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
2023(1547)
2022(1342)
2021(1341)
2020(1139)
2019(2670)
2018(2738)
2017(5277)
2016(2794)
2015(2864)
2014(2547)
2013(2117)
2012(1880)
2011(1594)
2010(1643)
2009(1345)
2008(1538)
2007(1518)
2006(1155)
2005(1065)
作者
(6544)
(5326)
(5307)
(4991)
(3445)
(2474)
(2436)
(2090)
(2024)
(1999)
(1862)
(1790)
(1729)
(1655)
(1607)
(1594)
(1594)
(1590)
(1580)
(1500)
(1281)
(1280)
(1271)
(1231)
(1226)
(1190)
(1162)
(1100)
(1074)
(1069)
学科
(9856)
经济(9854)
管理(6718)
(5184)
方法(4807)
(4482)
企业(4482)
数学(4327)
数学方法(4183)
业经(2795)
(2725)
贸易(2725)
(2693)
中国(2574)
教学(2449)
理论(2275)
产业(2222)
信息(2194)
电子(2108)
(2048)
总论(2047)
银行(2047)
信息产业(2028)
网上(1951)
网上贸易(1951)
(1933)
(1919)
(1725)
金融(1724)
(1645)
机构
学院(31382)
大学(29390)
管理(11351)
(10955)
经济(10661)
理学(9686)
理学院(9583)
管理学(9239)
管理学院(9181)
研究(8813)
中国(7342)
(6793)
科学(5708)
(5419)
技术(4806)
(4674)
中心(4645)
财经(4381)
北京(4368)
(4319)
业大(4190)
(4109)
(3955)
(3938)
研究所(3921)
职业(3845)
(3748)
师范(3697)
(3562)
经济学(3559)
基金
项目(20521)
科学(15729)
研究(15124)
基金(14192)
(12299)
国家(12194)
科学基金(10725)
社会(8756)
(8443)
社会科(8349)
社会科学(8349)
教育(7510)
基金项目(7210)
自然(7200)
自然科(7077)
自然科学(7074)
自然科学基金(6943)
(6930)
编号(6602)
资助(6537)
成果(4726)
课题(4531)
重点(4531)
(4404)
项目编号(4213)
(4169)
创新(4115)
(4050)
(4037)
大学(4020)
期刊
(11118)
经济(11118)
研究(7482)
中国(6800)
教育(5085)
技术(4949)
(4744)
管理(4498)
学报(4435)
科学(3707)
大学(3430)
(3260)
学学(3233)
(2881)
金融(2881)
职业(2486)
统计(2396)
农业(2364)
经济研究(2316)
(1967)
财经(1961)
业经(1917)
理论(1897)
图书(1891)
技术经济(1823)
财会(1822)
实践(1810)
(1810)
决策(1797)
技术教育(1721)
共检索到45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善成  韩律  张彦彦  
本文构建了分析互联网影响技能溢价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2011—2018年)估计了互联网应用造成技能溢价的程度。研究发现:互联网应用每增加1%,高-低技能溢价提高0.3%~0.7%,高-中技能溢价提高0.1%~0.3%,中-低技能溢价提高0.1%~0.5%。进一步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发现,互联网通过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流动性集聚以及职业分层加剧技能溢价。另外,互联网应用造成的技能溢价还表现出了城市规模、中心城市和地区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之惠及更广泛群体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韦丹琳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阎铭  覃艳鲁  
以81个互联网行业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模型和扎根分析方法进行探索,提出了与溢价并购影响因素有关的相关假设,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行业并购事件中,主并企业现金流水平、主并企业发展筹资能力、被并企业发展能力三个公共因子会明显影响并购溢价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阎铭  覃艳鲁  
以81个互联网行业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模型和扎根分析方法进行探索,提出了与溢价并购影响因素有关的相关假设,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行业并购事件中,主并企业现金流水平、主并企业发展筹资能力、被并企业发展能力三个公共因子会明显影响并购溢价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圣翔  刘传江  
基于分布函数的参数估计法,选取CFPS2016年和2018年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收入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使用存在收入溢价效应,且不存在明显的选择效应。第二,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低收入水平的居民从互联网使用中获益更高。第三,互联网使用的收入溢价效应存在城乡差异,且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地区居民互联网素养偏低是导致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互联网普及率“量”的提升,更要注重居民互联网素养“质”的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只有保证“量”“质”齐增,才能有效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以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红旗  
在我国物质资本与劳动技能互补性逐步增强的宏观背景下,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技能互补"与技能溢价1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物质资本与劳动技能互补性的增强,物质资本的积累扩大了我国技能型劳动和非技能型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即技能溢价),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技能溢价对"资本—技能互补"效应的弹性明显低于内陆地区,且沿海地区技能溢价对"资本—技能互补"效应的反应具有滞后性,而内陆地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说明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较强技能吸引力的沿海地区会延缓技能溢价的上升,而内陆地区则不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葛美瑜  张中祥  张增凯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提供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对国际生产分工从功能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刻画,并基于计量模型重点从空间维度实证分析空间生产分割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参与全球生产分割确实会扩大技能溢价,发达国家(地区)技能溢价的扩大主要是其服务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技能溢价扩大主要是因为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进一步进行行业细分时发现,各行业参与全球生产分工的技能溢价效应不尽一致,需要根据行业特点与行业发展阶段具体分析。本文建议,各国在积极融入全球生产分工的过程中要加强构建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避免可能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琬琨   金刚   张霁雯  
