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8)
2023(12171)
2022(10869)
2021(10431)
2020(8745)
2019(20007)
2018(20384)
2017(38696)
2016(21296)
2015(23914)
2014(23393)
2013(22402)
2012(19984)
2011(18038)
2010(17732)
2009(16313)
2008(15558)
2007(13471)
2006(11807)
2005(10188)
作者
(57431)
(47414)
(47074)
(44745)
(30157)
(22696)
(21642)
(18564)
(18192)
(17015)
(16322)
(15675)
(14698)
(14674)
(14629)
(14448)
(14070)
(13936)
(13658)
(13423)
(11771)
(11525)
(11227)
(10852)
(10789)
(10497)
(10460)
(10433)
(9520)
(9495)
学科
(72056)
经济(71974)
管理(61155)
(54933)
(45615)
企业(45615)
方法(34498)
数学(29408)
数学方法(29019)
(21375)
中国(20295)
(18966)
业经(18459)
(17926)
理论(14656)
农业(14638)
地方(14517)
(13751)
贸易(13743)
(13411)
(13360)
(13089)
财务(13017)
财务管理(12994)
教育(12501)
(12473)
企业财务(12290)
技术(11946)
环境(11522)
图书(11083)
机构
大学(285306)
学院(280068)
管理(115926)
(100632)
理学(100328)
理学院(99275)
经济(98149)
管理学(97439)
管理学院(96920)
研究(85849)
中国(62935)
(60122)
科学(55316)
(45885)
业大(43273)
(43167)
(41447)
(40532)
中心(40342)
(39904)
师范(39592)
研究所(38026)
北京(37573)
财经(37439)
(34522)
(33932)
农业(33635)
师范大学(31288)
(31273)
技术(30520)
基金
项目(196894)
科学(153880)
研究(147992)
基金(140567)
(121051)
国家(120023)
科学基金(103986)
社会(89903)
社会科(84958)
社会科学(84938)
(77815)
基金项目(75519)
教育(68614)
自然(68026)
自然科(66447)
自然科学(66434)
自然科学基金(65225)
(64853)
编号(64594)
资助(56989)
成果(53294)
重点(43014)
(42164)
课题(42086)
(41086)
项目编号(40943)
(40820)
创新(38067)
科研(37690)
大学(37593)
期刊
(106045)
经济(106045)
研究(77676)
中国(52207)
学报(46190)
管理(39325)
科学(38707)
教育(38522)
(38341)
图书(37385)
(34392)
大学(34347)
学学(29914)
书馆(27846)
图书馆(27846)
农业(27160)
技术(23935)
(19638)
金融(19638)
业经(19500)
情报(17702)
经济研究(16923)
财经(16705)
理论(15074)
实践(14271)
(14271)
(14176)
论坛(14176)
(14118)
(13783)
共检索到404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戴咏梅  
互联网信息渠道可划分为四类,即个人信息查询渠道、详细信息浏览渠道、推送信息接收渠道和在线沟通渠道。2014年南京大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高校用户对这四类信息渠道的使用偏好。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不同功能时对渠道选择的偏好存在差异。图书馆服务与互联网公众服务相比关注度不低(41.60%),经常访问实体图书馆的用户比例为78.17%,高于访问网络图书馆的比例(61.69%)。83.37%的本科生经常造访实体图书馆,83.73%的博士经常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用户越年轻则越关注新媒体,用户学历越高则越偏爱官方网站和邮件渠道。图书馆应借鉴互联网渠道建设经验,将用户的精细化需求与相应信息渠道有机联系起来,才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传慧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文章剖析了互联网+的技术基础,并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最后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情景化用户偏好信息服务模式,以期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铁力  梁欣  过仕明  
【目的/意义】明晰"互联网+"思维的内涵,深入确立其主导地位,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首要任务。【方法/过程】本文从"互联网+"思维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互联网+"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面向"互联网"思维与"用户"思维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构建全新的"数字服务中心"服务模式。【结果/结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为其提供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有利于我国图书馆构建和谐的数字生态环境。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向宏华  
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使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研究背景、概念与内涵的分析,系统梳理了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对"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知识服务理念,持续打造以人为本、开放共享、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行业生态是当前图书馆发展的最优路径。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杨文建  
