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7)
2023(15858)
2022(13683)
2021(12536)
2020(10629)
2019(24245)
2018(23836)
2017(46258)
2016(24910)
2015(27342)
2014(26831)
2013(26668)
2012(24346)
2011(22109)
2010(22011)
2009(20248)
2008(19379)
2007(16887)
2006(15002)
2005(13222)
作者
(73265)
(61123)
(60549)
(57655)
(38791)
(29281)
(27358)
(24026)
(23252)
(21512)
(20850)
(20496)
(19546)
(19227)
(18854)
(18699)
(18143)
(18083)
(17402)
(17382)
(15390)
(14970)
(14776)
(13981)
(13829)
(13429)
(13387)
(13213)
(12262)
(11898)
学科
(116253)
经济(116149)
管理(67496)
(62243)
(50264)
企业(50264)
方法(46142)
数学(40322)
数学方法(39905)
中国(27081)
(26810)
地方(26580)
(25400)
业经(23555)
(23112)
(19156)
贸易(19146)
农业(18644)
(18515)
(16972)
环境(16777)
地方经济(16134)
(15955)
理论(15694)
(14616)
金融(14614)
技术(14535)
(14479)
银行(14408)
(13787)
机构
大学(352370)
学院(350214)
(146428)
经济(143521)
管理(136023)
研究(124296)
理学(118445)
理学院(117050)
管理学(114922)
管理学院(114304)
中国(90007)
科学(78972)
(75164)
(63641)
(62719)
(62242)
研究所(58464)
业大(56051)
中心(54521)
财经(50837)
(50326)
农业(49021)
北京(47289)
(46265)
(45581)
师范(45039)
(44988)
经济学(44608)
(40495)
经济学院(39999)
基金
项目(244756)
科学(191101)
基金(177760)
研究(172819)
(157674)
国家(156420)
科学基金(132783)
社会(110021)
社会科(104290)
社会科学(104260)
(95380)
基金项目(94609)
自然(87692)
自然科(85619)
自然科学(85594)
自然科学基金(84030)
(80677)
教育(77860)
资助(72743)
编号(68579)
重点(55243)
成果(54289)
(53215)
(52798)
(50558)
课题(47311)
创新(47244)
科研(47059)
国家社会(45646)
计划(45576)
期刊
(161541)
经济(161541)
研究(103694)
中国(63958)
学报(62330)
(55672)
科学(55121)
管理(49881)
(45968)
大学(45939)
学学(43641)
农业(38166)
教育(33655)
技术(29150)
经济研究(27637)
(27485)
金融(27485)
业经(24982)
财经(24951)
(21452)
问题(20545)
(19653)
技术经济(18135)
科技(17780)
(16753)
图书(16509)
业大(16166)
理论(16135)
资源(15902)
商业(15830)
共检索到510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丹  王超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其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也愈发明显,但互联网建设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展并不顺利。本文通过针对互联网对"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的影响展开论述,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在互联网影响之下所表现出的差异及其成因。通过对"一带一路"65个国家1996-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当互联网普及率提升10%,则GDP总量能够提升0.8%。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经济增长作用在持续增强,并且对于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经济水平等都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内在联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翔  李慎婷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展了8年,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及其中国作用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量化答案。文章基于2000~2018年1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就政策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动态分析,最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印证;第二,该倡议对与中国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展中国家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对与中国非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达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第三,该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第四,该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未通过促进净出口投资而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第五,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对沿线国家投资、净进口显著推动了其经济增长,但中国劳务支援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琦  黄永春  
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技术赶超、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网络数据包络分析(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研发效率进行分解,进一步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在不同研发阶段中技术赶超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发现:(1)从专利产出到新产品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水平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专利产出阶段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3)研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研发技术效率,而研发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4)各要素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申请专利有效数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更大,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誉夫   谢建国  
“一带一路”倡议已然历经十年征程,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本文基于2005—2021年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流动性指数的包容性增长指标,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驱动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对华情感水平较高的参与国中更加突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通过基建改善、贸易惠及、政策合作、文化包容、绿色共享五大机制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本文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重要实践,有效弥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鸿沟并助力世界减贫,引领推动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刘倩  
跨国经济具有高度的空间依赖和关联关系。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传统的FDI溢出效应模型中引入空间加权变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探索FDI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在其中的角色。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表现出联动特征;FDI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FDI对地理距离相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程度上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更强烈,也强于本地溢出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的FDI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尚未释放出显著的跨区溢出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肇光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国际共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制度体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宗教矛盾复杂、文化繁杂多样、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等困难和挑战。要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按照"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在全局战略高度上谋篇布局、增强政策的全面性与持续性和强化策略的差异性与有效性"的基本思路,围绕深化区域合作、创新投入机制、扩大贸易便利、加强金融合作、构建综合平台和加强产业对接等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互联互通,共同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肇光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取得国际共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制度体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宗教矛盾复杂、文化繁杂多样、跨区域协调机制缺失等困难和挑战。要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按照"坚持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站在全局战略高度上谋篇布局、增强政策的全面性与持续性和强化策略的差异性与有效性"的基本思路,围绕深化区域合作、创新投入机制、扩大贸易便利、加强金融合作、构建综合平台和加强产业对接等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互联互通,共同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吴文皓  
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研究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效应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互联网对贸易规模扩大有直接的促进效应;互联网通过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中介效应,可有效地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互联网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效应是非线性的,对互联网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国家而言,互联网对其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我国应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互联网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治理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区间效应。研究采用"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在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一是治理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治理能力差异化的经济影响;二是治理能力的经济效应具有两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292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治理能力不同程度抑制经济增长;高于2292美元为第三门槛区间,治理能力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治理能力日益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智扬  朱宁  郭维  
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以及中国亟待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背景下,提出一种衡量整体经济增长潜力的非参数计算方法,将54个潜在国际合作国家视为整体,基于稳健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通过引入衡量自身经济发展的技术性效率和衡量跨国合作的结构性效率,分析54个样本国家1990—2014年经济增长和驱动因素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对于潜在国际合作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改进本国的技术性效率,能实现的经济增长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如果加强国际合作,则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结构性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产出水平。研究期内样本国家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约为0. 83%,其中结构性效率变化的贡献仅占0. 23%,因而大力挖潜国际合作空间,提升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和技术吸收能力,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向姝婷  蒋为  
作为数字经济典型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及其进入模式选择的背后路径研究尚不充分。据此,本文构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理论模型和投资环境评估体系,以及投资环境对其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路径。选取蚂蚁金服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开展研究。首先,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理论模型,进一步提炼出蚂蚁金服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最后,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工具(csQCA),研究投资环境要素的组合效应对进入区位和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差异明显;(2)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主要进入模式按照控制度和资源承诺的高低可分为四类,包括投资+输出技术和经验、股权投资、战略合作和接入服务;(3)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倾向于进入母国周边邻近国家,进入市场需求较大和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政府治理水平较高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不适宜采用高控制度高资源承诺的模式进入;当制度环境较差时,可采用战略合作的方式进入,避免政治风险。本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