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6)
- 2023(10699)
- 2022(8653)
- 2021(8262)
- 2020(6522)
- 2019(14355)
- 2018(14165)
- 2017(25419)
- 2016(14413)
- 2015(15926)
- 2014(15108)
- 2013(14128)
- 2012(12846)
- 2011(11935)
- 2010(12221)
- 2009(10871)
- 2008(10625)
- 2007(9934)
- 2006(8823)
- 2005(7630)
- 学科
- 农(50655)
- 济(48460)
- 经济(48393)
- 业(45595)
- 农业(34516)
- 管理(32784)
- 企(23117)
- 企业(23117)
- 业经(20047)
- 中国(19274)
- 技术(15230)
- 制(13136)
- 农业经济(12453)
- 地方(12104)
- 方法(11561)
- 理论(11440)
- 发(11083)
- 教育(10647)
- 体(10594)
- 学(10280)
- 财(10054)
- 银(9864)
- 银行(9839)
- 收入(9647)
- 村(9616)
- 农村(9597)
- 行(9595)
- 发展(9542)
- 展(9519)
- 数学(9368)
- 机构
- 学院(188925)
- 大学(177542)
- 济(71222)
- 经济(69469)
- 研究(67151)
- 管理(66341)
- 理学(56563)
- 理学院(55946)
- 农(55264)
- 管理学(54915)
- 管理学院(54565)
- 中国(50430)
- 农业(41983)
- 科学(40807)
- 京(37516)
- 业大(35695)
- 所(33942)
- 江(31901)
- 中心(31856)
- 财(31050)
- 研究所(30693)
- 范(28260)
- 师范(27971)
- 技术(26960)
- 农业大学(25852)
- 州(24439)
- 省(24166)
- 院(23586)
- 职业(23564)
- 财经(23362)
- 基金
- 项目(126078)
- 研究(101151)
- 科学(99003)
- 基金(85631)
- 家(74877)
- 国家(73964)
- 科学基金(62204)
- 社会(62057)
- 社会科(57991)
- 社会科学(57979)
- 省(54973)
- 教育(48151)
- 编号(45472)
- 基金项目(44995)
- 划(44368)
- 成果(36381)
- 自然(36100)
- 自然科(35233)
- 自然科学(35221)
- 自然科学基金(34554)
- 课题(33141)
- 农(31979)
- 资助(31566)
- 发(30199)
- 创(29531)
- 重点(29002)
- 年(27581)
- 创新(27538)
- 部(27232)
- 性(26029)
- 期刊
- 济(90441)
- 经济(90441)
- 农(62334)
- 中国(53953)
- 研究(53482)
- 农业(42212)
- 教育(38114)
- 学报(31886)
- 科学(28752)
- 大学(25315)
- 学学(23989)
- 技术(23088)
- 业经(22897)
- 财(22350)
- 管理(21733)
- 融(19730)
- 金融(19730)
- 业(19702)
- 职业(16259)
- 农业经济(14797)
- 农村(14572)
- 村(14572)
- 版(13046)
- 问题(12314)
- 经济研究(11529)
- 技术教育(11379)
- 职业技术(11379)
- 职业技术教育(11379)
- 业大(10775)
- 财经(10745)
共检索到29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宗晓 杨克
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中的优势为逻辑起点,纵观农村职业培训的体系,其逻辑生成围绕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基本内涵、方式方法和实施战略等问题展开,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脱贫致富、精准扶贫等哲学话语中分析出基本理论观点与实践路径。通过对农业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中的内涵与外延,寻找出农村职业培训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径,改变农村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全方位、全过程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中农村职业培训创新,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长效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述云
贵州县域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研究陈述云改革15年来,贵州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正迈向小康目标.贵州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7%以上的农业省,实现小康的重点和关键在县域农村.分析评价县域农村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声
在探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在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过程中,许多同志都十分强调把自然经济转变成商品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实现这个转变,需要有一种手段,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扶贫就是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发挥技术、人才、信息的作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促进穷乡巨变。近几年来,我们吉林省通过落实国家科委制定的“星火计划”,组织实施“一二三工程”,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的体会是,科学技术是打开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脱贫致富,科技有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五"以来,新疆各级财政部门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扶贫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创新机制,整合扶贫资源,强化管理,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各项财政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连贵 李铁君 刘春生 朱晓光 吴习丰 王英单 董齐 李振宇 李九辉 张照利
2012年至2017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农民群众保障粮食供给,端住中国的饭碗,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农村农民群众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权益,促进现代产业化、基地化生产规模经营,全方位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方略包括十一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同心协力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完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要求;三是努力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林牧渔各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脱贫增收 小康社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联合课题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连贵 李铁君 刘春生 朱晓光 吴习丰 王英单 董齐 李振宇 李九辉 张照利
2012年至2017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组织开展全国农民群众保障粮食供给,端住中国的饭碗,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依法保障农村农民群众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权益,促进现代产业化、基地化生产规模经营,全方位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扶贫攻坚综合开发治理方略包括十一方面:一是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强化、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同心协力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完善农村经济社会体制要求;三是努力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林牧渔各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脱贫增收 小康社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杰
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是农村金融工作的历史性任务王杰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我国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早日脱贫致富是农村经济中一项长期的中心任务。在这方面,农村金融工作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性任务河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一)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运琛
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彭运琛科技兴农工作一直是我馆工作的重点,自一九九一年以来,我馆坚持强化具体管理、建立服务网络、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三年来,接待科技咨询读者14500多人次,编印发放课题服务资料14期700册,科技知识专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一、"十二五"时期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明确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本目标,调整和转变扶贫重点区域的扶贫方式,建立健全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一)脱贫致富的基本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现代化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文林红
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人才障碍文林红(山西省临汾地区洪洞农校)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缺少“领头雁”、“排头兵”、“好帮手”,人才缺乏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1)贫困地区大多地理条件较差,但地上地下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并不一定欠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绪鹿
自1986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政府在认真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及当年见效的经济作物等温饱工程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县优势,把大力发展林果业生产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并当作农业支柱产业和振兴全县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带领广大群众向荒山、荒坡、岭荒进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县林业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86年至1991年全县共造林14.72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钟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人均耕地不多,但山场面积广阔,地表和地下资源丰富,大有开发潜力。贫困在山,希望在山,念好“山字经”、“草木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各地开发山区的热情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决定,表明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加强以林果业为主的山区资源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快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我国的18片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少民
扶贫工作中的无数事实说明,在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脱贫致富步子的快慢。因此,无论是近期脱贫,还是中、远期致富,加速智力开发都是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扶贫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根本大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