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1)
- 2023(11256)
- 2022(9243)
- 2021(8522)
- 2020(7076)
- 2019(15714)
- 2018(15377)
- 2017(28790)
- 2016(15403)
- 2015(16277)
- 2014(15865)
- 2013(15176)
- 2012(13676)
- 2011(12202)
- 2010(12299)
- 2009(11565)
- 2008(10712)
- 2007(9112)
- 2006(8067)
- 2005(7336)
- 学科
- 济(55990)
- 经济(55917)
- 业(47055)
- 管理(44332)
- 企(39335)
- 企业(39335)
- 融(26502)
- 金融(26502)
- 方法(24542)
- 银(24194)
- 银行(24151)
- 行(23396)
- 数学(22015)
- 数学方法(21828)
- 中国(21772)
- 财(18821)
- 制(17063)
- 技术(15843)
- 农(15616)
- 业经(14713)
- 务(12186)
- 贸(12180)
- 贸易(12172)
- 财务(12159)
- 财务管理(12137)
- 易(11953)
- 企业财务(11734)
- 学(11652)
- 体(11320)
- 中国金融(11305)
- 机构
- 学院(206745)
- 大学(205944)
- 济(87404)
- 经济(85744)
- 管理(76634)
- 研究(73260)
- 理学(66581)
- 理学院(65866)
- 管理学(64738)
- 管理学院(64367)
- 中国(60351)
- 科学(45591)
- 农(42841)
- 京(42415)
- 财(41630)
- 所(37782)
- 中心(35196)
- 业大(34978)
- 研究所(34771)
- 农业(33999)
- 财经(33033)
- 江(30365)
- 经(30294)
- 经济学(28242)
- 北京(26351)
- 院(26033)
- 经济学院(25766)
- 财经大学(24983)
- 范(24369)
- 州(24333)
- 基金
- 项目(144817)
- 科学(113326)
- 基金(106213)
- 研究(99881)
- 家(96118)
- 国家(95323)
- 科学基金(80509)
- 社会(65431)
- 社会科(62393)
- 社会科学(62375)
- 省(56932)
- 基金项目(56409)
- 自然(53119)
- 自然科(51989)
- 自然科学(51971)
- 自然科学基金(51090)
- 划(48224)
- 教育(45532)
- 资助(42606)
- 编号(37354)
- 重点(33408)
- 创(32426)
- 部(31692)
- 发(31236)
- 创新(30460)
- 成果(28750)
- 国家社会(28359)
- 科研(28344)
- 计划(28226)
- 业(27431)
共检索到308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东
未来金融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革命性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对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的运用,而这将导致我们的金融体系向金融本质的回归,它将回归到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诞生之前的状态,回归到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和中央银行体系形成之前的状态。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蓬勃发展的状态,更像是几百年前的股份制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兴起时的那种状态,尤其在将来实现万物互联的时候,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而未来信息在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文仲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加速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变革,并在不断介入包括金融在内的众多领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在全球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想象,在可预见的未来,现有的金融体系将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带动下发生革命性变化。一是金融信息和金融知识更加集约化,金融专业知识的垄断性降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数百万年间,信息一直是稀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东勃 王佳瑞
互联网技术革命是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发生的一场技术革命、观念革命与社会革命。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信息传输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和深化了人们的社会交往。这一技术革命经历了普及化、商业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四个发展阶段,完成了从技术与方法到思维与观念的伟大变革,创生了协同共享的新发展模式。人的价值和意义在互联网技术革命中得以彰显,人的创造潜能被激发,人类社会阶层被打破。然而,当个体在互联网世界中被系统化、数据化的生活所定位之后,也存在人的主体性弱化和人的异化风险。未来,需要发挥互联网所内涵的平等、共享、普惠的价值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破除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人的异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玉辰
回眸百年,银行业的每一次涅重生无不深深地打上了科技进步的烙印移动金融使商业银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前,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新兴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类正在由信息社会大踏步迈入移动社会。互联网企业正在加快与金融业的跨界合作,不断创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对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技术演进和商业模式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才平 何向阳 吴瑞华
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从"校校建信息资源库"到"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共享互换";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从静态的"单一获取"到动态的"利用、建设";教师资源配置从"实地挂职支教"到"异地网络支教";在职教师培养从"集中观摩课教研活动"到"异地网络教研互动";网络教学从"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到网络"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终身学习从固定时间地点的"在线学习"到脱离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妍 覃正