子代技能溢价使子代工资率在高技术部门人力资本门槛值处跃升,为将子女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至预期门槛值处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大多数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少数子女天赋较低的高收入群体和子女天赋较高的低收入群体)会在子女教育方面进行额外的支出。数量-质量权衡下,该群体的生育率低于其余群体,且对子女教育额外支出越高的群体,生育率越低。同时,子代技能溢价程度的提高会提高该群体占比,这不仅会降低该群体的平均生育率,也会降低社会平均生育率;一般情况下,子代人力资本门槛值的提高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影响,但如果子代技能溢价程度很低或者子代人力资本门槛值很高,该群体占比会降低、社会平均生育率会提高,不过该情况现实中极为罕见。因此,在合理降低人力资本门槛值、适度降低技能溢价程度的同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能够成为提高生育率的有效政策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李思雨  
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迅猛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渗透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劳动力平均工资将增加215元,即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了明显的工资溢价。在不同区域,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的工资溢价具有很明显的差别,在东部区域、中部区域、东北部区域依次降低,在西部区域,工业机器人应用反而会对劳动力平均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促进技能升级这一途径产生工资溢价。本文结论对于促进智能制造和劳动力市场协同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浩名  马树才  
以P2P贷款中借款人违约风险概率和风险溢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个人特征信息对违约风险概率的影响;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实证分析贷款期限与违约风险的关系;同时计算和比较了不同信用等级借款人的理论贷款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所形成的风险溢价。研究发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FICO分数等级、负债与收入比、旋转线利用率对违约风险概率产生影响;同时贷款期限较长也会带来较高的违约风险;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支付的实际利率低于理论利率,而信用等级较高的借款人支付的实际利率高于理论利率,且贷款人更容易形成向较高信用等级借款人增加额外风险溢价的偏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晟明  王林辉  董直庆  
工业机器人应用诱致生产环境复杂化且易偏向于技能劳动,但现有文献并未重视在不同情境中这种偏向是否会扩大不同性质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基于此,采用中国2006—2018年工业行业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密度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检验中国情境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技能溢价的真实影响,并分类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诱发技能溢价的生产率效应、劳动岗位更替效应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这可归结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易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非技能岗位替代和技能岗位创造的非对称方式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而且在资本密集型、高垄断程度和低劳动保护程度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溢价效应更显著。同期,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会扩大本行业劳动技能溢价,还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诱发关联行业技能溢价,行业间技术关联性越强则溢出效应越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彬云  
技能报酬溢价是指高技能劳动工资与低技能劳动工资之比,反映一国经济中的技能供求状况。技能供给可通过技能报酬溢价效应影响总产出。本文以技能报酬溢价和技能供给的这种相互作用为基础,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技能供给不足的成因,并就如何增加我国高技能劳动的供给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飞  
市场化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溢价。本文通过建立内生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研究市场化进程中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模型表明,市场化能够更多地缩短高技能偏向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时间,促进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进而提升技能溢价。本文进一步利用1995-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高技能偏向性,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而且市场化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渠道提高技能溢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爱萍  周泰云  王炽鹏  
本文基于技能劳动供求的视角,运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计法,检验技能劳动相对供给效应、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效应和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1)工业和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技能劳动,而技能溢价扩大的主要原因正是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效应的作用,它是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通过增加技能劳动需求,致使技能劳动者和非技能劳动者收入差距拉大;(2)工业和制造业中物质资本与技能劳动的互补性是存在的,并且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技能溢价产生正向推进作用,而技能劳动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