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7)
- 2023(12505)
- 2022(10381)
- 2021(9405)
- 2020(8007)
- 2019(17868)
- 2018(17772)
- 2017(33910)
- 2016(18553)
- 2015(20389)
- 2014(20120)
- 2013(19643)
- 2012(17757)
- 2011(15885)
- 2010(16369)
- 2009(15539)
- 2008(15935)
- 2007(14964)
- 2006(13361)
- 2005(12565)
- 学科
- 业(83960)
- 济(78522)
- 经济(78398)
- 企(76696)
- 企业(76696)
- 管理(73856)
- 方法(33524)
- 业经(28998)
- 财(28902)
- 农(26535)
- 数学(24887)
- 数学方法(24567)
- 务(21322)
- 制(21291)
- 财务(21287)
- 财务管理(21259)
- 企业财务(20137)
- 农业(18917)
- 中国(18710)
- 技术(17982)
- 理论(17180)
- 体(15830)
- 划(15109)
- 策(14815)
- 和(14096)
- 体制(13579)
- 贸(13473)
- 贸易(13466)
- 易(13112)
- 银(13031)
- 机构
- 学院(271664)
- 大学(266961)
- 济(113161)
- 经济(110943)
- 管理(107181)
- 理学(90951)
- 理学院(90064)
- 管理学(88793)
- 管理学院(88263)
- 研究(83708)
- 中国(68154)
- 财(58163)
- 京(56071)
- 科学(48269)
- 农(45714)
- 财经(45095)
- 江(44085)
- 所(41756)
- 经(40715)
- 中心(39100)
- 业大(37902)
- 研究所(36867)
- 农业(35705)
- 北京(35068)
- 经济学(34591)
- 州(34239)
- 财经大学(33032)
- 范(32452)
- 师范(32139)
- 经济学院(31181)
- 基金
- 项目(168671)
- 科学(134695)
- 研究(127076)
- 基金(123535)
- 家(105826)
- 国家(104791)
- 科学基金(92222)
- 社会(82527)
- 社会科(78269)
- 社会科学(78249)
- 省(66834)
- 基金项目(64544)
- 教育(58773)
- 自然(58084)
- 自然科(56821)
- 自然科学(56807)
- 自然科学基金(55921)
- 划(54511)
- 编号(51108)
- 资助(50191)
- 成果(41645)
- 创(38449)
- 部(37774)
- 业(37659)
- 重点(37467)
- 制(37382)
- 课题(35406)
- 发(35222)
- 创新(34987)
- 国家社会(34475)
- 期刊
- 济(134163)
- 经济(134163)
- 研究(82406)
- 中国(57630)
- 财(50890)
- 管理(46057)
- 农(43425)
- 学报(38125)
- 科学(36090)
- 大学(30438)
- 教育(30261)
- 农业(29507)
- 学学(28576)
- 技术(27299)
- 融(26814)
- 金融(26814)
- 财经(24375)
- 业经(23219)
- 经(21027)
- 经济研究(20171)
- 业(18123)
- 问题(17054)
- 技术经济(15977)
- 财会(14496)
- 现代(13663)
- 贸(13246)
- 世界(13087)
- 版(12890)
- 会计(12540)
- 理论(12431)
共检索到420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东华 韦丹琳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A-H模型,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技能溢价在互联网应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应用产生的创新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替代效应大于创新效应时,互联网应用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产生了非适应性冲击,出现"索洛悖论";技能溢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互联网应用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增强互联网的创新效应,从而有效化解"索洛悖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建英 张其仔 张慧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交易成本这一主要渠道显著地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应用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本密集制造业企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互联网应用通过节约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管理成本节约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更大。因此,应提升制造业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将节约的销售成本与管理成本投入研发活动之中,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钞小静 周文慧 刘亚颖
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协同共享、全面互联和跨界融合的特征属性,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了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排除小样本估计偏误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互联网能够通过促进资源整合、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加速数字化转型三个作用渠道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经验支撑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利平
本文利用2006—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估计了"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效应。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间,"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互联网+"对TFP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互联网+"对TFP的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2)"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的效应并不明显,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而非技术进步驱动型。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发现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尽管"互联网+"能够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收效甚微,互联网行业必须扭转重商业模式轻技术创新的错误导向,传统行业等非互联网行业则应当将资源主要集中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应该舍本逐末地盲目追逐"互联网+"概念。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贵东 杨德林
作为信息通信技术核心的互联网能否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对我国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做进一步研判,综合利用正则法则、逻辑判断、多指标协助等方法,针对企业网址、企业邮箱、企业ID等指标进行高精度修复,获得高质量的互联网数据;通过创造性采用跨省人口迁移数据,构建了相对有效的工具变量;综合运用交叉识别、Olley-Pakes、Levinsohn-Petrin、面板工具变量组、间接倾向得分匹配、直接处理效应等方法,最终得出稳健结论。研究表明,我国整体上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在对一些因素进行控制之后,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企业至少“净”贡献了10%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芳 高悦娴
新发展阶段中国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导向,以数字化转型变革生活、生产和治理方式是"十四五"规划中的一大战略。对国民经济支柱制造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化变革自身组织形态,拓展组织边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关键。本文分析总结出制造业互联网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3条机制即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并基于2010~2019年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对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制造业互联网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互联网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从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国歌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条件 研发投入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善成 韩律 张彦彦
本文构建了分析互联网影响技能溢价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2011—2018年)估计了互联网应用造成技能溢价的程度。研究发现:互联网应用每增加1%,高-低技能溢价提高0.3%~0.7%,高-中技能溢价提高0.1%~0.3%,中-低技能溢价提高0.1%~0.5%。进一步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发现,互联网通过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流动性集聚以及职业分层加剧技能溢价。另外,互联网应用造成的技能溢价还表现出了城市规模、中心城市和地区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之惠及更广泛群体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互联网 技能溢价 一般均衡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