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9)
2023(3548)
2022(2930)
2021(2785)
2020(2277)
2019(5197)
2018(5523)
2017(9372)
2016(4767)
2015(5360)
2014(4962)
2013(4423)
2012(4115)
2011(3720)
2010(3812)
2009(3233)
2008(3271)
2007(2933)
2006(2672)
2005(2403)
作者
(13234)
(10944)
(10934)
(10421)
(6904)
(5210)
(4981)
(4272)
(4207)
(3985)
(3844)
(3767)
(3499)
(3456)
(3352)
(3325)
(3267)
(3254)
(3209)
(3172)
(2815)
(2733)
(2574)
(2555)
(2518)
(2478)
(2469)
(2367)
(2247)
(2216)
学科
(16448)
经济(16434)
管理(14776)
(12801)
企业(12801)
(12518)
业经(7960)
方法(6895)
理论(6080)
(5963)
信息(5605)
(5408)
(5180)
(4798)
财务(4788)
财务管理(4780)
中国(4751)
企业财务(4595)
产业(3996)
总论(3752)
信息产业(3700)
数学(3635)
数学方法(3544)
(3421)
(3401)
贸易(3396)
(3315)
经济理论(3224)
企业经济(3189)
(3040)
机构
大学(64201)
学院(63021)
管理(24665)
研究(20847)
理学(20553)
理学院(20288)
管理学(19902)
管理学院(19771)
(19271)
经济(18727)
中国(16368)
(14050)
科学(13852)
(11430)
中心(10679)
(10364)
(10107)
师范(10014)
(9974)
研究所(9457)
财经(8848)
北京(8774)
(8615)
业大(8293)
师范大学(8282)
(8077)
(8012)
(7755)
信息(7563)
技术(7461)
基金
项目(43205)
科学(34224)
研究(32367)
基金(31437)
(27921)
国家(27696)
科学基金(23725)
社会(19858)
社会科(18433)
社会科学(18430)
基金项目(16786)
(16019)
自然(15555)
自然科(15195)
自然科学(15192)
自然科学基金(14936)
编号(14803)
教育(14521)
(14360)
成果(13225)
资助(11680)
项目编号(10424)
重点(10085)
课题(9063)
(8925)
(8720)
(8640)
科研(8544)
国家社会(8232)
大学(8140)
期刊
(21040)
经济(21040)
研究(17392)
中国(13690)
学报(11111)
(9991)
图书(9362)
科学(9283)
教育(8996)
管理(8026)
大学(7534)
(6812)
学学(6717)
情报(6689)
书馆(6290)
图书馆(6290)
技术(4748)
(4651)
金融(4651)
农业(4586)
理论(4139)
会计(4072)
财经(4020)
实践(3954)
(3954)
财会(3869)
经济研究(3766)
业经(3760)
(3404)
(3203)
共检索到9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信息活动能力,丰富了信息活动内容和形式,极大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然而,互联网也带来了信息活动的伦理问题和伦理挑战。这些伦理问题和伦理挑战的核心就是信息活动主体责任感,尤其是道德责任感的缺失。解决信息活动伦理问题,应对伦理挑战必须注重培育信息活动主体道德责任感,而培育道德责任感前提是厘清信息活动道德责任内涵、特征和内容,这是信息伦理必要课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子龙  和军  任晓聪  
"农业3.0"是以农产品为中间枢纽,将互联网、物联网网络等技术手段作为农业各环节连接方式,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交易等农业环节按照客户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销售的过程。这对打造与优化现代农业生态圈、完善现代化农业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与其它非农产业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农业3.0产业链角度,对农业3.0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并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广学  马丽晨  
互联网在带来信息获取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思想舆论的复杂化。本文通过对建构"网络信息素养"四个递进层次能力的新解读,即"选择多少→辨别真伪→明析是非→界定善恶",进而提出高校育人工作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网络舆论生态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束乾倩  涂庆华  谈悠  
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就是要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开放性的教育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将各类教育资源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共享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现有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模式无法解决新时代教育供需矛盾,而"互联网+"能够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个性化和规模化支撑。进而言之,"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应该将构建一个全面开放的教育体系作为其根本的价值追求,而将"互联网+"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创新要素和内生发展力是其价值定位。因此,"互联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特征是体系构成多样化和去中心化,资源共享是互通互联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是以需求为驱动,而这些核心特征与其内涵是相互呼应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伟  周青  郑登攀  
通过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机构创新者和个体创新者组成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生态化创新组织体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基于互联网的知识资源配置;正式合作组织与网络社群相结合的组织模式;根植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方法论。在技术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上述特征是互联网的技术属性和制度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联网的技术属性提升了信息处理效率,促进了创新主体的互联网化转型;互联网的制度属性表现为使用信息技术的惯例和偏好,使互联网化的创新主体整合为生态化组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晨  李瑾  
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前沿技术对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驱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新内涵,深入剖析在与互联网跨产业、跨领域、跨业务结合以后,现代农业服务业展现出高增值性、高渗透性和强外部性的新特征。重新梳理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分类,着重分析利用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智能处理和优化决策等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理,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雅丽  
公司的生存和运作总是与其所处的法制环境息息相关,在法治化的经济时代,公司生存实际上也是一种法治化生存,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着公司的生存法则。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第5条①新增了社会责任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潘国英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对它的内容与范围,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与划分,本文认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保护责任、道德伦理责任和慈善公益责任。上述各种责任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实质上是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博弈过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受多重因素的制约与决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效应至关重要,意义非凡。为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更好地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海生  范颖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诞生了一个容纳了科技、教学法和变革知识的极度空间,整合了科技与教育的学习新形态相继呈现,主要包括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定制学习、社群学习、沉浸式学习和休闲学习。这种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新形态尤为强调科技的力量,通过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使学习时空由单维走向多维,形成交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尤为注重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体验、突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并通过智慧教学提升学习效率。然而,学习新形态也面临着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深度不足、育人功能弱化、相关协同推进机制不完善、学习者面对面交互缺失以及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应用困难等共性问题。面向未来发展,学习新形态需要从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力量、简单易行的学习组织方式、创建激发师生共同投入的学习平台、深入现实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以及相关协同推进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协同推进学习新形态的成功转型与定型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杼宸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点,以及在此特点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并从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东辉  
随着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带来的深刻变革,传统流通企业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传统流通企业的组织特征产生了重大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流通企业的形成和特征,随后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流通企业的重组与变革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新特征,最后基于我国流通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动我国流通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一涵  
《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的研究与应用》一书以国内外UGC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博取众长,不仅探讨UGC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及理论问题,还分析UGC在不同社会领域的应用现状。该书视角新颖、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UGC平台运营商、管理者和交互设计师具有理论指导及实践推动的双重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应里孟  
“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分析认为:“互联网+会计”将反映经济现象不同属性的大数据纳入会计系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自动化信息处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中立性,更好地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互联网+会计”不仅提升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的准确性,使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判断权回归用户,还弱化了会计计量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可以兼顾。此外,“互联网+会计”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瑞  
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公司在中国开辟市场,到如今随处可见的支付宝、闪付等移动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点对点借贷(P2P)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具活力的模式之一,成交量高达9823.04亿元,同比上涨288.57%;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络借贷交易平台数多达2595家,比2014年底增加了1020家,同比上涨近65%。网络金融交易平台的出现,给人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