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44)
- 2023(19810)
- 2022(17030)
- 2021(15805)
- 2020(13553)
- 2019(31341)
- 2018(30817)
- 2017(58777)
- 2016(32185)
- 2015(36124)
- 2014(35824)
- 2013(35367)
- 2012(32395)
- 2011(29253)
- 2010(28872)
- 2009(26747)
- 2008(26355)
- 2007(23018)
- 2006(19629)
- 2005(17132)
- 学科
- 济(127539)
- 经济(127390)
- 管理(88908)
- 业(85113)
- 企(69190)
- 企业(69190)
- 方法(61979)
- 数学(54699)
- 数学方法(54036)
- 中国(34766)
- 农(34486)
- 财(34248)
- 学(28749)
- 业经(28000)
- 贸(26318)
- 贸易(26310)
- 易(25598)
- 农业(23264)
- 地方(23197)
- 制(22288)
- 务(21013)
- 财务(20932)
- 财务管理(20889)
- 企业财务(19749)
- 银(19703)
- 银行(19619)
- 理论(19352)
- 和(19319)
- 环境(19264)
- 技术(19089)
- 机构
- 大学(459005)
- 学院(455999)
- 济(183180)
- 经济(179480)
- 管理(176773)
- 研究(155621)
- 理学(154315)
- 理学院(152561)
- 管理学(149662)
- 管理学院(148869)
- 中国(115275)
- 科学(100002)
- 京(97331)
- 农(83221)
- 财(81489)
- 所(79526)
- 业大(74067)
- 研究所(73314)
- 中心(70765)
- 财经(66677)
- 农业(66172)
- 江(64167)
- 北京(61254)
- 经(60824)
- 范(58545)
- 师范(57826)
- 院(56101)
- 经济学(56032)
- 州(51905)
- 经济学院(50825)
- 基金
- 项目(318945)
- 科学(248562)
- 基金(231939)
- 研究(224039)
- 家(205882)
- 国家(204244)
- 科学基金(173370)
- 社会(140905)
- 社会科(133564)
- 社会科学(133527)
- 省(123599)
- 基金项目(122615)
- 自然(115774)
- 自然科(113119)
- 自然科学(113081)
- 自然科学基金(111051)
- 划(105418)
- 教育(102818)
- 资助(96556)
- 编号(89516)
- 重点(72042)
- 成果(71521)
- 部(69780)
- 发(67256)
- 创(65700)
- 科研(62229)
- 课题(61586)
- 创新(61475)
- 计划(60230)
- 教育部(59065)
- 期刊
- 济(188821)
- 经济(188821)
- 研究(126736)
- 学报(82306)
- 中国(80154)
- 农(74263)
- 科学(71408)
- 财(61591)
- 管理(60971)
- 大学(60623)
- 学学(57430)
- 农业(51108)
- 教育(43795)
- 技术(37650)
- 融(35906)
- 金融(35906)
- 经济研究(31996)
- 财经(31925)
- 业经(30752)
- 业(27326)
- 经(27324)
- 问题(24891)
- 版(23205)
- 图书(22556)
- 科技(22335)
- 统计(22041)
- 技术经济(21615)
- 业大(21115)
- 贸(20925)
- 理论(20622)
共检索到645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徐英博
互联网作为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系统分析互联网普及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为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问题提供新的启示。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个体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地缩小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具有异质性,对居民脱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收入分配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润哲 魏君英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方式。为探究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9年我国27个省际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分位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普及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互联网普及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和边际递减效应。为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服务消费的增长,需进一步提高落后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推进互联网和服务消费深度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农村居民 服务消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恒鑫 李欣雨 朱小明
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地降低了中国地区消费差异程度,并且本文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能够通过缓解收入差异程度、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渠道来缩小地区消费差距,这种抑制效应因不同收入水平、地理分布和发展特征而呈现鲜明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消费维度衡量的贫困指标拓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贫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存在典型的"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中国消费差异程度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长根 张力
文章使用CFPS 2010、2012、2014、2016四个年度的微观数据,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时间趋势,并展开了异质性和机制分析,最后利用家庭层面数据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对居民收入阶层的提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作用增强的特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有异质性特征;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的影响要分别大于对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的影响;在中国不同地区,使用互联网促进居民收入向上流动效应最显著的地方为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和东北地区;互联网可通过信息渠道、金融产品、教育、社会网络、就业等途径对居民收入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长根 张力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普及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东中西部存在着地区差异;(2)互联网普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影响为正,而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影响不一致,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均无显著影响;(3)互联网普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效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难题。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城乡收入分配 系统GMM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长根 张力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互联网普及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普及对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东中西部存在着地区差异;(2)互联网普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影响为正,而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影响不一致,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均无显著影响;(3)互联网普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效破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难题。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城乡收入分配 系统GMM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陈虹 王占国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两种机制间接影响女性创业。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偏好间接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仅通过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间接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建议为促进女性创业,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女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社交网络,发展女性的社会资本;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改善女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魏景赋 曹林秋
以2003~2016年中国在东盟7国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重点考察了东道国互联网普及率对中国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是影响中国跨国企业做出选址决策的重要因素,即东道国互联网普及率越高,中国跨国企业越有可能在该国投资。同时,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都有积极的影响,但相比较而言,高收入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对跨国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要大于中低收入国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洪伟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与配偶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增强个体与配偶、与母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和娱乐会降低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购物会增强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工作会增强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购物会降低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工作会增强个体与母亲的亲近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配偶之间应理性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父母的联系,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以促进代际关系和谐。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关系 Probit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达 顾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法研究互联网使用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从消费结构看,互联网显著地促进农村居民的生存类消费,而对于享受类消费影响不大;分年龄层看,互联网促进了农村地区青年人的生活用品和服务消费、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说明青年人是未来农村地区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群体;分性别看,农村地区男性更多地占据了消费决策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显著促进男性群体生存类消费水平,对女性消费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上述发现表明,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和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优化农村消费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万博
文章对各省市互联网普及程度所处阶段进行了判断,并基于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互联网普及进行了δ-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普及省际差异表现明显的δ-收敛和β-收敛;经济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和政府规制是互联网普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各大因素对三大区域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发展阶段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虢超 丁建军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社会网络 内生性 U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求川 马梦莹 李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用可以缩小城乡鸿沟,推动智慧农村建设。
关键词:
家庭创业 互联网建设 创业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洋 华语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的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上网的农村家庭比不上网家庭的创业概率高3.83%。同时,网络还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创业收入,这些正向影响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存在。分组结果表明,网络使用对农村地区家庭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家庭的创业意愿具有更强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便利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这表明,积极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使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产生叠加作
关键词:
家庭创业 互联网建设 创业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