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27)
- 2023(3392)
- 2022(2800)
- 2021(2771)
- 2020(2063)
- 2019(4799)
- 2018(4621)
- 2017(7458)
- 2016(4130)
- 2015(4595)
- 2014(4244)
- 2013(3803)
- 2012(3211)
- 2011(2846)
- 2010(2976)
- 2009(2328)
- 2008(2099)
- 2007(1826)
- 2006(1593)
- 2005(1407)
- 学科
- 财(10765)
- 济(10688)
- 经济(10675)
- 管理(9832)
- 财政(9442)
- 政(7878)
- 业(6363)
- 中国(5402)
- 企(5006)
- 企业(5006)
- 教育(4872)
- 方法(4455)
- 教学(4042)
- 数学(4007)
- 数学方法(3901)
- 农(3859)
- 理论(3716)
- 制(3464)
- 出(3064)
- 政治(3032)
- 体(2892)
- 策(2862)
- 思想(2821)
- 地方(2812)
- 业经(2779)
- 思想政治(2695)
- 政治教育(2695)
- 治教(2695)
- 德育(2676)
- 度(2559)
- 机构
- 大学(49020)
- 学院(48017)
- 济(17065)
- 经济(16671)
- 管理(15565)
- 研究(14602)
- 理学(13640)
- 财(13581)
- 理学院(13498)
- 管理学(13174)
- 管理学院(13094)
- 中国(10360)
- 京(9605)
- 科学(8845)
- 财经(8024)
- 范(7988)
- 师范(7927)
- 经(7358)
- 江(7200)
- 所(6831)
- 中心(6510)
- 师范大学(6274)
- 北京(6100)
- 业大(6035)
- 研究所(6024)
- 财经大学(5979)
- 教育(5953)
- 农(5912)
- 经济学(5760)
- 技术(5757)
共检索到75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正>“互联网+思政课”开启了高校育人模式的新图景与新生态。以参与度为参照,所谓“新图景”是指思政学习氛围变得热烈、活跃,大学生能够从单一、沉闷的说教情境中摆脱出来,利用网络化工具、数字化内容及新媒体渠道等,将自身的“情意知行”与思政要素进行联系和构建。所谓“新生态”是指师生在思政课场景中进行深度、密集的互动,大学生能够从乏味、僵化的“思政一言堂”中摆脱出来,凭借“互联网+思政课”形式及资源(如思政慕课、思政微课等)开展探索式、项目式、合作式学习。宏观上,新图景与新生态的形成,都对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有着正向促进意义。但一个吊诡的结论是,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同时产生“正向激活”与“负向抑制”两种效能,如何消除负向抑制效应,即如何规避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的不良影响,应引起思政教育主体重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秦旻,贠雯,刘帅编著,该书全面解读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程内涵、发展、特征及构建等问题,同时秉承“教化其心、外施于行”的育人理念,详细剖析影响思政课参与度的网络因素,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伟杰
在新时期,外语教学具有价值引领及知识传授的作用,高校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融合课程思政,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加快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互联网+时代的日语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郭晓雪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坚持"互联网+"的观念来充分地把握日语教学模式。该书包含6章,主要探讨了日语课程及日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如何提升日语课堂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尹婷婷
大学生公共参与是指大学生群体以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导向,借助多种渠道和途径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方式来影响公共决策的社会政治行为。它强调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群体秉承公共精神、具备参与意识,对公共活动与公共决策积极参与。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公共参与的主体、方式、路径以及效应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利用"互联网+"时代提高和深化大学生公共参与的有效性和认同性,需要着力分析和梳理大学生公共参与适逢的机
关键词:
公共参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佩林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将互联网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切实迎合当下“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实现新的突破。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教学痛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创新改革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 创新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淑婷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诱惑和影响。高校只有立足于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文章阐述了“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剖析了缺乏“互联网+”管理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究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继平
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师资严重不足、时间过短和流于形式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指出了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实行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立健全科学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新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龙运杰
"互联网+"不仅对大众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利,能有效地促进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冲击。将虚拟实践应用于思政教育,促进思政课程虚拟实践信息化教学发展,对思政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意识流的发展,而思政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到社会建设中,思政虚拟实践信息化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墨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思政课注入新鲜的活力,"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推动着传统课堂的变革,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大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新事物的发展必将带来新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虽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硬件和教师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给原本传统的思政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思政课告别传统的枯燥和乏味,为思政课带来了惊喜和活力。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 互联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海涛
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强技术储备的青年群体,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从大学生的阅历、经验还是能力开发等方面来说,都不足以支撑其在创业活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成效。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促使该群体能够胜任互联网时代创业活动中的技能素质要求,既是对创业行为负责的意识体现,也是社会给予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期望。基于此,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聚焦于创业品质、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心理。通过构建针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建设的模型,提出了能力技能培训、创业心理支持、创业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建设性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乐平 何睦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互联网+”内涵丰富,诸多学者对于其展开了研究。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陶赋雯
积累媒介知识,学会分析和理性接受媒介。推动高校信息管理改革,强化监管与通联。提高媒介教育开展效率,加快媒介素养进高校步伐。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不同媒介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互联网+"时代,媒介素养成为现代公民尤其是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大学生是目前社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迎春
<正>互联网的智能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为现代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敞开了大门,以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教学系统、智慧课堂、新媒体传播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构成了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体系,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人才体系、教学设计体系得到了充实与完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从此由传统转向现代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高校思政教学仍有很大的待挖掘的发展潜力,其理念、机制、模式、体系、人才培养、文化生态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宪龙 杨惠敏 张建全 沈禹颖 王自奎 杨倩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本研究基于多年教学实践,构建了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从国家需求、学科发展、耕读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案例、草业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从推进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渠道、坚持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促进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阳 姚丽梅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为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英语文化修养,应当积极探索网络与课堂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在探究其教学新路径时,需对当下网络与课堂结合的教学问题,以及问题生成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工作改进,探索初中英语教书育人培养新模式。文章基于新时代网络教育背景,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网络与课堂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研究——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转型与升级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
“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工程图学“四课”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创新——评《英语语言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教育探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