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4)
- 2023(2599)
- 2022(2305)
- 2021(2381)
- 2020(1993)
- 2019(4641)
- 2018(4617)
- 2017(6901)
- 2016(4493)
- 2015(5413)
- 2014(5325)
- 2013(4089)
- 2012(3607)
- 2011(3213)
- 2010(3343)
- 2009(2523)
- 2008(2384)
- 2007(2224)
- 2006(1882)
- 2005(1740)
- 学科
- 教育(8351)
- 济(6565)
- 经济(6558)
- 管理(6350)
- 中国(6154)
- 理论(5915)
- 教学(5910)
- 学校(4190)
- 业经(4167)
- 政治(4153)
- 思想(4090)
- 思想政治(4038)
- 政治教育(4038)
- 治教(4038)
- 德育(4001)
- 企(3825)
- 企业(3825)
- 文化(3746)
- 产业(3720)
- 业(3615)
- 学法(3490)
- 教学法(3490)
- 研究(2851)
- 学理(2629)
- 学理论(2629)
- 高等(2534)
- 贸(2525)
- 贸易(2524)
- 易(2477)
- 和(2389)
- 机构
- 学院(46095)
- 大学(45923)
- 研究(13587)
- 教育(12307)
- 范(11770)
- 师范(11724)
- 管理(11212)
- 职业(11189)
- 京(10417)
- 技术(9836)
- 理学(9375)
- 师范大学(9183)
- 济(9159)
- 理学院(9124)
- 经济(8689)
- 管理学(8593)
- 管理学院(8501)
- 职业技术(7995)
- 江(7891)
- 科学(7863)
- 技术学院(7831)
- 中国(7309)
- 北京(6964)
- 州(6891)
- 中心(5953)
- 所(5694)
- 院(5176)
- 财(5095)
- 研究所(5079)
- 教育学(4616)
共检索到76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峥
文化认同是国家与民族的重要基本意识活动,在社会沟通、理想追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各种外来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带来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对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突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在此背景下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文化认同面临着巨大压力,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对于保障民族统一和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研究是高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先概述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之后分析了民族院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民族院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民族院校大学生 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尹婷婷
大学生公共参与是指大学生群体以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导向,借助多种渠道和途径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方式来影响公共决策的社会政治行为。它强调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群体秉承公共精神、具备参与意识,对公共活动与公共决策积极参与。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共参与的主体、方式、路径以及效应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利用"互联网+"时代提高和深化大学生公共参与的有效性和认同性,需要着力分析和梳理大学生公共参与适逢的机
关键词:
公共参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居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文化已经进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文化这把双刃剑既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互联网文化建设,探寻互联网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消除互联网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樊博 王富 黄基鑫
以即时性、互动性、多元性为特点的"微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带来挑战,如何在"微时代"善待微民,善纳微言,善用微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成败,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传统理念,主动适应时代趋势,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微时代 移动互联网 思想引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福英 尚清芳 张静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突出创新、创业和实践,是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应用快速发展而开展起来的全新教育模式。影响高等院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的因素较多,如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和地域差异等,其中地域差异尤其对创业教育内容和开展方式影响最大,因而高等院校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将地域差异因素纳入其中。高等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困境和难题,包括人们对"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缺乏浓厚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有关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多和创业资源不足,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提升师生"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高度,营造"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践锻炼和项目孵化提升"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学改革,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制定高等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亓传伟 陈佳
文章对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机会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背景和机遇,列举了技术创业、农村创业、网店微商等切实可行的创业机会,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时应脚踏实地,项目要接地气;不要盲目跟风;休学创业要慎重;充分利用政策,积极寻求多方支持等减少创业风险应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 创业机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尤为明显。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被动,疏于交往,学习拖拉。基于此,文章从主动性的角度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要通过树立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大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使大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在学校里营造大家普遍发挥主动行为的氛围等措施提升其主动性。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时代 主动行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建凤
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教育。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 生态责任 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陶赋雯
积累媒介知识,学会分析和理性接受媒介。推动高校信息管理改革,强化监管与通联。提高媒介教育开展效率,加快媒介素养进高校步伐。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互联网+"时代,媒介素养成为现代公民尤其是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大学生是目前社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靳瑞霞
分析"互联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理解"互联网+教育"赋予自主学习的新内涵,从而重新界定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在高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探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满足当代社会对终身学习公民(Lifelong Learners)的培养需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继东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以国策的形式已进入社会发展建设的历程中,大学生则是"双创"实践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双创"实践需要契机与平台,而微信则具有传递信息的即时性、丰富性、精炼性、快捷性,使用者的异质性、主动性、强弱关系并存性的功能。基于微信平台创业创新空间的宽松性、微信延伸平台的多样性,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绝佳平台。
关键词:
微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玉辞
网络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更是"功"莫大焉。关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认真研究互联网及互联网新闻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正反作用,引导辩证、理智、多角度地看待网络新闻,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以促进学习、增长心智,避免沉迷网络或盲目跟风现象,这对互联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进步都不可或缺。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新闻 校园网络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金玲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代社会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获取生活信息和知识的必要路径之一。从"互联网+"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对就业选择的影响、对就业薪金的影响等对大学生就业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就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英
机器翻译作为计算机科技的成果之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机器翻译领域后,智能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得到明显改观,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广泛使用。但是大学生对机器翻译的过度依赖和盲目信任也引发许多问题:从语言种类说,机器翻译不是万能翻译器,不能让所有语言都达到同样的翻译水准;从语言结构说,机器翻译对文学、长句翻译表现乏力,达不到文学再创作的要求;从专业领域应用看,大学生使用机器翻译专业文章错误频出,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从翻译软硬件看,系统故障和原语言环境中的口音和噪音等因素都会导致翻译失败。因此,大学生应用机器翻译时完成的作品,必须做好译后编辑,由易至难进行练习,逐步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瑾
"互联网+"时代促发了高校全民阅读活动的种种变革,凸显出大学生社团在变革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与高校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风生水起。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互联网+"时代特征与高校全民阅读活动的目标、范围、方式变革等内在关系入手,通过实证性调研,发现和揭示大学生社团在高校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并为如何充分发挥此作用提出了多种可能性的构想,尝试着为高校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些许新思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