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8)
- 2023(11416)
- 2022(9549)
- 2021(8591)
- 2020(6943)
- 2019(15552)
- 2018(15188)
- 2017(28239)
- 2016(14993)
- 2015(16339)
- 2014(15630)
- 2013(15274)
- 2012(14528)
- 2011(13327)
- 2010(13609)
- 2009(12207)
- 2008(11833)
- 2007(10740)
- 2006(9755)
- 2005(9042)
- 学科
- 济(67573)
- 经济(67523)
- 业(44270)
- 管理(44057)
- 企(36002)
- 企业(36002)
- 中国(23273)
- 地方(23189)
- 方法(20105)
- 技术(19767)
- 农(18713)
- 业经(18164)
- 贸(17953)
- 贸易(17937)
- 易(17475)
- 数学(16367)
- 数学方法(16214)
- 技术管理(14070)
- 地方经济(13344)
- 财(13195)
- 农业(13076)
- 出(12314)
- 银(12291)
- 银行(12275)
- 融(12222)
- 金融(12221)
- 行(12020)
- 学(11907)
- 发(11649)
- 制(11560)
- 机构
- 学院(206308)
- 大学(202790)
- 济(88833)
- 经济(87045)
- 管理(79624)
- 研究(74365)
- 理学(67308)
- 理学院(66493)
- 管理学(65596)
- 管理学院(65181)
- 中国(56835)
- 京(43859)
- 科学(43470)
- 财(39339)
- 所(36736)
- 中心(33925)
- 江(33699)
- 研究所(33013)
- 农(30505)
- 财经(30130)
- 范(29956)
- 师范(29701)
- 北京(27954)
- 院(27324)
- 经(27294)
- 州(27091)
- 经济学(27063)
- 业大(26420)
- 经济学院(24312)
- 师范大学(23679)
- 基金
- 项目(136090)
- 科学(109706)
- 研究(105272)
- 基金(96762)
- 家(83260)
- 国家(82500)
- 科学基金(71856)
- 社会(68626)
- 社会科(65276)
- 社会科学(65267)
- 省(56275)
- 基金项目(51149)
- 教育(47498)
- 划(45962)
- 编号(42865)
- 自然(42710)
- 自然科(41797)
- 自然科学(41789)
- 自然科学基金(41060)
- 资助(37120)
- 发(36380)
- 创(34751)
- 成果(34551)
- 创新(31471)
- 重点(30960)
- 课题(30854)
- 发展(30005)
- 展(29487)
- 部(29208)
- 国家社会(28704)
- 期刊
- 济(106172)
- 经济(106172)
- 研究(66361)
- 中国(51291)
- 管理(33262)
- 教育(30210)
- 农(29216)
- 财(28341)
- 科学(27628)
- 学报(26529)
- 融(22445)
- 金融(22445)
- 大学(20715)
- 技术(20525)
- 农业(20408)
- 业经(19329)
- 学学(18971)
- 经济研究(17485)
- 财经(14471)
- 问题(13643)
- 科技(12840)
- 贸(12792)
- 经(12651)
- 技术经济(11773)
- 图书(11695)
- 业(11593)
- 坛(11121)
- 论坛(11121)
- 国际(10996)
- 商业(10799)
共检索到332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雪 吴福象 竺李乐
基于中国2006—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水平、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全国样本中,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省份之间的知识溢出都是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知识溢出的创新促进作用。分样本中,一方面,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知识溢出对其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效应却不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存在。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在推进互联网发展时,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禀赋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互联网创新战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峰 刘爽 赵毅 孙佰清
为促进区域创新空间结构优化与协调发展,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有关创新数据,构建综合考虑互联网普及和知识溢出的知识生产函数,测度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普及与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个省份的创新空间存在极大的非平衡性,区域差异以2012年为分界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趋势。其中:互联网普及对本地区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知识存量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知识质量溢出呈现相反的结果;互联网普及放大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重塑我国区域创新组织形态可行路径,在互联网普及政策制定、加大知识溢出效应和充分发挥互联网与知识溢出协同等方面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雪冰
文章基于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显著正相关;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间的正相关程度。文章结论可为制造业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维伟 瞿茜 刘耀彬 安玲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用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别衡量“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的便利程度,通过收集2007-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线上“显性知识”交流与线下“隐性知识”共享对区域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虑了知识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之后,“线上交流”与“线下交流”并非完全替代关系。虽然“线上交流”可以有效提升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创新成果数量,但对创新成果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只有把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线上交流”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的“线下交流”相结合,才能综合利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升区域创新成果质量。文章的研究为持续推进以高铁为代表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本文将互联网视为一种传播工具,利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中的2700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知识溢出对包容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知识溢出能促进包容性创新,对于非出口企业、单厂企业、小规模企业和处于非经济聚集区的企业,互联网带来的益处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发现在不同劳动生产率下面,企业对互联网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创新绩效也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实施"互联网+"战略促进包容性创新,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包容性创新 知识溢出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新功 黄晓婉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沙文兵 李莹