大数据环境和"互联网+"理念促进了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在服务方式、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上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可通过树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理念、构建联合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多方协作图书馆资源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用户教育、发散现有服务模式和拓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范畴等方式,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发展。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芳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了"互联网+"驱动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图书馆应向深度融合、资源泛在关联转变。依托"互联网+"驱动下的图书馆,分析了图书馆用户小数据的概念和特点,指出用户小数据的本质特征在于以人为本,并建立了用户小数据行为的关联数据库,在该库的基础上,设计了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模式。该模式致力于满足用户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以可视化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进一步提供知识服务。并在该模式中引入反馈机制和信任机制,平衡数据共享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梁荣贤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渗透,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严峻,能否切实地保护用户隐私已成为用户对图书馆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的现状,指出"互联网+"环境增加了用户隐私暴露的风险,提出应从加快图书馆立法进程、细化用户隐私保护条例、构建"图书馆-用户-供应商"三方联动保护机制、提升用户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成立用户隐私危机公关小组、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本土化研究等方面保护用户隐私不受侵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牛现云  刘术华  
介绍移动互联网的5F思维,提出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基于5F思维进行转型。根据用户的碎片化信息需求,提出场景化、全平台化的服务建设思路;建议图书馆参考粉丝经济模式,重视用户需求,设立专门的用户研究中心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设计出真正符合用户的产品和服务;对推出的产品要做到快速迭代,围绕产品核心功能进行优化;建设图书馆品牌产品,利用品牌效应,提升图书馆用户的价值认同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冯国权  
[目的/意义]互联网颠覆了物质世界的思维基础,引发的改变是观念,对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必须转变为互联网思维这一重要思考方式。[方法/过程]梳理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总结互联网思维特征,论述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意义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提出改变观念,深度解读用户;免费开放,促进信息公平;以数字化形式,实现用户的普遍获取;以信息专家的角色,嵌入用户过程;借力新媒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等图书馆服务理念。[结果/结论]应从变革思维、与虚拟空间相连接、营销推广图书馆服务、发挥技术驱动作用4个方面拓展图书馆服务的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围绕用户需求,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以期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朱鹏威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为高校用户提供精准的学科信息服务。【方法/过程】在对国内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了建设原则,然后从平台的功能和结构设计入手,提出了功能结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以白城师范学院学科服务平台为例,据此构建了学科服务平台安全策略和保障措施。该研究为“互联网+图书馆”视域下的高校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赵庆龄  王彤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并被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进行变革必将成为大势所趋。【方法/过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现状,在深入理解"互联网+"六大特征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将知识协同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结果 /结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协同服务模式。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吴海媛  
互联网思维所体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精神,正是图书馆服务的理念追求。为此在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创新服务手段,以资源支撑,技术助力,全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知识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文化服务、空间设备体验服务和人性化休憩服务的能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漪  
通过对互联网用户信息使用行为进行研究,归纳得出网络用户主要的信息使用行为特点为:更倾向简便快捷一站式、互动性强、随时随地的服务。并根据这些特点探讨图书馆在现有的技术环境下网络服务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海花  华薇娜  
本文利用技术接受模型构建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的动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提出研究假设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参与动机的角度探讨用户在线评论信息生成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趣味性通过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系统认知通过感知趣味性和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社群影响通过使用习惯和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成本对其发表在线评论的习惯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网商营销提出了一些如何拓展在线评论用户、增强用户活跃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宁锐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怎么与"互联网+"更好的融合已成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文章就"互联网+"的内涵及特征"、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