为探索未来物联网技术环境下金融危机的传导情况,本文研究了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传导的影响。在从金融危机传导理论分析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传导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双变量VAR模型对我国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危机传导速度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格兰杰检验发现,我国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后,金融危机可以很快对我国产生影响,由此证明互联网技术可以加快金融危机的传导速度。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未来物联网技术环境下金融危机的传导情况,对减小金融危机的传播范围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对开放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德淼
产业融合变革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产生。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有序演进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对产业融合发展机理和融合变革驱动力的分析,探索产业融合变革的新路径,为我国在新工业革命与互联网融合情景下的产业变革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互联网融合 产业融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学君 吴志华
正在快速发展并完善中的电子商务对全球营销观念、目标市场与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组合以及全球营销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革命性影响 ,它使市场导向与导向市场的观念得到了良好的交融 ,并使企业与顾客间交互性沟通的要求得到有力的实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全球营销 革命性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常冶衡 张令兰
技术革命突破为金融资本配置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金融资本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成为目前学术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金融资本配置在提升效率、保障安全、政策支持和数据驱动等方面的成效基础上,以金融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目标,分别从金融资本配置机制、风险控制体系、政策引导与支持、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等方面构建框架体系,并提出如下应用要点:通过精准识别市场需求优化金融资本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通过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确保金融资本稳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动态评估机制,调整优化金融资本配置策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会根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微金融"模式的悄然兴起,服务理念快速更新,金融功能优化开启新进程,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互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对金融功能优化进行探讨,建议在鼓励与监管并重的基础上,坚持风险为基、人性为本的原则,加快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普惠金融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服务理念 普惠金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相文 黄漫宇
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流通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为买卖双方直接沟通产销信息提供了最廉价的工具 ,也成为企业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本文主要探讨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传统贸易在组织形式、流通模式、流通渠道以及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 贸易 网络营销 虚拟企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禹 杨培芳 姜奇平 吕本富 吴绪亮
当前关于经济理论的讨论已经不计其数,但往往限于名词和概念之争,与实际的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生活相距甚远。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互联网经济学研究联盟的资助下,《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特别组织了本次笔谈,邀请五位专家对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本次笔谈的特点在于各自视角的不同。陈禹借鉴复杂性研究的理念,试图从承认和重视经济系统复杂性的思路入手,努力克服传统经济学中的绝对化、过分简单化的种种弊病,为经济理论的改革提出建议。杨培芳从协同的角度出发,力图构建全新的经济理论体系,立意高远。姜奇平提出要通过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认识经济结构,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体现供给上创新导向、需求上个性化导向的复杂性范式的经济结构。吕本富则从具体的新生事物——平台——切入,分析新的经济现象,探索新的经济规律。吴绪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对传统经济学和互联网经济学进行了对比,提出互联网经济学的发展将给现代经济学带来一场数字化革命。新时代需要新理论,在经济领域尤其如此。笔谈中各位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视角和切入点更是呈现多样化,这正是当今经济生活的特点所在。基于时代现实的、解放思想的探索和讨论,是科学和社会进步的台阶。祝愿这一步台阶能够对经济学大厦的建设有所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勾训
近年来,互联网对教育产业的影响逐渐加深,传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产业中,大量难以解决的痛点问题都能够借助互联网工具被逐渐消除掉,并以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线推动现代教育产业的进步和繁荣。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一书应运而生,该书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借助互联网影响下教育产业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新变化,系统阐述互联网对教育观、教育工具、学习空间和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塑,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挂牌成立了。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一次全新实践和深刻变革。自此这家已近百年历史的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创建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外资银行几乎控制了旧中国整个银行业,中国银行以民族自强为已任,率先在民族金融业中全面学习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数十年后,中国银行成为当时能够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金融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