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2)
2023(11098)
2022(8677)
2021(7509)
2020(5729)
2019(12575)
2018(12337)
2017(23159)
2016(11929)
2015(13033)
2014(13050)
2013(13024)
2012(12641)
2011(11972)
2010(12240)
2009(11427)
2008(10767)
2007(9838)
2006(9276)
2005(8852)
作者
(36084)
(30303)
(30134)
(28637)
(19330)
(14308)
(13640)
(11678)
(11589)
(10769)
(10602)
(9999)
(9794)
(9640)
(9344)
(9269)
(8938)
(8740)
(8659)
(8287)
(7918)
(7348)
(7200)
(7143)
(7005)
(6864)
(6612)
(6565)
(6172)
(5949)
学科
(82241)
经济(82179)
管理(30155)
(29389)
地方(25239)
中国(23543)
(21615)
业经(21436)
方法(20032)
(19691)
企业(19691)
数学(17408)
数学方法(17335)
农业(15682)
地方经济(15511)
(13312)
产业(13081)
(12725)
金融(12725)
(12394)
(12125)
银行(12116)
(11971)
(11474)
贸易(11463)
(11110)
信息(10994)
(10932)
总论(10800)
(10633)
机构
学院(184238)
大学(180524)
(89603)
经济(87956)
研究(71671)
管理(65290)
中国(54941)
理学(54466)
理学院(53781)
管理学(53109)
管理学院(52743)
科学(40031)
(38885)
(38389)
(36270)
研究所(32374)
中心(31472)
财经(29523)
(29199)
经济学(29007)
(28981)
(26593)
(26457)
师范(26239)
经济学院(25707)
北京(25440)
(25415)
(23587)
业大(22730)
科学院(21960)
基金
项目(113262)
科学(89741)
研究(86762)
基金(80958)
(69279)
国家(68610)
社会(59071)
科学基金(58703)
社会科(56044)
社会科学(56033)
(45044)
基金项目(41582)
教育(37375)
(36399)
编号(34977)
自然(32757)
(32015)
自然科(31961)
自然科学(31956)
资助(31871)
自然科学基金(31353)
成果(28301)
发展(26800)
(26350)
重点(25533)
国家社会(25420)
课题(25046)
(24177)
(23238)
创新(21713)
期刊
(117933)
经济(117933)
研究(64180)
中国(42491)
(29938)
(26835)
管理(26527)
科学(24502)
学报(24424)
(21385)
金融(21385)
经济研究(20622)
农业(20592)
业经(20032)
大学(19216)
教育(18912)
学学(17981)
技术(16719)
财经(15311)
问题(14138)
(13464)
商业(11414)
技术经济(10956)
世界(10763)
(10407)
(9915)
统计(9419)
经济问题(9362)
国际(9326)
图书(9253)
共检索到305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徐杏  
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推动互联网普及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居民通过使用数字经济平台进行网购等新型消费行为,显著改变了城乡消费的差异性。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分组加权法”构建城乡家庭消费基尼系数以刻画我国城乡消费差异情况,并采用SYS-GMM模型考察互联网普及、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降低了我国城乡消费差异水平,这一正向效应在控制特征变量、替换核心指标等稳健性分析中依然保持可信度;居民收入与消费提升对城乡家庭消费差异的影响系数方向不一致,居民收入提升会缩小城乡消费差异,消费提升会扩大城乡消费差异,居民的消费“惯性”导致城乡消费差异始终存在;结合分位数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结果,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提升更有利于消弭城乡消费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具体效应值约为74.6%。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伟   孔繁利  
文章在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普及、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互联网普及和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提高本地区城乡融合水平,且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看,发现互联网普及和农村金融发展对东中部地区的效果更为显著,而对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弱;在门槛效应方面,互联网普及和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融合水平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互联网普及率超过门槛值后,正向效果不断增强,而农村金融水平随着门槛值的增加呈现“倒U”型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正佳  
缩小消费差距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互联网普及与居民消费差距纳入统一框架,利用交互项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普及缓解居民消费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缩小居民消费差距;互联网普及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差距的弥合作用受限于互联网普及,且存在单门槛效应。由此,从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缩小公共服务福利差距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恒鑫  李欣雨  朱小明  
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地降低了中国地区消费差异程度,并且本文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能够通过缓解收入差异程度、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渠道来缩小地区消费差距,这种抑制效应因不同收入水平、地理分布和发展特征而呈现鲜明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消费维度衡量的贫困指标拓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贫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存在典型的"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中国消费差异程度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黎明  史云鹏  贺颖  
基于消费函数理论,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文章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异的直接效应,再利用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估计法通过验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库兹涅茨假说考察了经济发展对于城乡消费差异的间接效应,最后通过直接研究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异的函数关系形态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前者对于后者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作用结果。实证分析显示无论是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消费差异,两者与经济发展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就如何处理发展与公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名望  张家平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而互联网等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普及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互联网普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2009年左右已经越过拐点,表明互联网技术给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同时,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在充分考虑样本的分布特征和选择性偏差等问题后,发现现阶段互联网普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上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要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加速中国农村信息化进程,从多维度降低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互联网红利,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朝婷  刘国亮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考察了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单调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主要来源于下层残差收入不平等,在男性和女性、城镇和农村的分样本中,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时间趋势检验发现,自2011年起,互联网普及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相对于2004年显著降低。通过DFL方法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分解发现,当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时,价格效应是残差收入不平等上升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不可观测技能回报提高残差收入不平等;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时,价格效应降低,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使得残差收入不平等下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王友军  刘宣宣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评价互联网普及的经济转型效应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中国互联网普及的制度背景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和城市层面的互联网普及数据,采用省份固定效应模型,经验分析了互联网普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具体表现为提高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户非农参与以及增加农户非农收入。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替换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和使用其他微观数据集进行稳健性检验,均显示上述结论稳健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高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家庭、高硬化路面占比、存在非农业经济的村庄以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城市,互联网普及对农村经济转型的促进效应更强。此外,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强信息能力、拓展社会资本和降低风险厌恶程度三种渠道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曹雷  李诚固  才德昊  
县域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活力强、增速快、效率高的重要地域经济发展单元。"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创新业态,通过多业态的整合与优化,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配置进行集成、优化与关联,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县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能源产业",推进新型能源业的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业",形成全新的农业发展网络,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链条化,推进农业资源对外新发展。同时,促进"互联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区域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等的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晓丹  
在当今时期,我国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尤其是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最近几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中兴起了智能交通等新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引入,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新的活力,使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在原来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充分降低了交通运输的成本投入,使总体的运输效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曹雷  李诚固  才德昊  
县域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活力强、增速快、效率高的重要地域经济发展单元。"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创新业态,通过多业态的整合与优化,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配置进行集成、优化与关联,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县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能源产业",推进新型能源业的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业",形成全新的农业发展网络,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链条化,推进农业资源对外新发展。同时,促进"互联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区域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等的发展,增强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和提升县域的城市管理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红波  
该文基于"互联网+"理论基础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创新构建"互联网+"在技术、线上、线下和国家的四维度动力模型,对"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既是一场科技革命,激发社会和市场的潜力和动力,拉动经济良性向好发展;又是一场保障公平的社会变革,为民众提供创新创业机会,为企业提供开放的、无边界、跨国界的网络平台。它催生了网商新商帮群体和新农人群体,产生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普惠金融、网络教育、云物流和自媒体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越  李琪  
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差异,通过收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互联网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互联网普及率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丽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交通运输行业同样深受互联网的影响。文章在全面了解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现状,并针对互联网时代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