工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引入前景价值函数对内部员工的收益进行修正,探讨了内部员工吹哨行为对产品质量监管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员工吹哨是对以政府为主体外部监管体系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府监管效能低下的问题;内部员工吹哨是否能够发挥对企业和政府的监督作用除了受到自身举报意愿影响外,还受到违法成本和媒体报道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结合长生疫苗案例,阐述了产品质量监管中内部员工吹哨对企业和政府策略选择的影响路径。最后,提出了激励内部员工参与产品质量监管、形成产品质量监管多方合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顾宇薇  应志方  
互联网理财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获得了众多群众的青睐,未来或成为一种主流投资。本文基于TAM模型,构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以年轻群体为对象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兼容性、主观规范、感知有用性和行为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用户采纳意愿;感知风险(财务风险和隐私风险)对用户采纳意愿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互联网理财产品特点也对用户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思霖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对传统的银行业不仅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同样带来了机遇。在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双向交流效率大大提高,加快了我国传统银行业理财产品的市场化速度,提高了互联网行业理财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在互联网大数据强有力的支撑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终将走向更加专业、更加开放的融合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会志  刘建  
对互联网理财的监管应体现适当的风险容忍度,既要防范重大风险,又要避免过度监管,对互联网理财进行全面与客观的评价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余额宝激发了社会公众的理财热潮,微信理财通则以其6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备受瞩目,二者引领的互联网理财成为最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截至2014年2月18日,余额宝用户数超过了6100万,规模突破了4000亿元;理财通于2014年1月22日上线,当天募得资金8亿元,6个工作日规模就超过了百亿元,余额宝和理财通所对应的货币基金份额已超过全国居民存款规模的1%。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海滨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屡创历史新高,理财产品功能也不断演化,在优化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的同时,也在冲击着现有利率市场体系,影响着货币信贷调控效果。中央银行应该全面看待银行理财产品功能演化的多方面作用,引导并发挥其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自发于市场的创新力量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理财产品市场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会颖  刘庆娜  
近年来,理财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规模增长快、产品种类多、利润占比大等显著特点。据统计,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97.0%,创出历史新高,发行规模超过15万亿元,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的7.05万亿元。可见,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金融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增长点和拓展业务的战略重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存在弊端(一)银行理财产品现状银监会要求银行在报表附注中必须披露中间业务各项余额等信息,但并没有给出中间业务的分类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银行都侧重于突出自身的优势项目,详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肖立晟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自发性的市场化行为,满足了居民的财富管理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并间接加速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当前理财产品风险总体可控,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一方面,在理财产品业务链中,银行的负债主要为通过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而资产多为中长期贷款。一旦不能继续滚动发展理财产品,则会触发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理财产品银行将大部分债券类理财产品投放到中低评级的"城投债"资产中,潜在的违约风险不容忽视。未来需要进一步合理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强化信息披露、明确各相关方的法律关系,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创新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金融理财产品监管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监管领域。对于效果导向型监管、将理财产品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畴、将标准化理财产品视为金融工具以及设立独立的理财投资者保护机构等问题,在我国还未形成监管共识。因此,相关监管和立法机构需要在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范围、行业治理、违法行为惩戒、投资者保护和教育等方面加强合作和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