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4)
- 2023(17879)
- 2022(15118)
- 2021(14229)
- 2020(11858)
- 2019(27538)
- 2018(27413)
- 2017(53326)
- 2016(28396)
- 2015(32050)
- 2014(31800)
- 2013(31308)
- 2012(28411)
- 2011(25354)
- 2010(25702)
- 2009(23765)
- 2008(22084)
- 2007(19367)
- 2006(17010)
- 2005(14748)
- 学科
- 济(113093)
- 经济(112972)
- 业(86202)
- 管理(78233)
- 企(62423)
- 企业(62423)
- 方法(52193)
- 农(49800)
- 数学(46224)
- 数学方法(45454)
- 中国(33974)
- 农业(33283)
- 业经(29068)
- 财(28600)
- 融(28076)
- 金融(28073)
- 银(27311)
- 银行(27275)
- 行(26244)
- 地方(24969)
- 制(24329)
- 学(21973)
- 贸(20368)
- 贸易(20351)
- 易(19836)
- 理论(19270)
- 务(18313)
- 财务(18227)
- 财务管理(18181)
- 技术(17775)
- 机构
- 学院(391437)
- 大学(388684)
- 管理(158392)
- 济(156623)
- 经济(153069)
- 理学(138000)
- 理学院(136606)
- 管理学(133906)
- 管理学院(133219)
- 研究(125045)
- 中国(100039)
- 京(81113)
- 科学(77038)
- 农(74313)
- 财(69896)
- 业大(61924)
- 所(60999)
- 中心(60737)
- 农业(57097)
- 江(56649)
- 财经(56395)
- 研究所(55682)
- 经(51615)
- 北京(50486)
- 范(50376)
- 师范(49920)
- 州(46592)
- 经济学(46476)
- 院(45171)
- 经济管理(42473)
- 基金
- 项目(272678)
- 科学(214968)
- 研究(201437)
- 基金(197790)
- 家(171282)
- 国家(169820)
- 科学基金(147300)
- 社会(126776)
- 社会科(119943)
- 社会科学(119908)
- 省(107299)
- 基金项目(104924)
- 自然(95526)
- 自然科(93345)
- 自然科学(93325)
- 教育(92246)
- 自然科学基金(91615)
- 划(89043)
- 编号(84105)
- 资助(81482)
- 成果(66632)
- 重点(60432)
- 部(59860)
- 发(58433)
- 创(56804)
- 课题(56380)
- 创新(52935)
- 科研(51998)
- 国家社会(51955)
- 教育部(51516)
- 期刊
- 济(168276)
- 经济(168276)
- 研究(110275)
- 中国(75592)
- 农(73023)
- 学报(59883)
- 科学(55351)
- 管理(54725)
- 财(52015)
- 农业(49461)
- 大学(46888)
- 融(45765)
- 金融(45765)
- 学学(44173)
- 教育(41945)
- 技术(35835)
- 业经(32687)
- 财经(26291)
- 经济研究(25563)
- 业(24084)
- 问题(22504)
- 经(22465)
- 图书(22357)
- 版(19234)
- 理论(19039)
- 技术经济(18828)
- 科技(18368)
- 统计(18104)
- 实践(17570)
- 践(17570)
共检索到569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松勤 凌方 廖飞梅
为了考察互联网普惠金融对"三农"的服务现状,本文通过对安徽、山东303家农户的问卷调查以及不同金融机构的实地访谈,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互联网普惠金融在服务"三农"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普惠金融在"三农"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应大力开发数据银行,完善大数据与云计算功能;以农户规模化的优质项目,置换优质电商+保险公司的信用担保;引入人才精准扶农,解决农业合作社经营人才匮乏难题;同时,通过互联网金融示范点的示范效应,消除家庭承包制经营农户金融排斥心理,以有效构建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普惠金融 内生金融 外生金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霞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通过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手段开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众筹融资、金融产品线上化销售、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正在快速涌现。与此同时,农村金融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正创造着农业触网的新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红丽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特征、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运行机制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势必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产生影响。通过构建农户期望收益模型,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农户的信贷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农户选择何种贷款渠道与该贷款渠道的贷款利率和成本有关。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红丽
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现象,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特征、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运行机制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势必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产生影响。通过构建农户期望收益模型,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农户的信贷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农户选择何种贷款渠道与该贷款渠道的贷款利率和成本有关。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长庚 罗午阳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年度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金融排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降低农户金融排斥的概率,且对储蓄排斥、风险资产排斥、贷款排斥和商业保险排斥都存在抑制作用。即使在克服内生性和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方法的情况下,结论依然可信。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农户金融排斥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在低收入、中老年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户样本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突显互联网使用对社会弱势群体金融福利的提升效应。
关键词:
互联网 金融排斥 金融福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丽 罗威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爆发式发展补充了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层面——处于"长尾"端的小微企业和新兴个人消费者,如何针对这些客户开展适度征信调查、风险控制成为互联网金融能否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无疑离不开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文章拟从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征信的相关理论和逻辑关系出发,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征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熊芳 周文定 韩纪江
