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5)
2023(4480)
2022(3541)
2021(3320)
2020(2644)
2019(5991)
2018(5782)
2017(11703)
2016(6049)
2015(6087)
2014(5830)
2013(5573)
2012(4976)
2011(4507)
2010(4438)
2009(3839)
2008(3854)
2007(3402)
2006(2935)
2005(2690)
作者
(16620)
(14026)
(13657)
(13179)
(8933)
(6764)
(6209)
(5327)
(5275)
(4971)
(4770)
(4665)
(4619)
(4380)
(4367)
(4302)
(4058)
(4048)
(4038)
(3886)
(3418)
(3380)
(3310)
(3160)
(3125)
(3094)
(3021)
(2990)
(2849)
(2744)
学科
(22182)
经济(22160)
(16102)
管理(15499)
(13098)
企业(13098)
方法(9051)
数学(7596)
数学方法(7503)
业经(6877)
中国(6464)
(6221)
(5915)
(5731)
贸易(5730)
(5596)
(5425)
(4815)
银行(4809)
(4627)
(4584)
(4522)
金融(4522)
农业(4308)
(4086)
地方(4082)
财务(4081)
财务管理(4072)
产业(3985)
技术(3946)
机构
学院(79710)
大学(79557)
(30791)
经济(30079)
管理(29441)
研究(27746)
理学(25662)
理学院(25353)
管理学(24899)
管理学院(24735)
中国(20571)
科学(17929)
(16364)
(15089)
(14886)
(14241)
研究所(13151)
中心(12771)
业大(12610)
财经(12270)
农业(11815)
(11470)
(11273)
(10270)
师范(10093)
(10063)
北京(10042)
经济学(9880)
(9495)
财经大学(9356)
基金
项目(57567)
科学(45578)
基金(42798)
研究(40131)
(38430)
国家(38126)
科学基金(32618)
社会(26307)
社会科(24998)
社会科学(24989)
基金项目(22274)
(22234)
自然(21400)
自然科(20967)
自然科学(20959)
自然科学基金(20608)
(18822)
教育(18154)
资助(16859)
编号(15228)
重点(13187)
(12413)
(12410)
(12233)
成果(12088)
(11910)
国家社会(11695)
创新(11544)
科研(11116)
计划(10758)
期刊
(32231)
经济(32231)
研究(21565)
中国(15695)
学报(15196)
(13604)
科学(13418)
(11723)
大学(11278)
管理(11202)
学学(10857)
农业(9270)
(8008)
金融(8008)
教育(7767)
技术(6410)
经济研究(6060)
财经(6031)
业经(5779)
(5198)
(5065)
(4584)
业大(4116)
科技(4061)
问题(4002)
商业(3791)
资源(3674)
农业大学(3423)
现代(3284)
技术经济(3248)
共检索到113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家明  蒋亚琴  王海霞  
在互联网平台中,采用免费策略富有广泛性和战略性。免费是平台采取不对称价格结构的一部分,实质是一种营销策略与利益均衡策略,更是一种市场竞争策略。由于不同用户的网络效应强弱、需求价格弹性不同,互联网平台往往选择包括免费在内的价格策略。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互联网平台免费策略的运行机理,分别从免费策略的使用前提和免费策略的潜在风险两方面,阐述互联网平台免费策略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文君  刘航  鞠岩  
互联网平台企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企业形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正当竞争频发、网络售假、平台接入管理不严等现象。本文通过现象归纳与理论演绎,指出平台市场参与方的负外部性行为是各类乱象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理方式——“威慑式治理”。有别于传统治理方式以市场效率为重点,重视事后、事中治理的思路,“威慑式治理”更重视事前约束,旨在通过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达到既可以充分发挥平台市场提高匹配效率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制约平台企业的负外部性行为的目的。进一步,本文借鉴“边缘政策”思想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威慑式治理的可行性及其运行的内在机制。结论显示,用户规模及其变化是该治理方式可行的关键,且威慑式治理适用于平台市场集中度高的市场结构,可以在保证平台市场高市场集中度带来效率的同时,约束平台市场中的负外部性行为。最后,本文给出了威慑式治理实现的保障措施及针对平台市场的分层治理体系构想。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完善平台治理体系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坤沂  张永峰  洪银兴  
互联网平台创造的"价值生态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通、推进产业升级、拓宽消费市场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平台企业凭借长期数据资源积累优势以及互联网发展特性,具备了天然的垄断集中趋势。同时,互联网平台伴随着资本盲目逐利的动机,也造成了其滥用垄断地位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这一新经济业态展开研究:通过对传统企业垄断模式的分析,厘清平台企业竞争的基本规律并阐明垄断集中趋势存在的客观性;梳理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的独有属性,明晰平台市场垄断结构的形成逻辑及自我强化机制;围绕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经济学范畴,界定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导致的消极影响;直面平台经济中"市场失灵"以及"制度失灵"两端不相协调的困境,为健全我国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规制体系提供建议,保障消费者能够分享创新与竞争带来的红利,营造公平且具活力的平台市场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江涛  
普惠金融同时具有共享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双重特征,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商业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和微金融的属性,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向"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目标。互联网金融有望为中国普惠金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在鼓励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江涛  
普惠金融同时具有共享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双重特征,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商业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和微金融的属性,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向"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目标。互联网金融有望为中国普惠金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在鼓励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美琴  马超峰  
