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2)
- 2023(3144)
- 2022(2748)
- 2021(2539)
- 2020(2041)
- 2019(4994)
- 2018(5074)
- 2017(10223)
- 2016(5431)
- 2015(5870)
- 2014(5382)
- 2013(5086)
- 2012(4705)
- 2011(4138)
- 2010(3967)
- 2009(3425)
- 2008(3199)
- 2007(2564)
- 2006(2283)
- 2005(1814)
- 学科
- 济(20541)
- 经济(20519)
- 管理(10692)
- 中国(8875)
- 地方(8757)
- 业(8075)
- 城市(6435)
- 农(5770)
- 方法(5147)
- 业经(5103)
- 企(5027)
- 企业(5027)
- 城市经济(4620)
- 数学(4586)
- 数学方法(4542)
- 农业(4144)
- 环境(3981)
- 贸(3617)
- 贸易(3615)
- 易(3438)
- 产业(3353)
- 学(3336)
- 地方经济(3290)
- 发(2969)
- 理论(2881)
- 信息(2804)
- 方城(2801)
- 财(2639)
- 制(2579)
- 电子(2576)
- 机构
- 学院(62782)
- 大学(61547)
- 管理(22891)
- 济(22116)
- 研究(21654)
- 经济(21317)
- 理学(19614)
- 理学院(19255)
- 管理学(18908)
- 管理学院(18765)
- 中国(16000)
- 科学(14541)
- 京(14518)
- 范(10674)
- 师范(10616)
- 中心(10554)
- 所(9908)
- 江(9650)
- 业大(9159)
- 研究所(9120)
- 财(9116)
- 农(9035)
- 北京(8860)
- 师范大学(8793)
- 院(8729)
- 州(8159)
- 财经(7404)
- 农业(7042)
- 经(6607)
- 研究院(6588)
- 基金
- 项目(46362)
- 科学(36565)
- 研究(34413)
- 基金(32726)
- 家(28259)
- 国家(27998)
- 科学基金(24612)
- 社会(21740)
- 社会科(20459)
- 社会科学(20454)
- 基金项目(18845)
- 省(18579)
- 自然(16087)
- 划(15755)
- 自然科(15671)
- 自然科学(15669)
- 自然科学基金(15334)
- 教育(14652)
- 编号(14504)
- 资助(11789)
- 发(10878)
- 成果(10690)
- 重点(10157)
- 课题(9990)
- 创(9439)
- 部(9035)
- 创新(8823)
- 发展(8765)
- 国家社会(8755)
- 展(8639)
共检索到90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雯
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图像拓展了城市意象的认知方式与途径。然而,网络媒介不是中性的,互联网图像背后隐喻了构建者的意志,对城市起着“再现”的作用。通过对图像内容的分析,从互联网“再现”的城市意象类型、意象符号和意象结构,探究图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机制与社会关系。以长沙为例,选取官方网站和社交网站上的图像为研究样本,对比与分析发现,两类网站“再现”的城市意象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官方网站对城市形象定位明确,社交网站则更多元。两类网站共同塑造了长沙“湘江风光”与“娱乐与消费”的意象特征。
关键词:
互联网图像 城市意象 再现 长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西义
文章对长沙市图书馆近年来举办的线下"你的BOOK我买单"活动、线上"惠"读书活动以及其他读者参与选书活动进行了探讨,总结其利弊,并对如何提高读者参与选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读者采选 图书荐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鲁政 过伟敏
由物质遗产保护向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并重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传统生活的场所内涵。本文从描述场所的可意象性表达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认知地图的主观评价方法,从句法"深度"和"可理解度"两方面解析了长沙历史城区场所的空间组构机制。具体对场所结构的描述语言、场所的"分类器"机制,以及场所的可理解度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句法分析与基于主观意象上的评价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对于辨别场所意象强弱,并提出场所延续的自组织调适机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董岳珂
本文以互联网"去中心"、"平民化"所导致的信息获取障碍为起点,结合互联网思维、网络习惯以及社会素养探讨了图书馆中心价值的再现。图书馆资源的深度揭示、公共空间的建立、行动素养和认知素养的培养使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仍然具备信息中心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图书馆价值 获取障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廖文杰 胡东滨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水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为平衡经济发展与水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工业、畜禽3个主要污染源入手,分析城市水体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过程,将水污染治理融入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城市水污染治理仿真模型,并以长沙市为例,探究在不同水污染治理情景下未来长沙市经济和环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卫 唐大刚
基于空间组构视角,以长沙近代独立式住宅为例,解析城市近代住宅的空间组构特征的演变。从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的关联性层面,探讨空间句法属性值变化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结合近代住宅特征演变的趋势,提出智慧化保护更新的策略,并讨论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如何传承和创新,从而达到延续城市地方性和时代性特征的目的。
关键词:
近代住宅 空间组构 演变 智慧保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戴茜 陈存友 胡希军
选取长沙湘府文化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测量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公园声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湘府文化公园中声景主要由自然声、生活声和人工声构成,游人对自然声满意度最高,生活声次之,人工声最低;(2)城市公园中声景观满意度与主观响度、好感度、协调度存在相关性,其中主观响度与满意度呈负相关,好感度、协调度与满意度呈正相关且相关性高于主观响度;(3)通过引入自然声源、优化空间格局、控制人工声源等能有效优化公园声环境。
