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9)
2023(2405)
2022(2054)
2021(1995)
2020(1848)
2019(4193)
2018(4205)
2017(8931)
2016(4697)
2015(4843)
2014(4481)
2013(4265)
2012(3810)
2011(3347)
2010(3396)
2009(3253)
2008(3553)
2007(3098)
2006(2681)
2005(2635)
作者
(10841)
(8999)
(8956)
(8577)
(5921)
(4361)
(4138)
(3487)
(3423)
(3228)
(3126)
(3080)
(2988)
(2873)
(2789)
(2736)
(2726)
(2694)
(2629)
(2465)
(2297)
(2128)
(2105)
(2086)
(2077)
(2044)
(1980)
(1875)
(1833)
(1774)
学科
(17512)
(16866)
经济(16841)
(14054)
企业(14054)
管理(13890)
(10658)
保险(10567)
方法(9839)
数学(9261)
数学方法(9221)
(7950)
(6939)
财务(6937)
财务管理(6927)
企业财务(6731)
(6416)
银行(6416)
(6295)
中国(6137)
(6039)
(5349)
金融(5349)
各种(4327)
种类(4251)
类型(4251)
各种类型(4249)
业经(4078)
保险业(3740)
(3543)
机构
大学(57877)
学院(57677)
(24750)
管理(24609)
经济(24297)
理学(20440)
理学院(20306)
管理学(20011)
管理学院(19911)
中国(17376)
(16816)
研究(14669)
财经(13133)
(12075)
(11522)
(10465)
金融(10297)
财经大学(10232)
经济学(8083)
(7934)
中心(7886)
北京(7781)
商学(7468)
公司(7457)
经济学院(7434)
商学院(7413)
(7153)
科学(6841)
(6819)
银行(6728)
基金
项目(34213)
科学(27580)
基金(26868)
研究(24622)
(22438)
国家(22258)
科学基金(20334)
社会(16723)
社会科(15841)
社会科学(15836)
基金项目(13940)
自然(13712)
自然科(13483)
自然科学(13478)
自然科学基金(13286)
资助(12164)
(11743)
教育(11219)
(10264)
编号(9672)
(8086)
教育部(7484)
成果(7465)
人文(7373)
(7148)
重点(7136)
(7052)
大学(6983)
国家社会(6925)
(6921)
期刊
(24075)
经济(24075)
研究(20472)
(15279)
金融(15279)
(14627)
中国(9586)
管理(8936)
财经(6896)
学报(6249)
科学(5900)
(5605)
大学(5279)
学学(5137)
财会(4902)
(4670)
理论(4354)
保险(4279)
(4279)
经济研究(4173)
会计(4016)
实践(3993)
(3993)
技术(3764)
业经(3283)
统计(3270)
通讯(3165)
会通(3162)
(2854)
(2685)
共检索到88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黄清华  赵大旋  鲁冰  
本文采用2010年第1季度—2015年第3季度深交所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互动易"问答平台上企业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具体而言,研究投资者提问以及董秘回复的负面语气是否能够降低相应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首先,投资者提问的负面语气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董秘回复的负面语气则与股价崩盘风险不相关。其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或持股户数较多的股票,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与投资者提问的负面语气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强。此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提问的语气越负面,机构投资者下期的持仓越小,越倾向于卖出股票,且投资者提问的负面语气能够显著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正面语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文为管理层与投资者信息交流机制方面的研究以及股价崩盘风险方面的文献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龚光明  杨露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隐藏坏消息假设,结合2010—2015年全景网投资者互动平台上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问答数据,研究了企业管理层、投资者之间的沟通质量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这意味着管理层应该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保障沟通质量,从而降低企业未来股价发生崩盘的可能性;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大的企业来说,良好的沟通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文贵  路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涉嫌利用网络平台互动“蹭热点”以推高股价。基于此,本文利用企业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答投资者提问的数据,检验网络平台互动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揭示旨在便利沟通的网络平台互动是否可能沦为管理层私利动机下操纵信息披露的工具。研究发现,企业在网络平台互动中回答问题的数量越多,其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在工具变量法、Placebo检验、改变衡量指标及调整检验样本等一系列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拓展性分析发现,网络平台互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市值较小、财务风险较高及媒体关注度较低的企业;随着企业在网络平台互动中回答问题的数量增加,管理层当年更可能减持股份且减持人数和减持比例显著更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也显著更高且薪酬业绩敏感性降低;同时,机构投资者显著增加了对企业的调研次数并降低了期末持股比例,审计师则显著提高了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为企业管理层可能通过操纵网络平台互动信息披露以寻求个人私利提供了新证据,拓展了有关互联网沟通的经济后果和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优化网络平台互动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鲲鹏  肖星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股吧发帖数据,用发帖情绪衡量投资者情绪,用帖子阅读量和跟帖评论量衡量情绪传染程度,探究了互联网社交媒体在投资者情绪传染中的作用以及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发帖情绪越乐观,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这种现象源自乐观情绪在股吧的传播扩散,而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加剧这种效应;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助长投资者情绪的蔓延并引起股价崩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情  郑宇新  
以1999—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财务总监(CFO)兼任董秘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FO兼任董秘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并且这一效应在董秘任职年限较短、董秘性别为男性的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CFO兼任董秘有助于从信息沟通和风险规避方面改善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京京  夏志杰  
以201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交易所网络平台互动式信息沟通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上投资者提问次数和上市公司回答次数越多,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互动交流越频繁,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中,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时,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交流对股价崩盘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宝华  罗宏  周微  杨行  
本文以我国200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地区社会信任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的内在联系,以及正式制度如何影响这种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公司股价在未来崩盘的风险越小。这说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抑制了管理层隐藏坏消息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任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仅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存在。本研究不仅从学理上揭示了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而且为监管部门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金波   陈伶茜   周先波  