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的实践中,往往存在普及率与使用率不匹配问题,因而项目可持续性成为研究重点。通过18个样本村的多案例比较,从治理规则、资源禀赋和参与激励三个层面分析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政绩考核与项目打包共同构成了项目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而在比较的基础之上,选择借用资源并规范其内在不足,形成了外在激励与内生参与两种有效的可持续推进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运行结构、理论基础、风险特点、监管标准以及替代边界等角度出发,探究其生存逻辑、理论结构及监管准则。本文认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互联网金融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特性在基因层面上的匹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基础。在理论层面上,金融功能理论、"二次脱媒"理论、新信用理论、普惠金融理论、连续金融理论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独特的理论结构。互联网金融的内核性风险更多地表现于透明度风险,外置风险则更多地表现于技术和系统安全性,风险的叠加性相对明显。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准则的基石标准应是透明度,外置标准是平台技术安全等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求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竞争和撞击,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金融功能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风险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所要重构的产业一定是"产业帝国":规模大、服务面广、利润厚、具有统一的标准,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金融业具备所有这些要素。从世界范围看,截至2011年底,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18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互联网时代,时间越来越成为各类教育主体争夺的"第一资源"。教育时间是个人性存在,教育是由一个个的现在、当下、时机、契机在流通中组成的情境连续体,每一个教育活动都与时间消耗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发生是时间性的。教育的发生在于内在时间意识的转化,个体的生命时间是教育的唯一尺度,教育活动要依循生命的节奏进行,人类的教育活动存在共时性现象。互联网时代教育时间运行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教育时间的利用方式,改变了教育的共时性特征,改变了教育的即时性特点,改变了学生对自由时间的支配权。教育要遵循生命的时间打开方式,不夺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许恋天  
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和业务性质的日趋复杂加剧了行业风险的不确定性,为建立和完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的监管长效机制,监管机构针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穿透式"监管方案。其基本逻辑在于:监管机构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形式的"穿透",发现并规制相关企业的"实质"违法行为。从理论上看,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之概念的提出具备合理性,实施机理具有正当性,功能定位具有针对性。但在实践中,鉴于其是一项行政手段,而仍须遵循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互联网金融"穿透式"监管的实施,应确保目的与手段的双重正当性,特别是应坚持"穿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法益相称性原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澄  
余额宝是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一款网络创新金融工具,自2013年6月13日上线至2014年4月2日,余额宝共经历了43次监管,在政策不明确的情况下,余额宝将何去何从?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对互联网创新金融工具的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潜在监管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金生  
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较好结合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探讨阻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确定合理的收获量、转变利润最大化动机和渔业技术导向等观点或思路,以期推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洋  代立  周颖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可持续性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评价理论框架,探索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影响因子,为城市用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模糊逻辑和因子分解分析。研究结果:2005—2013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性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以2008和2011年为转折点呈稳步改善态势,土地利用生态效能和土地利用资产价值成为限制城市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论:(1)从隶属度和障碍度角度看,要保持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须向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转变,这种转变迅速而明显,表现出显著的转折点;(2)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下,障碍度指标带有可持续性特色,其影响力也较传统要素驱动模式有很大提升,表现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炎   陈昆亭   乔晓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仍是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而资本的质量和结构是决定现代经济生产力水平的第一要素。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有效提升本国资本的质量和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财富逐步极化的内生不可逆趋势和供需结构的内生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深层矛盾的根源,由此造成长期增长的不可持续;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资本具有规避这些矛盾的潜在优势,因而公有资本的充分积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发展优势的根本所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如何共同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力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展开综合研究,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经济科学发展的理论层面,讨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供需结构矛盾的根源以及大力发展公有资本以规避供需结构矛盾的机制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兴  吴本健  马九杰  
本文通过对现有农村互联网信贷实践所使用的贷款技术的多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信贷发展需要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能够开展业务的核心在于其直接或间接地嵌入一定的线下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契约执行难题,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让上述嵌入机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成本发挥作用;在第二个阶段,"线上信息+线上审核"的互联网信贷会成为缓解农村金融难题的重要方式。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农村互联网信贷都会运用到农村社会网络,其内在逻辑一定是"互联网+社会网",即技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结合。因此,农村信贷在引进互联网技术时,应更加注重其社会逻辑,即技术运用的社会载体及场景,实现"社会网+互联网",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普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