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4)
- 2023(17392)
- 2022(14174)
- 2021(12827)
- 2020(10492)
- 2019(23633)
- 2018(23490)
- 2017(45512)
- 2016(24526)
- 2015(27345)
- 2014(27286)
- 2013(26970)
- 2012(25124)
- 2011(22674)
- 2010(23492)
- 2009(22159)
- 2008(22247)
- 2007(20790)
- 2006(19095)
- 2005(17660)
- 学科
- 济(112764)
- 经济(112626)
- 业(99139)
- 企(79817)
- 企业(79817)
- 管理(78499)
- 农(51279)
- 业经(38495)
- 方法(37981)
- 中国(35090)
- 农业(34311)
- 财(30696)
- 地方(28609)
- 数学(28028)
- 数学方法(27734)
- 制(25046)
- 技术(21640)
- 贸(20924)
- 贸易(20904)
- 易(20271)
- 务(20121)
- 财务(20078)
- 财务管理(20043)
- 学(19364)
- 理论(19264)
- 银(19073)
- 银行(19049)
- 企业财务(18948)
- 策(18946)
- 和(18461)
- 机构
- 学院(360195)
- 大学(353298)
- 济(152686)
- 经济(149446)
- 管理(138792)
- 研究(122319)
- 理学(117268)
- 理学院(116037)
- 管理学(114334)
- 管理学院(113644)
- 中国(97243)
- 京(75548)
- 科学(71494)
- 财(70391)
- 农(68963)
- 所(61812)
- 江(59555)
- 中心(56509)
- 研究所(55038)
- 财经(54231)
- 业大(52588)
- 农业(52223)
- 范(48861)
- 经(48815)
- 师范(48412)
- 北京(47825)
- 州(47286)
- 经济学(45210)
- 院(43215)
- 经济学院(40566)
- 基金
- 项目(224467)
- 科学(178130)
- 研究(171138)
- 基金(161061)
- 家(138024)
- 国家(136581)
- 科学基金(118236)
- 社会(111611)
- 社会科(105412)
- 社会科学(105382)
- 省(90826)
- 基金项目(84619)
- 教育(76037)
- 划(73401)
- 编号(71593)
- 自然(71589)
- 自然科(69942)
- 自然科学(69930)
- 自然科学基金(68747)
- 资助(63798)
- 成果(58747)
- 发(54276)
- 重点(49880)
- 课题(49153)
- 创(48909)
- 部(48855)
- 国家社会(45891)
- 业(45033)
- 创新(44877)
- 发展(44803)
- 期刊
- 济(192083)
- 经济(192083)
- 研究(110704)
- 中国(82043)
- 农(71014)
- 财(56355)
- 管理(56331)
- 学报(52390)
- 科学(51254)
- 农业(47520)
- 大学(41625)
- 教育(40824)
- 融(39382)
- 金融(39382)
- 学学(38949)
- 业经(37253)
- 技术(33587)
- 财经(28147)
- 经济研究(27922)
- 问题(25686)
- 业(24954)
- 经(24569)
- 技术经济(20166)
- 图书(19846)
- 世界(19279)
- 贸(18830)
- 版(18751)
- 商业(18212)
- 现代(18103)
- 经济问题(16853)
共检索到576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世宏 杨鹏 徐应超
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连接"属性,促进主体间信息交流,打破产业活动中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凸显,使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表现出新的特征。通过建立数理模型,从理论视角推导互联网普及影响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的内在机理和路径。利用2006-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影响。理论验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作为重要的资源投入要素,其普及对我国产业结构服务化发展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具有不同互联网普及水平的地区,互联网通过技术进步和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具有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建议改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柳玲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为乡村产业的成立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帮助,但乡村地区的经济资本较低,众多有创新创业想法的乡村人无法将想法付诸实践,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先解决乡村经济资本低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金融业务推广到乡村地区,为乡村创新创业人士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乡村经济资本问题,创新创业人士借助资金谋求个人乃至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待产业稳定,乡村地区的经济产出能力即可提升,创新创业人士也有能力偿还债务。通过阐述互联网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介绍战略实施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乡村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科技发展 农业科技企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文丽 苏晓鹏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为实现特定时期农业发展目标而存在的支农政策工具,其发展必须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对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保险的政策地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乡村振兴 农业支持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守新 孙学涛 刘泊麟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信息技术,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时空限制,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有效缓解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资本不足问题。本文将村庄调研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匹配,运用混合截面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对专业合作社数量及村庄企业数量均有促进作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红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应对“三农”问题与打造新农村、开创新农业、塑造新农民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如此农村才能获得充足金融支持,才能让农村发展“有米下炊”。国有农业投资公司,通过基金、委贷、担保、小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助力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颖
乡村振兴离不开“源头活水”,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提供支持是金融机构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农村金融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战略实施,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推进普惠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小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服务供给主体在自身及彼此协同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各服务供给主体克服自身局限并协同发挥作用,才能最终形成合力,高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产性服务业 供给主体 协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秧分 王国刚 孙炜琳
理论、国际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要素与外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引入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尤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三组关系,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取得很大成就。本文从农村党的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完善财政支持保护体系等6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辽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仲雯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为农村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农村企业管水平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总体而言,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借助现代智能化管理方法,全方位推进农村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企业 规范化 智能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梅
农村三产融合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要求立足于乡村的产业、文化等资源基础,紧抓乡村发展的特点,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从融合基本条件、融合的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三方面系统分析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机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研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符合当前市场和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途径。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提供保障融合发展良好环境政策体系的建议,从而实现农业与服务业更深层次的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 服务业 产业融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佳琪 张家才 余典范
推进农业智能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最后讨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乡村振兴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可以加速推广应用农业新兴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社会网络关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提高农户互联网使用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4)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业家庭收入、助力农民需求升级和提升农民幸福感,从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生产效率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佳琪 张家才 余典范
推进农业智能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基于2010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最后讨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乡村振兴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可以加速推广应用农业新兴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社会网络关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村地区、连片特困地区和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提高农户互联网使用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4)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业家庭收入、助力农民需求升级和提升农民幸福感,从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生产效率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细松 张晓云 刘静
从金融层面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在于乡村金融生态状况以及金融支持乡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金融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而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乡村地区,养老金融及其普惠式发展均存在瓶颈和困境。借鉴国外经验,论文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乡村振兴需要全面、重点发展农村养老金融;第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协同进行;第三,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分类供给主体支持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养老普惠金融 经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