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7)
2023(5790)
2022(4850)
2021(4220)
2020(3501)
2019(7704)
2018(7445)
2017(14515)
2016(7673)
2015(7705)
2014(6983)
2013(6526)
2012(5674)
2011(5033)
2010(4725)
2009(4194)
2008(4010)
2007(3326)
2006(2793)
2005(2221)
作者
(21959)
(18388)
(18376)
(17027)
(11500)
(9013)
(8102)
(7269)
(6942)
(6291)
(6136)
(5930)
(5835)
(5818)
(5647)
(5531)
(5485)
(5463)
(5272)
(5117)
(4735)
(4435)
(4284)
(4185)
(4115)
(4030)
(3899)
(3875)
(3790)
(3638)
学科
(28303)
经济(28269)
(20321)
管理(20191)
(15349)
企业(15349)
方法(13945)
数学(12916)
数学方法(12844)
(8525)
贸易(8525)
(8378)
中国(8195)
(8189)
业经(7690)
(7433)
农业(5871)
产业(5719)
(5658)
(5418)
银行(5387)
(5137)
(5100)
金融(5100)
技术(4980)
信息(4783)
(4770)
财务(4768)
财务管理(4764)
环境(4696)
机构
大学(100022)
学院(99845)
(42525)
经济(41970)
管理(38863)
理学(35161)
理学院(34780)
管理学(34173)
管理学院(34017)
研究(33816)
中国(24578)
(24471)
科学(22671)
业大(20334)
(19968)
农业(19787)
(17402)
(17105)
研究所(16456)
中心(15540)
财经(14731)
经济学(13796)
农业大学(13784)
(13677)
(13018)
经济学院(12869)
(12105)
北京(11884)
经济管理(11606)
财经大学(11269)
基金
项目(77491)
科学(60978)
基金(58567)
(54210)
国家(53771)
研究(49363)
科学基金(45603)
社会(34239)
社会科(32621)
社会科学(32613)
基金项目(31682)
自然(31343)
自然科(30695)
自然科学(30683)
自然科学基金(30185)
(29946)
(25800)
资助(22777)
教育(21898)
重点(17618)
编号(17287)
(16999)
(16649)
计划(16401)
(16343)
创新(15930)
科研(15723)
(15360)
国家社会(15237)
科技(14256)
期刊
(37514)
经济(37514)
研究(24096)
学报(22737)
(20695)
科学(18796)
大学(16277)
学学(15920)
中国(15235)
农业(13845)
管理(12076)
(11936)
(7985)
金融(7985)
经济研究(7899)
(7599)
业经(7299)
财经(6824)
业大(6766)
技术(6282)
(5962)
农业大学(5915)
(5834)
科技(5738)
商业(5652)
问题(5197)
技术经济(4820)
教育(4683)
(4534)
统计(4511)
共检索到128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晓敏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离婚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当年离婚率的影响小于其对未来1~3年离婚率的影响,这种滞后效应在第二年达到最大。另外,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对当年和未来1~3年的离婚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越高,离婚率越高。文章分别从5种机制对中国互联网普及提高离婚率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民  万佳乐  李超伟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互联网使用对个人离婚风险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和群体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会显著增大离婚风险。(2)互联网使用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存在两种机制,一是扩展了社交,增加了社交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促进了观念变化,更加认同独立平等、追求婚姻质量、注重自我感受的现代婚姻观念。(3)互联网使用对离婚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群体差异性,低年龄与工作时间较长的群体互联网使用对离婚风险影响更大。文章为信息时代下中国持续升高的离婚率提供了新的解释,为婚姻方面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莫玮俏  史晋川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6个调查时点的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利用Probit和Logit方法,从夫妻单方流动和共同流动两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的影响。在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夫妻共同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再婚概率增加,离婚的可能性加大;而在夫妻单方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还面临再婚搜寻成本降低和当前婚姻收益减小等状况,从而造成婚姻稳定性下降、离婚概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夫妻共同或单方流动都显著提高了离婚概率。可见,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下降,由此造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瑛  
离婚,既是家庭纠纷,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所以离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程度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现有的离婚率计算方法还不够统一,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中予以明确和统一。据1988年民政部归纳,我国现有离婚率计算方法有七种:离婚与同期结婚数之比、离婚数分期比较法、离婚数与法定婚龄人口总数之比、离婚数与社会总人口之比、离婚数与家庭之比、离婚数与单位时间之比、离婚数与已婚夫妇之比。对于以上多种计算离婚率方法,在进行不同的专项研究中,均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在综述西方学者关于离婚率地区差异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包括社会聚合力和家庭结构等五个变量在内的解释我国离婚率地区差异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结构尤其是子女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稳定作用最大 ,由城市化水平、人口流动系数等指标组成的反映社会聚合力的复合变量也与离婚率呈显著相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茜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它的稳定直接反映着社会的稳定状况。而网络上不断爆出的"北京离婚率达39%"、"上海离婚率38%"等新闻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边唏嘘离婚者对婚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彦博  寇坡  
环境规制实施效果受多方因素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社会主体环境参与的途径,对环境规制的实施与效果表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把互联网技术的社会进步纳入分析框架,运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互联网普及率作为门槛变量,探究政府环境规制与企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互联网普及率的约束下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影响呈现明显的倒"U"型特征。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跨过门槛值,政府宜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同时转变环境监管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政府主体和社会主体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合力监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兆财  周向红  
借助动态异质面板模型的混合组均值(PMG)方法对互联网普及对地区就业的异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对就业影响存在短期和长期差异,即便各地区初始禀赋等的不同造成了互联网短期就业影响系数的异质性,但是长期均会收敛至正向影响;互联网普及影响就业的门槛特征,只有当区域内互联网普及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超过某一阈值时,互联网才会对就业产生有利影响,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以上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两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环境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省域的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农业环境效率提升的新引擎;不同区域的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效率值高的地区与效率值低的地区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与应用中的侧重点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万博  
文章对各省市互联网普及程度所处阶段进行了判断,并基于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互联网普及进行了δ-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普及省际差异表现明显的δ-收敛和β-收敛;经济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和政府规制是互联网普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各大因素对三大区域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两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环境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省域的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歆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基准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互联网普及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互联网普及有利于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升级。相比于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互联网普及对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相较于人力资源较弱省份与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对人力资源较强省份与东部地区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为此,应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区域流通产业结构升级、深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冲  万新月  
目的:分析互联网普及对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运用stata13.0软件分析互联网普及率、人均医疗费用的空间自相关性,基于2007—2016年我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空间计量模型,使用Matlab7.0软件分析互联网普及对我国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互联网普及对我国人均医疗费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互联网普及程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上涨0.44%,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上涨0.76%;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对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存在负反馈效应。结论:互联网普及能够从空间距离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拓展了就医通道,增加了医疗费用。因此要严格把控网上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以及解决互联网普及给人们看病就诊增加的经济负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百兴  赵庆庆  张黎群  
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互联网普及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费用粘性。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普及通过降低企业的资源调整成本、缓解股东和管理层代理冲突以及降低管理层乐观预期进而降低费用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规模较小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时,互联网普及对费用粘性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结论丰富了互联网普及经济后果及企业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本费用管理效率以及为我国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