企业投放广告的初衷是增加产品知名度并提高企业价值,然而近期频繁爆发的广告费过高引致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异常波动,使得学术界将广告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联系起来。理论上适度广告投入可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有利于股价稳定,而过度广告投入则可能是企业管理层寻求短期利益或掩饰经营不善的自利工具,从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本文基于我国A股市场所有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角度研究广告投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当年广告投入的增加会加剧次年股价崩盘风险的发生,说明广告投入不仅影响产品市场,还对金融市场具有溢出效应;广告投入对股票价格的这种溢出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企业规模大和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广告投入增加会通过提高媒体报道数量和分析师跟踪数量来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在变更回归样本和核心变量测度指标后,广告投入的溢出效应依然稳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璨  陈仕华  曹伟  
现有关于股价崩盘成因的研究主要基于信息操纵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对负面消息的隐藏是导致股价崩盘的重要原因。本文延续信息操纵与股价崩盘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隐藏负面消息的对立面——夸大正面消息出发,提出夸大正面消息同样会导致股价崩盘。具体来讲,本文使用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互联网+"相关信息,研究了"互联网+"信息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披露的"互联网+"信息越多,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支持了"互联网+"信息披露的策略性炒作假说。同时,企业的资源获取动机、市值管理动机及宏观层面的炒作环境强化了"互联网+"信息披露的股价崩盘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信息披露的股价崩盘效应仅存在于夸大披露的情况下,但企业信息环境的改善会弱化上述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夸大正面消息也是导致股价崩盘的理论推断。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熊家财  
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视角,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对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结合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剖析,发现股票流动性有助于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但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股价崩盘风险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股票流动性较高的公司,这种正相关关系较弱。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只有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并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并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军  袁有  危英  
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市场化债转股企业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化债转股企业相对于非市场化债转股企业而言,其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较低,且市场化债转股后能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债转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的中介作用能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以上结论一方面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市场化债转股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另一方面对企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对优化股权结构、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祖顺  王双微  刘浩思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金融服务也不断趋于完善和多样化,以满足企业日益剧增的融资需求,参与股权质押融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股权质押融资会不会加大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使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质押融资确实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1)股权质押融资会随着杠杆率加大而加大股价崩盘风险;(2)民营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融资比非民营企业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更大。希望本文的研究发现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微观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党论  郭蒙  
近年来,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监管层也出台新规从严规范股东减持。以2007~2017年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数据为例,研究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被减持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地,从上市公司层面选取盈利能力和股价高估作为调节变量、从市场层面选取投资者情绪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高盈利水平可以起到"减速器"的作用,盈利水平越高,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小;股价高估则起到"助力器"的作用,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大,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投资者情绪是"催化剂",投资者情绪越高,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大。实证结果丰富了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也为监管层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慧婷  张晓  刘莹  
在市场机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个股股价崩盘的异象依然反复发生。文章以2012—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检验了过度投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一是提高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现金流充足的公司中,该抑制作用更明显;二是过度投资在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支付现金股利可以减少过度投资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公司,现金股利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效果更显著。本研究对公司制定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并有效发挥这一政策的治理效用,以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宇  徐龙炳  
本文以限售股解禁前后大股东的资本运作为视角,基于2007-2014年数据,首先呈现大股东的资本运作方式,然后从其运作机制及经济后果来阐述资本运作的前因后果。研究发现:(1)资本运作方式有八种,其中,股权转让、资产收购和资产剥离最常用,资本运作方式的选择存在同群效应。资本运作多数都会选择在限售股解禁前后。(2)大股东在限售股解禁前后进行资本运作的原因是,希望借助资本运作提高股价,高位减持套现,获取高额收益。(3)资本运作的经济后果是,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配合限售股解禁及减持的资本运作是大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