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82)
2023(14442)
2022(12231)
2021(10922)
2020(9309)
2019(21061)
2018(20551)
2017(39612)
2016(20751)
2015(23315)
2014(22979)
2013(22663)
2012(21041)
2011(19141)
2010(19519)
2009(18755)
2008(17551)
2007(15861)
2006(13981)
2005(12781)
作者
(58156)
(48919)
(48647)
(46526)
(31083)
(23368)
(22342)
(18699)
(18456)
(17288)
(16702)
(16332)
(15359)
(15264)
(15212)
(15160)
(14436)
(14246)
(14200)
(14055)
(12109)
(11896)
(11745)
(11321)
(11187)
(11024)
(10639)
(10632)
(9772)
(9551)
学科
(107590)
经济(107499)
管理(59123)
(57622)
(46123)
企业(46123)
方法(44456)
数学(40039)
数学方法(39773)
中国(29658)
(28093)
金融(28091)
(25914)
银行(25889)
(25882)
(24957)
(24937)
地方(24663)
业经(21207)
(19724)
(18475)
贸易(18463)
(18048)
(17853)
农业(17356)
(16599)
财务(16567)
财务管理(16527)
企业财务(15741)
地方经济(14301)
机构
学院(300218)
大学(297398)
(138445)
经济(135847)
管理(113396)
研究(99925)
理学(97392)
理学院(96425)
管理学(94989)
管理学院(94444)
中国(82183)
(63746)
(59821)
科学(56159)
财经(51000)
(49522)
中心(47954)
(46159)
(45712)
经济学(45282)
研究所(44498)
(44390)
经济学院(40863)
业大(39611)
财经大学(37746)
北京(37560)
(36634)
师范(36295)
(35914)
农业(35777)
基金
项目(191986)
科学(151667)
研究(142755)
基金(140416)
(119976)
国家(118978)
科学基金(102980)
社会(94051)
社会科(89378)
社会科学(89355)
(75048)
基金项目(73392)
教育(65673)
自然(63298)
自然科(61895)
自然科学(61879)
(61678)
自然科学基金(60821)
编号(58126)
资助(58045)
成果(46831)
重点(43314)
(43228)
(42857)
(40395)
课题(39535)
国家社会(39471)
教育部(38024)
创新(37842)
人文(37320)
期刊
(156152)
经济(156152)
研究(92178)
中国(54717)
(50312)
(42796)
金融(42796)
(41529)
学报(41226)
管理(40886)
科学(38120)
大学(31625)
学学(30171)
经济研究(27745)
农业(26951)
财经(26608)
教育(25576)
技术(25399)
业经(24445)
(22903)
问题(19523)
(16578)
技术经济(16417)
统计(16032)
商业(15955)
理论(14856)
(14184)
(13988)
国际(13955)
世界(13877)
共检索到45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连翔  
在我国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消费金融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消费金融已是时之所向。众多非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如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纷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抢滩消费金融市场。虽然许多理论与实证结果证明了消费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新型业态的相关法律与监管措施仍不完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抵抗力不强,使得消费金融领域潜在金融风险仍然较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王琴梅  张家平  惠宁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涌  齐佳思  
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选取我国2011~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巩斌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诠释了实现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须依靠消费拉动的必要性和潜在的潜力。并从转变消费观念、转移财政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建设新农村、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着手,扩大消费需求,以期达到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娜  
本文以金融共生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对金融共生的基本要素及共生关系的判定标准进行了介绍,随后在Logisitic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分别选取P2P与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广斯  
我国居民休闲消费已成为目前消费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休闲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本文讨论了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对1995~2011年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做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居民休闲消费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系,旅游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比文化娱乐消费强,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休闲消费贡献率大,并且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呈上升趋势的结论与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爽  
多年来消费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居民消费量较低,导致内需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本文选取我国1997-2016年居民消费以及政府消费数据,基于协整模型定量研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居民消费总量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为正相关关系,我国经济规模会随着居民消费总量的扩大而扩大;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政府的过度消费会导致腐败、不公平等社会问题,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于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灿  
本文在对互联网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衡量的互联网发展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研究表明,由于区域间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互联网发展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建安全、高效的网络消费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斌  朱桂宾  毛德勇  晁先锋  
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至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传统金融的资金存在抑制分流作用,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还没完全流通到实体经济领域去。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保险发展对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支付对工业增加值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部分领域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条路径推进,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能够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斌  朱桂宾  毛德勇  晁先锋  
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至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的传统金融的资金存在抑制分流作用,而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还没完全流通到实体经济领域去。互联网金融整体发展对经济增长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但互联网金融投资发展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保险发展对地方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互联网支付对工业增加值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部分领域已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从宏观政策引导和市场化两条路径推进,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李义  涂奔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