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6)
- 2023(5340)
- 2022(4655)
- 2021(4310)
- 2020(3896)
- 2019(8707)
- 2018(9069)
- 2017(18210)
- 2016(9600)
- 2015(10877)
- 2014(10691)
- 2013(10473)
- 2012(9797)
- 2011(8914)
- 2010(9238)
- 2009(8539)
- 2008(8592)
- 2007(8017)
- 2006(7224)
- 2005(6548)
- 学科
- 济(39347)
- 经济(39318)
- 业(28926)
- 管理(28492)
- 企(22090)
- 企业(22090)
- 方法(19837)
- 数学(18143)
- 数学方法(17913)
- 中国(12820)
- 技术(12794)
- 农(11412)
- 贸(9964)
- 贸易(9959)
- 易(9817)
- 业经(8727)
- 制(8705)
- 财(8642)
- 银(8159)
- 银行(8134)
- 行(7854)
- 农业(7414)
- 学(7052)
- 技术管理(6790)
- 融(6249)
- 金融(6248)
- 产业(6013)
- 环境(5881)
- 理论(5739)
- 体(5330)
- 机构
- 学院(144186)
- 大学(143681)
- 济(60730)
- 经济(59449)
- 管理(55388)
- 理学(47396)
- 研究(46952)
- 理学院(46902)
- 管理学(46073)
- 管理学院(45796)
- 中国(36446)
- 京(31267)
- 科学(28343)
- 财(28128)
- 农(24191)
- 所(24155)
- 财经(22427)
- 业大(21939)
- 研究所(21760)
- 江(21450)
- 中心(21374)
- 经(20242)
- 北京(20125)
- 农业(19304)
- 经济学(18679)
- 范(18014)
- 师范(17821)
- 经济学院(17168)
- 技术(17083)
- 州(17009)
- 基金
- 项目(89936)
- 科学(69987)
- 研究(66163)
- 基金(64143)
- 家(55974)
- 国家(55512)
- 科学基金(46824)
- 社会(41482)
- 社会科(39536)
- 社会科学(39526)
- 省(35599)
- 基金项目(33860)
- 教育(31095)
- 划(29873)
- 自然(29447)
- 自然科(28759)
- 自然科学(28751)
- 自然科学基金(28237)
- 编号(27532)
- 资助(26689)
- 成果(22243)
- 部(20354)
- 重点(20129)
- 创(19555)
- 发(19543)
- 课题(18614)
- 创新(18369)
- 国家社会(17323)
- 教育部(17260)
- 项目编号(17009)
共检索到215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伟 赵嘉华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产业与企业层面技术进步的偏向。本文借助已有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做了实证。研究显示:可将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中间品纳入现有模型进行拓展;互联网的普及倾向于强化技术进步的劳动要素偏向,弱化资本要素偏向。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理论推断。这个结论的现实意义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就业和劳动者收入的提升具有促进效应,但对于资本效率的提升促进不明显。这一点也印证了学术界如下发现:近年我国投资效率及资本产出率持续下降。研究的政策寓意是,政府政策应当着力于提升资本产出效率,校正技术进步劳动偏向增强所隐含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徐家春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逐渐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配置偏向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钟世川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偏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钰 李冉 姜崧
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戈 张月池 苗壮
精准推进绿色偏向技术进步,是聚焦节能降碳减污目标、实现我国工业部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能源与CO_2、VOC_S、NO_X要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结合非角度、非径向的BAM-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分解模型,科学测度2000—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要素贡献,识别绿色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进一步探究环境要素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是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但促进作用力正渐趋弱化,其中劳动、能源与环境要素对工业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贡献显著。从偏向类型上看,投入要素和环境要素在技术进步中分别属于资本与劳动节约型、NO_X与CO_2减排型偏向技术进步。此外,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资本深化与能源结构优化对我国工业环境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促增效应显著。本文为精准测度不同能源与环境要素的绿色偏向技术进步水平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为寻求我国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创新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荣 吴沐远
文章基于我国2000-2016年省级流通产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创新中的要素替代与技术进步偏向选择。研究流通创新要素替代发现,全国总体的替代弹性为0.411,资本和劳动要素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分别为0.558和0.364,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为-0.236,东部地区资本深化推动流通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地区,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尚未对流通创新产生有效的技术替代;研究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全国总体技术进步指数为0.062,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负向技术进步特征值反应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增长率低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于劳动技术生产率1.9%,中部地区低1.5%,西部地区低0.8%,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上均属资本偏向型,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偏向型。
关键词:
流通创新 要素替代 技术进步偏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汪行东 段杰鑫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中国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在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的方向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莉 李捷瑜 徐现祥
全球范围内初次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份额呈现增长趋势的事实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偏向型技术进步成为一个重要的解释视角。本文构建了要素收入份额的决定方程,证实了偏向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寻找其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1980—2007年的跨国经济发展数据,探索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从而导致要素收入向资本倾斜;进一步的,引入现有文献中用于解释收入份额变化的外商直接投资、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发现我们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本文的研究充实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收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和方向。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收入分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汪行东 段杰鑫
基于1995~2014年中国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中国物流产业技术进步在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技术进步的方向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华 孙闻娅 白冰
数字金融通过改变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配置,对技术进步偏向产生影响,并最终作用于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层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金融的发展对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提供了新的解释,并从规模性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两个维度分析其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技术进步呈现资本偏向的特征,数字金融增强了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数字金融覆盖宽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覆盖宽度的边际效应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规模性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有异质性影响:数字金融对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增强效应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数字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邵军 刘修岩 倪克金
如何找寻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发挥地区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已然成为优化地区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拓展了传统的HK模型,阐释了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价格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资本和劳动产出贡献份额的时变特征进行识别和估计,发现中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特征逐渐由资本偏向型向劳动偏向型转变。为捕捉由要素跨区域配置引发的配置效率改善,构建了新的要素配置效率指标,并采用2004—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对要素配置效率、偏向型技术进步和要素价格扭曲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发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助于改善要素配置效率,且劳动价格负向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阻滞作用要显著强于资本价格负向扭曲的阻滞作用。本文研究为地区最优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要素空间配置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辉 杜明泽 于卓熙
基于我国1998—2019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及不同所有制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特征,并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不同所有制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部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匹配状态不理想,过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利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有一定差异,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资本推动明显。因此,应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与要素禀赋的匹配水平、加强资本投入、完善技术转化体制等方面切实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太龙 陆敏辉 朱曼
文章基于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研究我国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及其能源强度效应。比较分析整个制造业的情况,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对能源强度起决定性作用;同一部门内,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不一致,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不一致;不同部门间,同一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存在差别,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别。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快速增长,但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相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对于这些与已有理论相悖的"谜",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借助于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效应机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于机器设备与技能劳动是互补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高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同时,也会提高资本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进一步地,通过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我们发现:技能劳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驼峰形"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技能劳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形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钱娟 嵇锐冰
将碳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超越对数函数,测度中国30个省(市)偏向型技术进步,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分析其内在演化规律,并考察碳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2005—2018年中国整体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劳动使用和碳要素节约型。(2)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由碳要素使用型向节约型演化,并呈“梯队式”转变特点。(3)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区域碳减排,其中表现出劳动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资本使用、碳要素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本地碳排放影响不显著,但能加剧邻地碳排放。因此,应根据区域技术进步碳要素偏向特点,制定差异化碳减排图谱,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