关键词:
声环境 城市公园 声评价 湘府文化公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妮笛 梁翦璇紫 冀思慧
互联网金融既是缓解农村信贷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城乡居民便捷投资的一种选择。为了解影响城乡居民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关键因素,增加居民投资的获得感,利用长沙近郊334份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居民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方便性等两因素对城乡居民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倾向、感知风险等两因素对城乡居民购买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感知资源、感知利益等两因素对城乡居民购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所得出的政策建议为,改善用户体验、增强城乡居民感知易用性,拓展服务领域、提高使用方便性,多层面、多视角规避风险,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质等,以期为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良性发展服务。
关键词:
城乡居民 互联网金融产品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起晓星 李建春
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地图POI数据,从功能性视角出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潜在需求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以及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济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呈现空间集聚与组团特征,而地下空间需求则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应用耦合矩阵可将城市地下空间分为优先发展区、协调发展区、优化发展区、转型发展区以及保留发展区,对不同类型的分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研究结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充分协调现状与需求关系,强调保护性开发,进行地下空间专项分区规划,构建"点—线—面"整体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建宇
分析新形势、新金融业态下人才需求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当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建构逻辑,构建"一体两翼三保障四用户"的资源体系,并就资源库建设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迪云 夏艳玲 李若梅
近年来,城市旅游和城市文化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各界的关注。文章以中部名城长沙为例,研究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及其相互关系的具体形态、当前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协调长沙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旅游 长沙 协调发展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安桃 刘丹
对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它涉及到城市规划、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国许多城市的规划重点集聚在物质建设上,没有把人文关怀放在应有的位置。文章从城市感应空间、城市规划等概念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进展和研究趋势;在长期关注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感应空间与城市规划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了运用。城市规划和城市感应空间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类。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能扩大市民的感应空间,增加城市的“可读性”,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好感;相应地,通过了解居民对城市特点的感应和认识,可以测度城市物质空间及其文化风貌对人刺激的能力,为规划一个美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依据。城市的规划布局应尽可能为居民构想图增加美丽印象,提供清晰的标志,丰富市民的感应空间。
关键词:
城市感应空间 城市规划 长沙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段军山 余点点
从理论上看,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投入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论文利用中国68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互联网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很小;产业升级具备一定的刚性,对下一期有显著影响;教育投入能提升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互联网的投入能显著提高霍夫曼比率,促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和互联网发展都能显著促进教育的投入,产业结构优化也能带动互联网发展;短期来看,互联网发展更能影响产业结构提升,互联网的外部扩散效应以及对教育和经济的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良健 师迎春 林目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城市边缘区耕地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目标。城市耕地保护规模的确定已成为控制建设用地扩张,缓解耕地非农化压力的关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耕地变化的特征,并采用粮食安全预测法对耕地保护的规模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实现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妍 张卫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住小区正被封闭、功能单一的房地产所取代。城市化、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等都是导致这些空间消失的因素,然而重塑并简化社会管理的国家意志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是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