文章基于200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从综合创新能力及其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四个细分维度,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区域知识管理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效应存在,但只有在达到吸收门槛之后才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推动作用;区域知识管理对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主要表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层面;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知识管理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 吴福象 竺李乐 杨嵩
基于2003-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区域创新产出提升,整体上处于最优知识产权论倒"U"型曲线左侧,并通过提高地区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间接促进区域创新;互联网化对区域创新产出也有显著提升作用,且互联网化水平提高能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化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和互联网化的正向协调效应也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基于此,提出为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应该实施差异化、适度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子敏 潘丹丹
基于200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从9个方面选取了反映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分项指标,采用熵值法进行加权处理,计算了各个省级行政区互联网发展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发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迅速提升的背景下,区域互联网发展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通过对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计算,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趋势。
关键词:
熵值法 互联网 水平 测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淑英 张水娟 王文坡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以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研究框架,引入R&D投入作为新生产要素,将金融发展作为调节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内地30个省份2006-2015年R&D投入和区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金融发展为调节变量,R&D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溢出效应;同时,在金融系统发展支持下,R&D人员投入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起消极作用,而R&D资金投入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加快金融系统发展,对金融资产进行合理有效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丽莉 颜锦江
以成渝城市群高校R&D知识溢出为研究对象,从科研投入中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投入、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科研产出中的专著、学术论文、技术转让合同数及转让收入等方面出发,考察高校R&D知识溢出现状,并对各类高校R &D知识溢出变量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成渝城市群高校R&D知识溢出增速较为平缓,在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投入方面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高校差距较大,而在科研产出方面增速明显,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高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技术转让合同数的增长,且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相对更大,而其他间接科研成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误差修正项系数表明,当区域创新能力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教学与科研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技术转让合同将分别以显著不同的调整力度从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冰
新一轮工业革命下,互联网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促进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下,研究互联网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并对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区域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不仅本身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还促进FDI产生创新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该溢出效应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更明显。因此,发展互联网经济要分区域进行政策辅助,东部加快产业改造升级与核心技术突破,中部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西部培育复合型人才,共同实现经济的再次起飞。
关键词:
产业创新 外商直接投资 “互联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鹏 刘思明
在扩展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考察了内生创新努力(知识存量和R&D人员投入)、区域知识溢出和不同渠道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存量和R&D投入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是区域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进口贸易的作用显著为正,但影响弹性小于知识存量和R&D投入,而FDI的作用为负。不同地区的实证结果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内生创新努力,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在东部地区,除了内生创新努力外,进口贸易和区域知识溢出也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但FDI表现出一定的负面作用。文章进一步从吸收能力等方面对制约知识溢出效应有效发挥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讨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旋 程中华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旋 程中华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