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基于制度逻辑视角,以希望作为农户内生动力的代理变量,利用宁夏575位农户的调研数据,证实普惠金融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户的希望,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具体表现为: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类型越多,农户希望提升越多;普惠金融参与主要通过社会比较和社会互动影响农户希望;相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男性,普惠金融参与对高收入家庭和女性的希望影响更大;贷款能显著提升农户希望,存款、保险和理财对农户希望的影响不显著或不稳定。由此,从推动更多农户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积极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帮助农户搭建社会网络和社交平台,以及有针对性地创新乡村振兴专属产品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制度逻辑 内生动力 希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玉峰 谢丽霜
互联网金融深度契合普惠性,是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新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模式还不成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农村互联网金融应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加大农村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信用生态环境,增强产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互联网金融 普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玉峰 谢丽霜
互联网金融深度契合普惠性,是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新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模式还不成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农村互联网金融应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加大农村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信用生态环境,增强产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互联网金融 普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玉峰 谢丽霜
互联网金融深度契合普惠性,是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新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模式还不成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农村互联网金融应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加大农村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信用生态环境,增强产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互联网金融 普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亮 黄贤哲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脆弱、农民收入不高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平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阻力,而"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循序推进,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国策。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建设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刚贞 江光辉
农业价值链+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农业价值链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地为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整个农业价值链的不断增值,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真正解决了"业务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三大困境,具有惠及农户多和风险可控、可持续、可推广的鲜明特点,是未来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重点研究"农业价值链+三农服务商"和"农业价值链+电商平台"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行机制与风险控制,深入剖析大北农的农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刚贞 江光辉
"农业价值链+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农业价值链开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地为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整个农业价值链的不断增值,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改变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真正解决了"业务成本高、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三大困境,具有惠及农户多和风险可控、可持续、可推广的鲜明特点,是未来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本文重点研究"农业价值链+三农服务商"和"农业价值链+电商平台"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行机制与风险控制,深入剖析大北农的农富贷和京东金融的京农贷案例,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鹏达 王巧瑜 陈鹏宇 石宝峰
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对象分散等特点,致使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当严重。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金融"视角,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武功县220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意愿等10个指标进行线性变换降维,得到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等5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在此基础上,以5个公因子为自变量,以农户是否借贷为因变量,构建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得出:农户家庭投入水平、农户家庭收入特征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程度对农户借贷行为有正向影响;农户家庭风险偏好对农户借贷行为有负向影响;农户交易成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不显著。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关于拓宽农户融资渠道、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金融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芹 罗剑朝
以473户农户数据为依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三类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户忠诚度不高,农户金融服务满意度和金融产品满意度是影响农户忠诚度最基本的因素;比较三类金融服务提供商农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发现,农户对于"三农"服务商和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忠诚为冲动型忠诚,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网上金融部门的忠诚为认知型忠诚。基于此,建议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构建客户评价体系,有效区分客户类别,并对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与管理。三类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可尝试建立金融共生模式,优势互补,探索金融科技服务的全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