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8)
2023(11094)
2022(9165)
2021(7963)
2020(6485)
2019(14123)
2018(13295)
2017(25037)
2016(13503)
2015(13997)
2014(13366)
2013(12663)
2012(11375)
2011(10223)
2010(9854)
2009(8777)
2008(8382)
2007(7364)
2006(6289)
2005(5363)
作者
(39913)
(33559)
(33428)
(31515)
(20988)
(16132)
(14715)
(13135)
(12532)
(11527)
(11372)
(11035)
(10623)
(10312)
(10309)
(10216)
(10183)
(10073)
(9674)
(9597)
(8591)
(7938)
(7922)
(7586)
(7563)
(7286)
(7200)
(7077)
(6688)
(6595)
学科
(57337)
经济(57293)
管理(42519)
(38788)
(30541)
企业(30541)
方法(24469)
数学(22036)
数学方法(21889)
技术(15030)
中国(14656)
(14589)
地方(14508)
环境(14169)
(13071)
业经(12645)
(12491)
贸易(12483)
(12145)
(11792)
农业(10592)
(9568)
地方经济(9138)
技术管理(9090)
产业(8848)
(8288)
财务(8277)
财务管理(8270)
企业财务(7948)
(7680)
机构
学院(188761)
大学(187520)
(78922)
经济(77527)
管理(73012)
理学(65100)
研究(64824)
理学院(64310)
管理学(63263)
管理学院(62938)
中国(45807)
科学(43196)
(38582)
(37205)
业大(33109)
(32696)
(31645)
研究所(30568)
农业(29822)
中心(29716)
财经(26928)
(26671)
经济学(25023)
(24753)
(24371)
(24160)
师范(23796)
经济学院(23133)
北京(23041)
经济管理(20913)
基金
项目(143950)
科学(114895)
基金(107341)
(97624)
研究(97390)
国家(96914)
科学基金(83053)
社会(66235)
社会科(63237)
社会科学(63222)
基金项目(58251)
(56525)
自然(55351)
自然科(54136)
自然科学(54119)
自然科学基金(53136)
(48170)
教育(43328)
资助(41162)
编号(35897)
重点(33213)
(31941)
(31338)
(30901)
创新(29475)
国家社会(29324)
计划(28231)
科研(27984)
教育部(25924)
人文(25517)
期刊
(76040)
经济(76040)
研究(48078)
学报(35778)
中国(32810)
科学(32191)
(31169)
大学(25912)
学学(25112)
管理(24004)
(22719)
农业(21759)
技术(16508)
教育(14456)
经济研究(13889)
业经(12940)
财经(12700)
(12358)
(12147)
金融(12147)
科技(11704)
(10990)
技术经济(10668)
资源(10639)
问题(10272)
业大(9720)
(9567)
商业(9292)
(8836)
统计(8489)
共检索到254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首先,从环境监测动态化、政府环境监管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及环保产业智能化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技术进步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基于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三良  刘涵  
用DEA分析方法与纵横拉开档次法测算1995-2014年各省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并分析了全国和分区域技术进步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的变动趋势。在I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技术进步与环境质量的理论模型,分全国整体、分区域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环境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工业化趋势增加了环境污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两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环境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省域的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农业环境效率提升的新引擎;不同区域的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效率值高的地区与效率值低的地区在互联网技术普及与应用中的侧重点不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及"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效应和环境效应两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环境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省域的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度,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技术普及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已成为推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琳  王会娟  
本文基于WIOD中2000—2014年多个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探究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于规模报酬递减(增)行业的就业具有正(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减少了采矿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促进了第三产业就业,长期中互联网技术进步会促进整体就业。国别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并发现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各国的第三产业均有正向影响,对其他行业具有异质性影响,长期中对各国的整体就业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实现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的双重目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慧慧  姚洪心  
本文采用我国1998~2013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国际技术贸易和FDI技术转移渠道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这些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渠道的跨国技术转移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FDI技术转移对环境产生了积极效应并具有滞后性。国际技术贸易对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且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FDI技术转移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验证了"污染光环理论"的存在性,但并未对中部地区环境改善产生有效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展进涛  沈婷  俞建飞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讨论农业机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步对中国农村内部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机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步均显著增加了农村内部信任。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削弱了农户间的生产协作,但提供了同一地区农户统一机械耕作的协调机会,总体上增强了农村的受限制信任及一般性信任。互联网技术进步缩短了乡村与城市间的心理距离,打破了传统乡村的封闭性,通过拓宽村民的社会交往及社会网络,增强农村的一般性信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王娟  何立华  刘渝  
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地方政府之间"锦标赛"式的环境规制竞争,如何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会影响环境规制竞争的结果。文章通过构建模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就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规制竞争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机理展开实证。发现在现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放松环境规制是竞争性地方政府的最优策略,这也是我国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白永亮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制度分析的框架,探讨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机理的路径与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旨在发展经济的建设型财政、地方政府间财权与环保支出责任不对称、与财政分权相匹配的相关制度供给不足等,是导致财政分权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广鑫  杨改河  温秀卿  王得祥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以及区域自然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退化的趋势,其主要特征是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文章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变化、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和营运、鼠害、西宁及州县城镇的经济发展以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等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对这些方面的集成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樊海潮  
本文假设存在两种技术:生产技术和污染减排技术,它们的研发分别影响要素生产率和单位产品的污染排放量。个体效用诱导了政府政策,相应的,政府政策又对两种技术进步产生了影响。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只关心自身的基本物质需求。此时,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控制污染,劳动力被分配到生产与生产技术研发两个领域。结果,污染减排技术没有任何发展,而生产技术却不断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生存环境,政府开始采取经济与法律措施推动减排技术的进步。劳动力被分配到生产、生产技术研发和污染减排技术研发三个领域。本文随后在模型的基础上解释了环境中的库兹涅茨曲线(EKC)。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直庆  蔡啸  王林辉  
国内研究更多关注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作用,却并未重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构建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数理演绎技术进步方向和城市用地规模变化与环境质量的耦合过程,结合我国经济数据数值模拟不同技术进步方向对城市用地规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型结果发现,提升环境质量可以通过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和清洁技术创新方式实现,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外生给定时,环境污染完全取决于清洁与非清洁技术的水平,当城市和农村的用地需求由技术进步内生决定时,清洁和非清洁技术都会对环境质量有直接作用,同时还会通过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和用地规模影响环境质量。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如果保持我国现阶段的技术进步方向不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昭河  翟登  
由于网络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基于其应用在数量边际递增上的技术外溢性具有空间穿透性的判断,因此研究互联网对人口迁移的时空重构的影响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用1995~2015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模型,借助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互联网技术对迁出人口的时空效应的计量分析。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两时期划分,揭示出在2006~2015年空间外部性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发现互联网技术的新空间特性放松了产业中心与人口中心耦合关系的刚性约束,互联网在促进了近距离人口迁移的同时,抑制了远距离人口迁移;在加速整体城镇化进程中,有利于区域性大城市人口聚集。文章最后提出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区域间协调均衡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康娟  李申  俞安愚  
将工业技术进步依据来源细分为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包含技术消化吸收),并将二者纳入STIRPAT模型中的空间面板模型,分别研究两者对地区碳强度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发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有利于减少全国的碳强度;相对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更能减少区域碳强度;东部地区加强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强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